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整体理论(114)——混元医疗观B
混元整体理论(114)——混元医疗观B
像这些问题在气功里就是常事了,就是气功不仅能一般的身体的病,而且也能精神上的疾病,这些精神上的疾病不光是一般的情绪病,而且还可以把人们精神往更高层次上提,偏执的人狭隘,通过练功开放起来了,层次高了。所以这样是身心的混元,能身病,心病,心病身病一起治,而且把普通人的这种偏执病态都了。
根据这种情况,人们叫混元医学论。这是智能气功的科学性。现代气功医学做不到这一 点,它可以完成有化无和无生有这样的疾病。有化成无,骨刺、瘤子没有了,现代气功医学做到这点比较难一点,到现在为止,很多的气功不敢搞这个疾病的。无生有,原来还没有这个实例,从去年、前年开始有长骨头的;骨头切了去,长出骨头来。在我们混元医学,处处是混元的,它着重于混化,正常的不正常了是混化,不正常变正常,又混化过来,它在有和无之间混化,从这里边发生巨大的作用,我们叫混元气功医学。混元气功医学应该是无病不治、无毒不解(中了毒实际也是个病,但它是个外来的物质)。
92年度学术交流会有篇论文就是发放外气解毒的:给白兔做试验,血里边打进药后发放外气,两个钟头抽一次血,发了外气和不发外气的血中毒的含量通过定量分析是不一样的。所
以混元气功医学就比现代的气功学提高了一个层次,各种病都能解决了。
Ⅱ、混元医学的生理观
混元医学的生理观不同于中医,中医讲生理时就必须要讲到经络、气血、脏腑、阴阳、五行,而混元医学的生理观就强调混元气。因为混元整体理论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活动表现就是人的混元气的变化过程,人虽然有精气神的分别,但是形气神都是混元气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的活动内容都是个混元气,只是混元气所在的部位不同,功能表现不同就是了。所以我们讲混元的时候,就不强调脏腑经络。当然,不强调它不等于把它扔掉,因为人还是有脏腑和经络现象嘛。
我们这样讲述也不是标新立异,也是在古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吕祖全书》的《涵三语录》中也是这个观点:“盖精与神皆不外乎气,故道家不言精神,而独言气也。”它讲精和神都不能离气,我们说都是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它不完全一样。说真正道家不讲精神,就是讲气,养气、练气。智能气功说,精气神本身都是混元气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以我们谈一个混元气,精气神就都有了。
清明寄语简短
那么我们为什么以前还讲精气神?因为混元气有不同的运动形式,一部分的混元气是按照人体的生理结构来进行变化的,另外一部分混元气就是意元体,它有主动性,而意元体的活动就是我们的意识活动,它能够在人体整个生命活动中起到主宰作用,所以我们智能功虽然强调混元气,但是更加重视神的作用,就是脑神经混元气这一部分,强调它,让它来统帅全身活动。
化学类
神主全身生命活动,这种讲法实际也是在古人基础上讲起来的,古人早就讲了神为主宰的问题。《黄帝内经》讲:“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讲:“心主神,神一身之主”、 “主明则下安”。这个君主明了,下边周身都平安无事,主一乱,下边就倒霉了,遭殃了, “以此养身则忧”,当然气功著作也讲了这些问题。
所以我们智能功是在古人这一系列对神的阐述、对气的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而建立了混元整体理论,尤其是讲人的时候,着重人的混元气。关于人的混元气的变化,在第四章中已讲过,在此不再谈了。
我们讲过,人体混元气的形成有它的过程,可以吸收外面的混元气,而且现在的人类更多的就是吸收有形、有象的具体实物,通过肠胃道的消化变成“基砖”到身体里边各个地方去,
一部分直接变成混元气,“基砖”再到身体里边去产生混元气;另外还通过肺脏呼吸空气里边有关的东西到人体里边去发生变化。前面讲过人体介面的混化、细胞层的混化,我们说人体固然是按现在的生活方式来生活的,但是人们可以,而且智能气功更加强调要慢慢使人从现在这种生活方式转化到更高层次上去,要一步一步地脱离开用实体性物质、有形象的物质,逐步用非实体性的物质和人体进行交换而产生混化,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这么一来,脏腑的功能慢慢就显得次要了,你可以不通过脏腑吸收它,肠胃消化可以不用它。现在辟谷的人证明这一点可以做得到,原来咱们有的肠胃道的功能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和平精英怎么改性别
正规银行无抵押贷款那么经络呢?
