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图』中草药图片大全》内科》偏正头痛用药篇
起亚k3底盘『中草药图』中草药图片大全》内科》偏正头痛用药篇
菊花别名  甘菊花、白菊花、黄甘菊、药菊、白茶菊、茶菊、怀菊花、滁菊、杭菊、亳菊
来源  为菊科菊属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常以白花序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茎直立,基部木质,多分枝,具细毛或绒毛。叶有柄,叶片卵圆形至窄长圆形,长3.5-5厘米,宽3-4厘米,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基部心形,下面有白绒毛。秋季开花,头状花序大小不等,直径2.5-5厘米,单生枝端或叶腋,或排成伞房状,总苞片中央绿,有宽阔膜质边缘,具白绒毛,外围舌状花白、黄、淡红或带淡紫,中央管状花黄,也有全为舌状花或管状花的。瘦果柱状,无冠毛。
生境与分布仙剑3魔剑养成  为栽培品。我国各地有栽培。河南产者称怀菊花,安徽产者称滁菊花或亳菊花,浙江产者称杭菊花。
采集加工  秋季霜降前花正开时采摘头状花序,烘干或蒸后晒干或通风阴干。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2.有解热作用。3.菊花浸膏给小白鼠腹腔内注射,可使
毛细血管抵抗力增强。4.菊花水煎剂或水浸剂对金黄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弧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流感病毒(PR8株)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甘、苦、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解疮毒。个性签名发布
主治用法  感冒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头眩,耳鸣,疔疮肿毒。用量6-20克。
参考配方  1.感冒风热头痛:菊花、桑叶各12克,连翘、薄荷各6克,水煎服。
2.风热眼痛:菊花、白蒺藜各10克,防风5克,水煎服。
3.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目赤、耳聋:菊花、石决明、生地、白芍各15克,龙胆草5克,水煎服。
4.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菊花、银花各25-30克,头晕明显加桑叶12克,动脉硬化、血脂高者加山楂12-25克,为一日量。两周后可将菊花、银花减至10克。上药混合,用沸水冲泡10-15分钟后当茶饮。一日量分4份,每份冲泡2次。
5.偏正头痛:菊花10克,薄荷、川芎、白芷各3克,水煎服。
6.急性结膜炎:菊花10克,蒺藜6克,木贼、决明子各3克,水煎服。
7.毛囊炎、疖肿:鲜菊叶适量,捣烂去筋,敷患处红肿部位的周围,或捣烂绞汁外涂,或用干叶研末,冷开水调敷患处。
古董杂货店2
细辛来源  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辽细辛(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 细辛A. sieboldi Miq.,以带根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1.辽细辛: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状茎柱状,稍斜升,顶端生长数棵植株,下面长多数细长黄白根,有辛香。每株有叶2-3片,基生,柄长5-18厘米,无毛,叶片卵心形或近于肾形,长4-9厘米,宽6-12厘米,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心形至深心形,两侧圆耳状,全缘,上下两面均多少有疏端毛。5月开紫绿花,单生叶腋,花梗长1-3厘米,花被管碗状,外面紫绿,内面有隆起的紫褐棱条,花被裂片3,污红褐,三角宽卵形,由基部向外反卷,紧贴花被管上,雄蕊12,2轮排列于合蕊柱下部,花药与花丝近等长,子房半下位,花柱短,6岐,柱头着生顶端外侧。果实半球形,长约10毫米,径约12毫米。种子多数,卵状锥形,种皮硬,被黑肉质假种皮。图示为辽细辛。
2.细辛(华细辛):与前种近似,但根状茎较长,节间密,叶片先端短渐尖,花被裂片3,三角宽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常急尖,淡红褐,由基部成水平方向展开,不向下反卷,内侧表面密被细小的乳头状突起,花丝较花药为长。
生境与分布  生于林下腐殖质深厚湿润处。分布于辽宁、陕西、山东、浙江、福建、河南等
地区。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阴干。
药理作用  1. 细辛挥发油对蛙的坐骨神经丛、豚鼠皮肤及人舌粘膜均有局部麻醉作用。2.对大白鼠甲醛性及蛋清性“关节炎”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3.细辛挥发油对电刺激家兔齿髓神经引起的疼痛有镇痛、镇静作用。4.细辛挥发油对家兔因温热刺激和伤寒、副伤寒混合菌引起的发热,均有抑制发热和解热作用。5.兴奋呼吸:给家兔静注细辛溶液,能引起呼吸兴奋,并能对抗因引起的呼吸抑制。6.细辛挥发油能使麻醉动物血压下降,而煎剂则使血压上升。
性味功能  辛、温,有小毒。祛风,散寒,止痛,温肺祛痰。
大清皇帝列表
主治用法  风寒头痛,肺寒咳喘,风湿关节痛,外用治牙痛。用量:1.5-3克。外用适量,煎水含嗽。
参考配方  风寒头痛:细辛3克,川芎、菊花、白芷各6克,水煎服,亦可将细辛捣碎,加面粉、白酒调成糊状,敷太阳穴。
白芍别名  芍药
来源红楼梦的作者  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P. albiflora Pall.],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根粗肥,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无毛。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窄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长7.5-12厘米,边缘密生
骨质白小乳突,下面沿脉疏生短柔毛,叶柄长6-10厘米。春季开花,花顶生并腋生,直径5.5-10厘米,苞片4-5,披针形,长3-6.5厘米,萼片4,长1.5-2厘米,花瓣白或粉红,9-13片,栽培品多为重瓣,倒卵形,长3-5厘米,雄蕊多数,心皮4-5,无毛。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草坡。分布于东北、河北、山西、内蒙、陕西、甘肃。在山东、安徽、浙江、四川、贵州有大量栽培。
采集季节  春季或秋季采挖,用竹刀或瓷片刮去外皮,水中煮5-15分钟,至无硬心为度,切片晒干。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细统有抑制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白芍1克/公斤,能减少自发活动,延长环己钠的睡眠时间,并抑制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映,还有较弱的降温和抗戊四氮惊厥作用。2. 200-400毫克/公斤对大鼠静注,对胃及子宫平滑肌的张力和运动有松弛和抑制作用。白芍对家兔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3.对狗的冠状血管及后肢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豚鼠有短暂的降压作用。4.本品含苯甲酸,人口服少量没有副作用,大量服用会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肝功能不良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5.抑菌实验:本品对葡萄球菌、甲型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弧菌、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