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新路径研究——基于对湖南省本科高...
2022年第9期总第561期
No.9,2022
Sum上海社保基数标准2022
坐飞机什么东西不能带No.561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1引言
新文科建设被纳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体系,以及“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实施,为全面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建设指明了方向。相对传统文科而言,新文科强调前瞻性、创新性、交叉融合性。因此,作为社会科学重要门类的国际经贸专业,为了应对新文科建设要求,不仅需要对国际经贸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以“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为目标的创新,还需要在新时代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新文科建设理念和思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以便更好地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国际经贸人才。
自新文科建设理念提出后,许多学者对新文科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其中以“创新论”“融通论”最具
有代表性。徐显明(2019)认为新文科将是文理打通、人文与社科打通、中与西打通、知与行打通的“四通文科”[1];樊丽明(2020)从新科技革命与文科融合化、进入新时代与文科中国化、历史新节点与文科新使命、全球新格局与文科国际化四个维度阐释了新文科之“新”的内涵[2];段禹和崔延强(2020)认为新文科是以新时代、新经济与新产业为背景,融合了理、工等许多外部学科要素的包容性学科框架[3];龙宝新(2021)认为新文科是文科集化丛生的学科共生体,是中国价值内联而成的学科集成体,是全面释放文科内能的学科功能体,新文科具有时代性、中国性、世界性与技术性[4]。此外,在新文科建设路径研究方面,吴岩(2019)认为新文科建设应“加快理论体系创新”“深化专业改革”“开展课堂革命”[5];邵培仁(2019)认为新文科建设应该从本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新路径研究
建国大业观后感500字
——基于对湖南省本科高校的调查
韦韬詹晶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趋势,是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
文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文章根据对湖南省本科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挖掘
出湖南省本科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以新的培养目标、新的课
程体系、新的融合课程、新的教学方法“四新”理念为引领,积极探索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新
路径。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四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ki.kjwh.2022.09.016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HNJG-2020-0452);湖南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21〕94号-31);南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92JXJ126);南华大学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12JXJ005);南华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3YXJ039);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9CG015)。
作者简介:韦韬(1985—),女,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理论与政策;詹晶(1975—),女,本文通信作者,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华大学科研与学科建设部副部长,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E-mail:445389677@qq. com。
教改教法
土化、交叉化与国际化三个维度出发,不断进行学术创新,提高新文科的学术质量,如此才能在国际上争取到有利位置,从而赢得发言权与主动权[6]。
综合上述研究,笔者认为,新文科建设要在国际视野中重新观察与分析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重新理解传统中国文化,充分吸收优秀的西方文科知识话语,以此探索建构中国自身的文科学术话语。此外,新文科建设应该重新思考与探索人才培养,既要注重知识导向的培养,也要注重价值取向的培养。相较于理科,文科更应聚焦在以价值取向为主要特征的立德树人培养上,基于中国文化来立德树人,通过文化认同培植文化自信,尤其是对于国际经贸这类开放型文科专业而言,专业转型显得尤为急迫。
2湖南省本科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国贸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以及对企业员工、高校师生等进行访谈,发现目前湖南省本科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以下问题。
2.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在“您是否了解国贸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的调查中,仅有27.59%的学生对培养目标十分了解,说明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了解度太低,仅仅以最终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在“本专业就业方向和本专业是否易于工作”的调查中,34.49%的学生不太清楚就业方向,79.31%的学生认为不太容易工作,10.34%的学生认为很难工作,说明学生对于本专业的教学缺乏认可,认为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堪忧,本专业培养目标并未让学生信服。
此外,国际经贸专业学生最为重视的能力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外文使用能力(分别占比95.69%和93.97%),学生对团队意识、工作态度、执行力等的重视程度中等偏高(占比74.31%),而性格外向并不是学生重视的重要素质(仅占比1.72%)。外语能力(占比62.07%)和实践能力(占比50.86%)是大多数学生认为自身所欠缺的能力。结果表明,学生认为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与实际教学培养目标有所偏差,如外文使用能力仍然是学生最为欠缺的能力,而有关情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并未明显体现,最终导致学生“知”“行”不一。2.2课程体系欠优化,脱离行业实际
在“本专业课程安排得是否合理”的调查中,高达48.28%的学生认为不合理,说明课程体系建设存在很大的问题。经过访谈调查得知,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如下:
