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图片大全》外科用药》蛇虫、狂犬咬伤用药篇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犁头尖
七夕表白情语别名 茨菇七、百步还原、金半夏、野附子、芋头七、打麻刺、小独角莲、狗半夏、充半夏、坡芋、小野芋、半夏、土半夏、生半夏、山半夏、野慈姑、三角青、犁头七、田间半夏、芋叶半夏、山慈菇、独角莲、耗子尾巴、鼠尾巴、白附子、地金莲
来源 为天南星科犁头尖属植物犁头尖Typhonium divaricatum (Linn.) Decne.,以块茎入药。
形态特征 块茎近球形、头状或椭圆形,直径1-2厘米,褐,具环节,节间有黄根迹,颈部生长1-4厘米的黄白纤维状须根,散生疣凸状芽眼。幼株叶1-2,叶片深心形、卵状心形至戟形,长3-5厘米,宽2-4厘米,多年生植株有叶4-8枚,叶柄长20-24厘米,基部4厘米鞘状、鸢尾式排列,淡绿,上部圆柱形,绿;叶片绿,背淡,戟状三角形,前裂片卵形,长7-10厘米,宽7-9厘米;后裂片长卵形,外展,长6厘米,基部弯缺;中肋两面稍隆起,侧脉3-5对,最下一对基出,伸展为侧裂片的主脉,集合脉2圈。花序柄单一,从叶腋抽出,长9-11厘米,淡绿,圆柱形,粗2毫米,直立。佛焰苞:管部绿,卵形,长1.6-3厘
米,粗0.8-1.5厘米;檐部绿紫,卷成长角状,长12-18厘米,下部粗6毫米,盛花时展开,后仰,卵状长披针形,宽4-5厘米,中部以上骤狭成带状下垂,先端旋曲,内面深紫,外面绿紫。肉穗花序无柄,雌花序圆锥形,长1.5-3毫米,粗3-4毫米;中性花序长1.7-4厘米,下部7-8毫米具花,连花粗4毫米,向上渐狭成鼠尾状,近直立,下部1/3具疣皱,向上平滑。雄花近无柄,雄蕊2,药室2,长圆状倒卵形,雌花:子房卵形,黄,柱头无柄,盘状具乳突,红。中性花筒形,线形,长约4毫米,上升或下弯,两头黄,腰部红。花期5-7月。
生境与分布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海拔1200米以下,生于地边、田头、草坡、石隙中。
采集加工 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辛、温。有毒。祛风寒,解毒消肿,止血止痛。
主治用法 毒蛇咬伤,痈疖肿毒,血管瘤,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一般外用,不作内服。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佛肚树别名 独角莲、惠阳独角莲
周记500字初中生10篇来源 为大戟科麻风树属植物佛肚树Jatropha podagrica Hook.,以全株入药。
头像加国旗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不分枝或少分枝,高0.3-1.5米,茎基部或下部通常膨大呈瓶状;枝条粗短,肉质,具散生凸起皮孔,叶痕大且明显。叶盾状着生,轮廓近圆形至阔椭圆形,长8-18厘米,宽6-16厘米,顶端圆钝,基部截形或圆钝,全缘或2-6浅裂,上面亮绿,下面灰绿,两面无毛;掌状脉6-8,其中上部3条直达叶缘;叶柄长8-16厘米,无毛;托叶分裂呈刺状,宿存。花序顶生,具长总梗,分枝短,红,花萼长约2毫米,裂片近圆形,长约1毫米;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6毫米,红。雄花:雄蕊6-8枚,基部合生,花药和花丝近等长。雌花:子房无毛,花柱3枚,基部合生,顶端2裂。蒴果椭圆状,长13-18毫米,直径约15毫米,具3纵沟;种子长约1.1厘米,平滑。花期几全年。
生境与分布 原产中美洲或南美洲热带地区,现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广东、广西种植较多。
把女生撩到下面起反应的句子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 甘、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毒蛇咬伤。用量10-15克,捣烂,冲酒取汁服,余渣外搽伤口周围。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斩龙草别名 大蓬蒿、额河千里光
来源 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羽叶千里光Senecio argunensis Turcz.,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主根短缩,须根多数呈细索状。茎直立,单生或丛生,上部多分枝,向外开展。基生叶成莲座状,花后脱落,有柄,卵状椭圆形,边缘具圆钝或尖锐锯齿,无毛或仅沿叶脉处有毛;中部叶无柄,椭圆形,长6-10厘米,宽3-6厘米,羽状深裂,裂片边缘缺刻状或齿裂,先端尖或钝,无毛,或沿叶脉处有疏毛;上部叶椭圆状披针形至条形,边缘作不规则的羽裂或不裂。夏季开花,黄,头状花序多数,直径2-2.5厘米,排成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基部有多数条形小苞;总苞片长椭圆形,先端尖,边缘膜质,无毛;缘花舌状,1层,雌性,长7-10毫米,先端具不明显齿裂;盘花管状,多层,两性,长约6毫米,先端5裂。瘦果椭圆形,截头,无毛;冠毛白。