从传统气功来讲,练功练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出现气住、脉住,全身就“日月停轮”,全身的经络气就不动了,心跳也不跳了,血管里边的血也不流了,慢慢就会“血化为膏”(血化成脂膏,就是红的血变成白的膏了,拉一刀不出血,流出点白水来,功夫高了就没血了)。到那个时候,经络已经不显现作用了。智能气功一开始就从高层次着眼的,所以我们就不着眼于经络,也不着眼于脏腑,而直接着眼于混元气。身体有经络现象,有脏腑,但是我们从医疗观上、从练功的观点上(医疗观和练功基本上是统一的)不从这着眼。
那么咱们对经络怎么着?因为中医讲经络非常重要。“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工之所以起,病之所以治”(《灵枢经》)。过去作为一个中医医生来讲,必须要懂经络,“不懂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我们说,有经络现象,但是古人对经络的讲法本身有问题。到现在为止,人们对这个名词都不是非常确切。古人讲经是气行的径路、通道、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把那个营气在血里边管起来的叫脉,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血管。经和脉是不能划等号的。有些人以为血管、血液循环就是经脉,把经和脉连到一起了,实际按道理讲是不太确切的。不过已经都习惯了,有时不注意,一说话就连起来了;十二经脉,经是经,络是络,脉是脉,正确对待名词应该这么分。可人们早就把它们叫混了。如“奇经八脉”,奇经就是特殊的经,可是后来都变成脉了:督脉、任脉、阴维脉、阳维脉……我们现在学了智能功,要正确对待中医的这些名词。我要告诉大家:中医基础知识中有的知识从中医学讲是对的,从混元整体理论讲它是不确切的。
经是气行的径路,脉是血行的管子。古人讲:“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气(与血有关的气)在脉里边行,卫气(与血没关系的)在脉外边行,就说明经和脉不是一个东西。大家
王亚楠主演的电视剧
不要把经脉混为一个东西。古人讲血走在管里边是为脉,但血管什么样子,中国古人研究得不够。也许古人有研究,有书,但没有传下来。汉朝以后,“人之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不能把人拉开看看。可《灵枢经》写了“七尺之士,生可以度量而知之,死可解剖而视之”,就说明古人那时可能有简单的解剖学,但那时没有认真研究(不像西方有个解剖学)。封建社会之后,医学比较发达了,但又不能解剖了,所以这样解剖学没有了。那个血管是从哪儿到哪儿,没有这一套系统的知识,只知道这个脉是管血的,这个经是走气的,又跟那个血掺合起来了。
那时人们通过练气功有点功能对人体里边一内视,看到血在动弹,也看到气在动弹,气那么一动以为是有个脉。不过古人只是一安静之后,能够使得心神得养就够了,没能把它作为一门科学项目自觉地、系统地来考察。他自己练功,从有病到正常到超常,他就这么上去就完。他不是说每走一步研究研究看看是怎么回事情。所以那时只有个大概的认识,感觉体内有个气柱在动弹,“哟,气也在流动”,以后就认为血管有个管,里边灌着血,气有个管,里边灌着气。血管有个管子是对了。而气它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呢?
人体里边有各种组织,比如某个地方有B、C、D三个实体性组织一挤(图7-2),
当中是一个空隙A,这个空隙当中的气多一点,就似乎是有个管子有个气柱。其实A不是管子,是三个东西挤成的空隙,和血管不一样。因为古人体察这个东西不是认真有意地去体察,只是觉得里边有这么个气柱子,似乎有条管子,周围有壁,其实不是壁,是肌肉、骨骼、血管、神经等各种不同的组织。
那么我们智能功对经络怎么认识呢?
如图在实体组织周围有弥散的混元气E,B、C、D一挤,它们三个周围共同交叉的A处的气就比E处的气多了,周围的混元气汇集到一起,就相当于一条气柱子,叫一束气,这一束气比实体物的气少,但是它是B、C、D弥散气的交汇。尤其身体内皮下组织比较疏松,周
围的气往一处挤,一汇聚形成一个气束。这气束相对来说气多一些,气多的地方,气就还会起一定作用,这样就使得在气束走行的这一段里边有些组织发生“变性”,因为那些组织都给气统一了,这样的一些结缔组织和不在气束周围的结缔组织就不完全一样了,似乎是它们的有序性高了一点。最近我看到一个材料,说上海一个搞激光的人研究发现,经络走行的部位,里边的液晶细胞比较多(细胞膜都是液晶)。这对我们混元气理论的经络学说可以作个佐证。经络里边没有一个管子,这个气束气比较多,练功后敏感的人可以感觉到了,因为那儿气多,气的传递就容易。
由于这个气束是实体组织周围的气,所以它本身是不流动的,这一点和传统中医和气功的经络学说就不一样了。传统气功里认为经络的气是流动,有十二经流注“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同,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经络在十二个时辰中,一个时辰一个时辰流转着,过去叫十二经流注次序。实际上十二经的气是不流的。那么古人为什么说经络里边的气能流呢?而且有流动的感觉呢?还有阴经从胸走手,阳经从手走头,为什么有这些感觉呢?
港片经典
气束虽然不动,可周围的血管里边的血液是流的。血液里有血球,有血球之混元气,血里
边还带着很多的基砖,还有液体,液体有液体的混元气,气束气比较多,它就比较敏感,血管的血一流动它就有感觉,敏感的人就感觉到似乎气束里边也在流,是这么一个作用。因为有血液的流动,有淋巴液的回流,另外还有神经,神经有传递,往里传的,往外传的,都可以影响到气束而使它有动触的感觉。古人们没能够这样认真地去分析、体察它,所以就得了个错误结论,所以现代科学怎么研究也研究不出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