2.2.1教学重视程度不足,人才培养质量意识淡薄
部分本科学生的学习带有较强的功利性,有的是为了获取学习绩点而学习死板的理论知识,有的是为
了不挂科而“临时抱佛脚”。虽然从分数上来看差异极大,但是从最终的教学效果来看并无差异,都是短时间的学习,学生并未学会深入研究。不少学生反映学不到东西,且在毕业实习中并不认为所学的知识有用。
在“您认为您目前获得了哪些专业知识能力”的调查中,86.21%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力很一般。这说明教学效果不佳,与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很大的关系。
2.2.2课程设计不科学
理论课占比较高,思维训练和实践课占比较低,且实践教学设计不科学,缺乏充足的反馈机制,没有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调查发现,37.93%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专业课不能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这说明有实际意义的教学不足,仅靠毕业之前的毕业实习来提高个人竞争力不太现实。
在“对于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您有什么意见或想法?”的调查中,70%的学生认为学校安排的实践训练不到位,在机房进行的实习教学过于形式化,实践课程安排得太少且时间安排得不合理。
2.3教学方法单一死板
课程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您认为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的调查中,超过
77.59%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满意度一般,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较少。
此外,教学资源更新慢,投入不足,专业课程教学创新不足。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使用能力欠佳,实践能力欠佳,外语水平不足,导致在步入社会时就业机会减少。例如,在“您的英语使用能力如何?”的调查中,近70%的学生认为自己只会“哑巴英语”,反映出专业课程教学缺乏创新,不能与时俱进地将行业所认可的能力培养融入课
教改教法程教学中。
3构建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径
3.1设立新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可分为情感目标与技能目标。新文科建设要求培育具有爱国主义情怀、文化自信、思辨能力、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国际化视野,且能够使用新媒体技术传播中国文化的新时代国际经贸人才,构筑新时代一流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当前人才竞争激烈,本科应届生的能力较低,企业花费在人才培训方面的投入较多。若高校能够提前培训职场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快速上岗,则有助于缩短毕业生求职的过渡时间。由于学生与职场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高校可通过校企合作邀请企业员工进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训、择业培训、实操技巧培训,使学生明确学习专业知识是为了日后的实际运用,而非仅仅为了应付考试。3.2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应该围绕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着眼于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以新的教育理念为导向,优化现有课程体系,以“公能”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构建多学科渗透融通、与大类培养相适应的“通识+专业”课程体系,即包括基础性通识课、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三个模块的课程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
一是合理设置课程模块。应该从重视基础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将通识课程、基础公共课程尽量安排在大一学年,以保证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提早学习,增加课程的教学课时。例如: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增加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环节,以巩固大一新生的英语基础并提高其英语使用能力,此类课程教学要与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保持统一的教学步骤;增加国际经贸专业导论等认知类课程的课时,此举有利于新生快速了解本专业的学习与发展方向,明确个人的学习规划。二是要强化专业特,与时俱进,体现新文科建设要求和行业需求,加强核心课程的传授,开设符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增加学科交叉课程和专业素养培育课程。在现实教学中可以运用当前流行的互联
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建设“数字贸易”“互联网+国际贸易”“人工智能与国际贸易”等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最新的实际案例分析。  3.3建设新的融合课程
在课程建设内容方面,可以通过文文互建、文理交叉、文工融合、技术融入等形式实现课程教学从“单学科知识传递”到“多学科知识构建”的转变,推进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以及企业、学校、研究机构三方合作课程的建设。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建设:(1)推动以项目为中心的融合课程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跨学科系列“课程串”的设计与实施,实现不同学科教师协同教授主体课程。通过加强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基于同一项目主题的“课堂知识传授+课外项目实践”相结合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有效提升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效果。(2)建设融合多方资源的课程,可以是企业与学校的联合培养课程或活动,也可以是产学研合作项目,其目的在于加强社会各界(主要是企业)与学校的互相支撑,既能教授理论知识,也能进行思维和操作上的培训,让学生接受“双师”培养。比如,可以与外贸企业合作开设软件操作课程,在实际演练中提出系统与运营流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3.4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8823住宿网
3.4.1提升教师能力,促进教师角的转变
