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在博物馆中的传承与发展
黄梅戏在博物馆中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黄宗红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2
        论文写法>汶川地震13周年众星发文缅怀 要:近年来博物馆已经成为弘扬文化的主要阵地之一,黄梅戏是安徽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淳朴流畅,富有表现力,是展示安徽的重要文化名片。随着时代的变迁,黄梅戏的发展与传承遇到了新的困境,文章从黄梅戏与博物馆的融合的角度进行探讨,从而探索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黄梅戏文化;博物馆;困境;探索十三刀
        1 黄梅戏的形成与发展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限量版法拉利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湖北黄梅因水灾大量难民流入安徽安庆宿松、望江一带,他们以卖唱乞讨为生,在此过程中,湖北的民歌小调和安庆地区的俗曲、歌舞逐渐融合,形成
了黄梅戏的雏形。自乾隆晚期后,黄梅调的演唱在安庆各县逐渐流传下来,大量融入了安庆本地的曲调、舞蹈素材和生活题材,发展为安庆地方的生活小戏。从清道光到光绪年间,黄梅调逐渐从生活类的小戏表演发展为演出大戏,经过不断的吸收、学习,形成了具有特的戏曲种类,曲目不断增多,号称小戏七十二本,大戏三十六本
        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城后,曾与京剧合班,黄梅戏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的变化,如《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5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合肥成立,1954斗罗大陆唐三的结局年黄梅戏《天仙配》参加了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成功。一批新创作、改编的优秀剧目如《女驸马》等陆续上演。
        2 黄梅戏在博物馆传承中的困境
        安徽名人馆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00万人次,是安徽省接待游客量最大的公共文化场馆之一,第八展厅支付宝注销徽黄艺苑对安徽的黄梅戏文化进行专题展示,可以说在对黄梅戏的传承中安徽名人馆走在了前列,但是在运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黄梅戏在传播中还有很多的困
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