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关于教育的政府工作报告
节假日高速免费
Ctrl+D,我们将第⼀时间为⼤家提供更多关于2014年实习报告的信息,敬请期待!
点击查看:
相关推荐: | | | | | |
家长对教师节祝福语大全2015年关于教育的政府⼯作报告
职业女装>强制修改二次实名认证
3⽉15⽇,⼗⼆届全国⼈⼤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作报告。《报告》在第五部分“持续推进民⽣改善和社会建设”中指出,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要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让每个⼈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报告》提出要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教育改⾰发展作出了部署,明确了2015年教育⼯作的重点任务。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性紧迫性
  每年政府⼯作报告关于教育部分的内容都会有核⼼词,今年的核⼼词⽆疑是公平和质量。把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相提并论,在政府⼯作报告中是⾸次,凸显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
  过去这些年,党和政府⾼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推动教育公平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迈出了历史性步伐。《报告》在2014年⼯作回顾部分,对教育成绩的肯定也主要是在促
进公平⽅⾯。就教育质量⽽⾔,我国有重视教育质量的传统,教育质量是有保障的。但是,历史形成的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差距问题,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教育、“异地⾼考”、学校布局结构调整问题,曾经久治不愈的“择校热”以及变味的“特招”、“保送”、⾼考加分、⾃主招⽣等,表明教育公平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政策的初衷和实际效果之间、统计数字和⼈民众的切⾝感受之间还存在着⼀定的差距。近年媒体上关于知识是否还能改变命运、寒门能否再出贵⼦、现⾏教育体制是否是社会阶层板结的“固化剂”等问题的讨论,充分说明在推进教育公平⽅⾯还有很长的⼀段路要⾛。不仅如此,长期以来GDP思维影响下对于教育规模发展、数量增长、外形扩张的迷恋,实⽤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所引发的各种短视⾏为和对于教育品质的破坏,⾮⼀⽇之寒。当前,⼈民众对⾼质量、多样化教育和教育公平的诉求更加强烈,不仅希望“有学上”,更希望“上好学”。所有这些表明,促进教育公平发展、质量提升任重⽽道远。
  围绕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今年的《报告》强调了要坚持⽴德树⼈、深化教育综合改⾰。教育优先发展的字样尽管没有出现,但《报告》强调了要保证教育投⼊,优先发展的意思明显。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的主要任务
  《报告》明确了当前情况下进⼀步推进教育事业改⾰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的主要任务、政策措施。
  ⼀要坚持⽴德树⼈。《报告》提出要坚持⽴德树⼈,增强学⽣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对“培养什么⼈、如何培养⼈”这⼀教育根本问题鲜明地作出了回答,意蕴深远。⽴德树⼈,是党和国家教育⽅针的时代表达,是教育的根本使命。着⼒在青少年学⽣中培育和践⾏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是⽴德树⼈的核⼼任务。要推进社会主义核⼼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头脑。要拓宽培育和践⾏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作,切实加强学校体育、美育,促进学⽣⾝⼼健康、体魄强健,提⾼学⽣审美和⼈⽂素养。
  ⼆要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报告》提出要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本科⾼校向应⽤型转变、加强学前教育和继续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内涵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改⾰发展的中⼼任务。引导部分地⽅本科⾼校向应⽤型转变,这是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也是⼀些地⽅本科院校⽣存发展的现实需要。学前教育⽬前仍然是我国教育相对薄弱的环节,需要继续⼤⼒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步健全相关法律、政策和制度,解决其⾯临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要加快缩⼩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报告》提出要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
件、通过对⼝⽀援等⽅式⽀持中西部⾼等教育发展、加强民族地区各类教育,加快缩⼩教育差距意图明显。要公平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命⽼区倾斜。全⾯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科学规划学校建设,优化学校布局。进⼀步改善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平。做好农村留守⼉童的关爱和帮扶⼯作。继续推进“中西部⾼等教育振兴计划”,做好对⼝⽀援西部地区⾼校等⼯作,⽀持中西部地区建设⼀批有特⾊、⾼⽔平的⾼校。通过出台相关重⼤政策举措,推进民族地区各类教育科学发展。构建利⽤信息化⼿段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的有效机制。
