4.4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解析版)
4.4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技巧
自主命题卷
全国卷
考情分析
2021·山东卷·T5 万有引力定律
2021·湖南卷·T7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2021·河北卷·T4 人造卫星
2021·浙江1月选考·T7 人造卫星
2020·山东卷·T7 万有引力定律
2020·浙江1月选考·T9 人造卫星
2020·天津卷·T2 人造卫星
2021·全国甲卷·T18 万有引力定律
2021·全国乙卷·T18 万有引力定律
2020·全国卷·T15 万有引力定律
2020·全国卷·T15 人造卫星
2020·全国卷·T16 人造卫星
2019·全国卷·T14 万有引力定律
2018·全国卷·T20 双星模型
试题情境
生活实践类
地球不同纬度重力加速度的比较
学习探究类
火影之六道佩恩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应用,利用重力加速度法环绕法深模式怎么设置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卫星运动参量的分析与计算,人造卫星,宇宙速度,天体的追及问题,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双星或多星模型
一、开普勒三定律
定律
内容
图示或公式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k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月饼品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
2.表达式
FGG为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
3.适用条件
(1)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可视为质点,r两球心间的距离.
4.天体运动问题分析
(1)将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2)基本公式:
Gma
三、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其数值为7.9 km/s.
(2)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具有的速度.
(3)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4)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方法.
Gmv
mgmv.
2.第二宇宙速度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其数值为11.2 km/s.
3.第三宇宙速度
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其数值为16.7 km/s.
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的理解及应用
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通常按圆轨道处理.
2.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Δl1r1Δl2r2v1·Δt·r1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介绍v2·Δt·r2,解得,即行星在两个位置的速度之比与到太阳的距离成反比,近日点速度最大,远日点速度最小.
3.开普勒第三定律k中,k值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不同的中心天体k值不同,且该定律只能用在同一中心天体的两星体之间.
例题1.(多选)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卫星A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RTEkS分别表示卫星的轨道半径、周期、动能、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有(  )
A.TA>TB      B.EkA>EkB
C.SASB      D.
【答案】AD
【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A、D正确;由Ekmv2可得Ek,因RA>RBmAmB,则EkA<EkB,B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知,同一轨道上的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对于卫星ABSA不等于SB,C错误.
天文学家哈雷曾经在1682年跟踪过一颗彗星,他根据牛顿及开普勒等人研究成果的启发算出这颗彗星轨道的半长轴约等于地球公转半径的18倍并预言这颗彗星将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出现过了这一定的时间果真哈雷的预言得到证实。由此人们更加深信牛顿及开普勒等人的科学成果是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的这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意义为工业革命开创了道路是人类认识自然历史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已知哈雷彗星最近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请你根据牛顿及开普勒等人的科学成果估算它下次飞近地球大约将在(取1.414)(  )
A.2030年    B.2052年
C.2062年    D.2080
【答案】C
【解析】设彗星的周期为T1地球的公转周期为T2由开普勒第三定律C则有解得T1T276年所以有1986+76=2062年C正确A、B、D错误。
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
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答案】C
【解析】
 由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可知,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一个焦点上,故A错误.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同,运行速度的大小不可能始终相等,故B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知太阳系中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故C正确.对于太阳系某一个行星来说,其与太阳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不同行星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不相等,故D错误.
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F表现为两个效果:一是重力mg,二是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F,如图所示.
(1)在赤道上:Gmg12R.
(2)在两极上:Gmg0.
(3)在一般位置:万有引力G等于重力mg与向心力F的矢量和.
越靠近两极,向心力越小,g值越大.由于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较小,常认为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mg.
2.星体表面及上空的重力加速度(以地球为例)
(1)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不考虑地球自转):mgG,得g.
(2)地球上空的重力加速度g
地球上空距离地球中心rRh处的重力加速度为山东有哪些城市gmg,得g.所以.
3.万有引力的两点理解两个推论
(1)两点理解
两物体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地球上的物体(两极除外)受到的重力只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