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各民族春节有趣习俗
中国各地各民族春节有趣习俗
[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 发布日期:2014-02-01 ]
电脑老是自动关机怎么回事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一、达斡尔族:
春节,是达斡尔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节日来临,人们便停止劳作,张贴年画和对联,准备手扒肉等各种美味佳肴,并走亲访友,开展各种娱乐活动。一直到正月十五,春节活动才算结束。在腊月二十三日这天他们就开始做过年的准备了。达斡尔族也有守岁、吃饺子的习俗。据说除夕一夜不睡,来年更有精神,守岁时要吃"压年饭"吃饺子。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拜年出去越早越好。所以初一的早晨,各家都要尽快吃完早饭,据说被拜年的人堵了饭碗,那就一年也赶不上好事情。春节期间,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
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另外,达斡尔族在春节期间,还经常进行"曲棍球"比赛等文体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正月十六,勤劳的达斡尔人便要开始远出行猎或备耕工作。
二、蒙古族:
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叫“希恩吉尔”,即新年。也有称“白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蒙古族把正月称为“查干萨日”,蒙古族春节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蒙古族过春节分“送旧”和“迎新”。送旧是腊月二十三清洁卫生打扫家,到傍晚要“祭火”。“祭火”是从萨满教传入的,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后有所改变,蒙民把羊胸脯肉连同白“哈达”、肉米粥、黄油、酒等做祭品,然后由长辈点燃九个小灯,并将祭品投入旺火里烧,口里诵赞词,祝福家人幸福。祭火忌用红筷子而用白或黑的,因为蒙古族都认为“火”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传宗接代、兴旺。烧完祭品后,全家进餐。有的把祭品的剩余送给附近亲戚吃。“祭火”的时辰为傍晚黄昏时,上祭品时,男人在前,女人在后叩拜。在古代,有钱人还专请喇嘛祭火。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三、壮族:
过大年,壮族称为“更兴老”,一般从头年的腊月三十到次年的正月十五,连续半个月,它是壮族各个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
丘北县官寨乡的壮族沙支系,过大年有其独特的传统习俗。
酿白酒预测凶吉。进入腊月,家家都酿制糯米甜白酒(壮族称为“国老换”),并根据白酒的颜和味道来预测来年的凶吉。如果白酒颜洁白而味道甘甜,认为来年大吉大利,事事如意。如果白酒颜黄红而味道纯正,便认为酿出了仙酒,来年定有财帛进家门。如果
电视剧神话演员表酿制的白酒不发酵,糯米饭粒稀烂而且味道酸馊,便认为来年不吉利。壮族较为重视酿制白酒,酿制过程认真虔诚。大年初一要用白酒祭献祖先。
饵块招待客人。饵块(壮语称“许达哩”)是壮族过大年必不可少的食品,祭祀祖先要饵块,招待客人也要饵块。过节期间,家中来了客人,首先要煮饵丝招待然后再喝酒吃饭。走亲访友拜年也要饵块作为礼品互赠。
三十祭守寨门神、守岁。大年三十下午,家家户户春糯米粑粑,村中的大百户(壮语称“报光老”)一家一家收粑粑作为祭品,一家收一块。将收来的粑粑、一只大公鸡和酒肉祭献守寨门的石头(守寨神),祈求守寨神为全村众消灾免难,大年吉祥,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晚饭后,全家人聚集在一起,男的炸酥肉,女的绣花纳鞋,孩子复习功课,家家灯火通明,彻夜不眠,通宵守岁。传说大年三十晚勤奋读书的孩子以后能考上状元,做针线活的姑娘以后心灵手巧,爱情甜蜜。