生境与分布 全国各地广有分布。生于山坡、草地、林边。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性味功能 微苦、寒。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毒蛇咬伤,蝎、蜂蛰伤,疮疖肿毒,湿疹,皮炎,急性结膜炎,咽炎。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熏洗。
参考配方 毒蛇咬伤:鲜斩龙草30克,水煎服,另用鲜全草捣烂外敷。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杠板归别名 蛇倒退、犁头刺、河白草、蚂蚱簕、急解索、老虎脷、猫爪刺、蛇不过、蛇牙草、穿叶蓼
来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贯叶蓼Polygonum perfoliatum L.,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蔓性草本,长3-4米。茎蔓延弯曲,多分枝,草质,有棱,棱上有倒生的钩状刺,基部木质化,有时带红。单叶互生,有长柄,柄上亦密生倒钩刺,叶片盾状三角形,长与宽均为2.5厘米,先端钝或微尖,全缘,无毛,通常下面中脉及脉纹上均有钩刺,托叶鞘草质,圆形或卵形,抱茎。夏季开红或淡红紫花,短穗状花序,顶生或生在上部的叶腋,通常包在圆形苞片内,花被5深裂,裂片在果时增大,雄蕊8。瘦果球形,坚硬,棕黑,有光泽,成熟时完全包于深蓝多汁的肉质花被内。
生境与分布 生于田坎、沟边及草坡上。分布于全国各省区。
你的名字 票房采集加工抖音最火的幽默句子 夏、秋季生长茂盛时采集。
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杠板归水煎剂对金黄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斯密氏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酸、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镇惊。
主治用法 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百日咳,急性扁桃体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外用治带状疱疹,湿疹,痈疖肿毒,蛇咬伤。用量:15-30 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干品煎水洗患处。
参考配方 1.上呼吸道感染:杠板归、一枝黄花、大蓟、火炭母各30克,桔梗18克,加水200毫升,小火煎成100毫升,早晚分服。小儿酌减。
2.百日咳:杠板归30克,炒后加糖适量,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3.带状疱疹、湿疹:杠板归适量,食盐少许,捣烂外敷或绞汁涂搽患处。
4.水肿:杠板归根125克,水煎熏洗,暖睡取汗。另用冬瓜子、车前子、白茅根、陈葫芦壳、冬瓜皮、海金沙各15克,水煎服。
5.毒蛇咬伤:鲜杠板归叶60克,洗净捣汁,甜酒少许调服。外用鲜叶捣烂酌加红糖,捣匀外敷伤口周围肿处。
6.小儿惊风高热:杠板归15克,水煎服。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瓜子金别名 辰砂草、金锁匙、瓜子草、瓜米草、竹叶地丁、金牛草
来源 为远志科远志属植物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约15厘米。根圆柱形,较细,弯曲,表面褐,有纵横皱纹和结节,支根纤细。茎直立或斜生,绿褐或紫绿。下部木质,表面有灰细柔毛,通常不分枝。单叶互生,叶柄短,有细毛,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1.2厘米,宽0.5-1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侧脉明显,叶脉及叶缘有细柔毛。夏季开紫白花,总状花序腋生,最上一个花低于茎的顶端。花蝶形,两性,萼片5,分离,前面一萼片卵状披针形,成囊状,外面中央为绿,边缘膜质透明,被柔毛,侧面两萼片大,花瓣
状,广卵形至椭圆形,后面两萼片条状披针形,花瓣3片,下部连合,一面有裂隙,背面近顶端有剪裂状附属物,雄蕊8,花丝基部连合成鞘状,包围雌蕊,雌蕊1,2室。蒴果广卵形而扁,先端下凹有短尖头,边缘有膜质状宽翅,基部有宿存的5萼片。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山坡、田土坎边。分布于陕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 秋季采集全草。
药理作用 1.已开花植株的根及地上部分的5%浸液均有溶血作用。2.有良好的镇静、安眠效果。3.抑菌实验:煎液对金黄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微辛、微温。活血散瘀,祛痰镇咳,解毒止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