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关键与核心在于教师。一方面,教师坚实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专业素养来自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研究,而职业素养则来自教师任教经验的积累以及学校对教师的职业培训。构建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是转变教师角的有效渠道,学院应该建立定期教学水平考核与讲评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活动、开展教学竞赛,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准。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角,深入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授人以渔”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做中学”,实现由“经师”向“人师”的转变,同时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国贸专业的应用型英语课程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口语表达与商业交流为重点,减少理论性知识的讲解,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充当参与者、指导者角,在课余时间应该充当学术研究者角,尽可能地带领学生进行论文的研究、数据的分析。3.4.2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
(1)快速更新教材和资料,防止因硬件缺失而
导致教学内容的滞后。网络资料显示,国外高校为避免教材老旧,更新教材非常及时,而且更新时会针对学科理论的最新变化做出相应的修改与调整。授课教师也有责任及时更新并预订最合适的教材版本,或者告知学生自行获取。
(2)强化信息资源的投入,利用新的硬件设备与软件设施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例如,加强线上线
文章姚笛车震下教学的融合、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完善等,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新文科建设需要构建大学科视野,将信息技术与云计算等功能融入国贸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学习华南理工大学法学专业打造“实务导师+专业教师”双师型队伍的做法,实现“职业伦理+职业技能”的双轮驱动,夯实国贸专业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整体提高国贸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3.5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完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为解决大多数调查对象反映实践与理论结合不充分、学习与就业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我们需要增加对未来就业有帮助的实践课程。国贸专业教学还需要与语言类学科结合,增强语言技能的教学。除了现有的计算机课程外,还可以开设Python 编程等综合实践课,以拓展学生的实践技能。
其次,重视并创新竞赛活动。应鼓励教师多带领学生参加有价值的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团队合作、策划设计等能力。同时,需要创新竞赛等活动实践。高校开展了许多类型的创新创业竞赛,但是对有关提升职业能力、专业技能的竞赛组织得较少。因此,高校不仅需要开设创新创业能
力或职业能力培训课程,更需要主动对接社会、市场和企业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融合、科教融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最后,构建实用的培养模式。新文科建设要求高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从区域产业的
发展布局以及地区创新创业规划来看,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为当地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如此一来,既能够缓解企业招聘人才的压力,也能够摆脱高校就业率低的困境。学校、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须积极合作,促进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及时就业,满足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显明.高等教育新时代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7-11.
[2]樊丽明.“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5):4-8.
[3]段禹,崔延强.新文科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2):刘敏涛个人资料简介及老公
149-156.[4]龙宝新.中国新文科的时代内涵与建设路向[J].南京社会科学,2021,4(1):135-143.[5]吴岩.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3-7.
[6]邵培仁.新文科建设必须发起两场革命[EB/OL].
(2019-06-18).blog.sina/s/blog_593d5d690102yn4m.html.Research on the New Path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Talents Cultivation under the Back⁃
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Based on a Survey of Ordinary Universities in Hu ’nan Province
WEI Tao,ZHAN Jing
Abstract: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is a new trend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and is a new requirement of liberal arts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quo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talents cultivation in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n Hu ’nan Province,finds out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mode of talents cultivation.The “four new ”concepts (new cultivation goals,curriculum system,integrated curriculum,teaching methods)is to lead the exploration of new paths for talents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Key words: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talents cultivation;“four new ”con⁃
cepts
编辑:
张效瑞
教改教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