大年初一凌晨抢新水、接六畜魂归、撵老鼠、祭献祖先。
庐州月 歌词抢新水、接六畜魂归。初一凌晨,公鸡鸣叫第一声,大百户便一边敲锣一边呼喊:“拗勤勤
喽!”“拗勤勤喽!”(即抢新水)各家各户由一人照着松明火,一人挑着水桶,牵着“小花牛”(“小花牛”代表六畜,是用泡木锯成六寸左右长,刻上各种花纹并用绳子拴成一串而成),点着香火,纷纷来到水井边,等大百户第一个舀水后,大家便争先恐后地抢着舀。然后将“小花牛”放入水中,表示给家畜吃水、洗澡。之后挑着新水,牵着“小花牛”返回家,一边走一边模仿各种家禽家畜的叫声鸣叫,到家后将“小花牛”拴在栏内,舀三碗新水放在供桌上,请祖先洗脸。之后男主人头戴一顶蔑帽,左手端一碗水,右手执洗锅把,在大门口喊六畜归魂来。右脚轻轻跺一下,右手的洗锅把从外向里扫一把,口中念道:“牛马猪鸡回来呀!牛马猪鸡回来呀!牛马猪鸡回来呀!”连喊三遍后关好大门,并问家人:“回来了没有?”家人回答:“回来了!”壮族众认为新年新岁喊六畜魂归,来年才能六畜兴旺。同时认为新水最干净,给祖宗洗脸,祖宗就会保福保佑,用新水煮饭做菜,全家身体健康,无灾无病。谁家先抢到新水,谁家最吉利。
撵老鼠。一人手执响把,一边摇响把一边喊:“撵老鼠啦!撵老鼠啦!”从楼上撵到楼下,从卧室撵到堂屋,从室内撵到室外,旮旮旯旯一处不漏,使老鼠无处躲藏。众认为新年伊始,把老鼠撵出去,以后它就不敢再糟蹋庄稼,危害人类。
煮饭菜祭祖宗。壮族过大年,大年初一的菜肴,一般都比较丰盛,而且以荤菜为主,多多益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应有尽有。壮族众认为,大年初一吃得好点,全年生活才会富足。大年初一早饭一般是凌晨四五点钟吃,饭毕天还不亮,这样才勤劳。如果谁家天亮后才献祖宗,会被别人耻笑,认为是懒人。
大年初二“打牙祭”。杀一只大公鸡祭祖宗、财神、土地等。用鸡卦预卜当年财运和凶吉。
大年初一后的属亥日,壮族“更稳那”(纳田头)。它是一年中做农活的开始日。凌晨二三点钟起床,洗漱完后点好香烛,扛着锄头到田边地头,将香插在田埂上,或者补几锄田埂,或者挖几锄,或者填水口,口中念着“田公地母,今天开始春耕了,请你们保福保佑,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回家后给犁、耙等农具烧纸钱,嘱咐农具从今天以后要做农活了,之后煮饭做菜献祖宗。
到了正月十五,壮族称为“更十五”。正月十五日晚,家家用猪脚炖三七、大茹根、棕根、黄花草根、萱草根、臭灵丹、大荨、透骨草等十多种中草药吃,以提神补气,以后做农活才有力气。晚饭后,用串山龙、透骨草熬水洗澡,这样山上各种害虫才不敢近身,人才不会生病。吃晚饭前,要先吃用鱼腥草根与豆腐渣春成的食品,一人一嘴,这样别人就不能
在食物中下毒药害自己了。
四、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富媒体广告联盟广西北海旅游景点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众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以外,春节就是布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
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除了准备各式各样的年货以外,布依族在腊月和正月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禁忌,如若不遵守的话,就会对家中的人,事,物造成影响甚至是伤害。从腊月开始,家中就要保持和谐安静,特别是不能做很大动静的敲打,这样会被认为是干到祖先回家过年的路途。小孩们不能在这期间哭闹,这样也会认为是一种不吉利。布依族称之为“正月忌头,腊月忌尾”。并以此来寄予来年的平安顺利。在正月的时候,一般是大年初一到十五期间,加工房不能启动机器设备,强大的震动认为是对已逝人的不尊重。在大年初一这天,生活用水要存起来,不能往外倒,客厅和卧室垃圾不能扫,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意味着把这一年的财运都倒出去或是扫出去了。在十五以前,不能将洗好的衣服晾在院子里,要晾在院子以外的地方,如果晾了的话,今年下雨就下不到自己家的地方,几遍是邻居家那个地方下雨了,自己家院子这边都不会下雨。
>地税税种及税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