电信最便宜套餐
  四要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纵向流动的渠道。《报告》提出要落实农民⼯随迁⼦⼥在流⼊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完善后续升学政策,继续提⾼中西部地区和⼈⼝⼤省⾼考录取率,加强特殊教育。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对弱势体进⾏“优先扶持”,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前80%以上的农民⼯随迁⼦⼥在流⼊地公办中⼩学接受义务教育,“异地⾼考”已经“破冰”,但相关政策有待进⼀步落实和完善,相关⼯作需要进⼀步推进。继续实施⽀援中西部地区招⽣协作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专项计划。改进普通⾼校招⽣计划管理,2015年新增本科招⽣计划全部安排给⾼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较⼤的中西部和⼈⼝⼤省。继续提⾼特教学校⽣均公⽤经费标准,提⾼三类残疾⼉童少年义务教育⼊学率。不断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
资助体系,让更多家境贫寒者能圆上学梦。
  五要提升教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学校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创新⽂化,完善课程设置,改⾰教学模式,强化创业实践,切实做好毕业⽣就业创业⼯作,激发数以千万计在校⼤学⽣、职业学校学⽣中蕴藏着的巨⼤创业热情和创造能⼒。建设世界⼀流⼤学,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复兴的必然选择。《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世界⼀流⼤学和⼀流学科建设,再次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坚定不移的决⼼。要巩固“211⼯程”、“985⼯程”建设成果,扎实推进“2011计划”,促进⾼校办出特⾊、争创⼀流,全⾯提⾼我国⾼等教育的综合实⼒、社会贡献⼒和国际竞争⼒。
公务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六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报告》的要求,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举措。切实加强师德建设,落实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完善教育⾏业规范守则。继续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落实好连⽚特困地区乡村教师⽣活补助政策,全⾯落实城乡统⼀的中⼩学教职⼯编制标准。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全⾯推开中⼩学教师职称制度改⾰。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三、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动⼒与保障
  改⾰是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根本动⼒,教育改⾰也须以公平和质量为取向。《报告》提出要深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改⾰、⾼等院校综合改⾰、考试招⽣制度改⾰,这是当前教育综合改⾰极为重要的三个⽅⾯。要进⼀步加强省级政府在统筹规划、资源配置、监督管理、提供服务等⽅⾯的职能,
落实和扩⼤⾼校办学⾃主权,完善中国特⾊现代⼤学制度。推动上海市、北京⼤学、清华⼤学综合改⾰取得实质进展,推动各省(区、市)和⾼校展开教育综合改⾰,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考试招⽣制度改⾰涉及⾯⼴、情况复杂、社会瞩⽬,要认真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相关配套⽂件要求,加快研究制订改⾰实施⽅案,明确改⾰的内容、⽬标、措施和时间表。推动上海、浙江做好⾼考综合改⾰试点。适应政府⾏政管理体制改⾰、简政放权和依法治国的需要,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式推进教育改⾰发展,⼤⼒提升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能⼒和⽔平。
  《报告》提出,为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我们要保证投⼊,花好每⼀分钱。直⽩的话语,含义深刻,意义重⼤。
  教育投⼊是最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也是最重要的民⽣投⼊。促进教育公平发展、质量提升,需要更多的投⼊。财政性教育经费⽀出占国内⽣产总值⽐例达到4%,是全党全社会多年努⼒的宝贵成果,必须好好珍惜。保证教育投⼊,既要坚持法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也要完善⾮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受教育者分担培养成本的⽐例。既要确保财政性教育投⼊,也要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市场资源和国际资源投向教育。改变过去过于重视对“物”的投资、轻视对“⼈”的投资的倾向,把更多的钱⽤在“⼈”⾝上。牢固树⽴勤俭办教育的理念,厉⾏节约,反对浪费,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花好每⼀分钱。
  “有教⽆类”的理想,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意识之中;让更多的⼈享有更加公平、更⾼质量、更加多样化的教育,对教育有更多的获得感,是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重要⽅⾯。中国教育,向着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向,定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