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三要素
(1) 概念: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造劳动对象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 三要素: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资料=Pm
2.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
1  生产的目的——消费
2  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不断进行,周而复始,故称再生产
3  四环节之间的关系:
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反之,分配、交换、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4  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
包含两个因素:劳动者和生产工具。劳动对象是其作用的对象。
3.社会生产力的两个方面
1  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两方面的关系
        A.其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B.其二:人与人的关系。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称经济关系
狭义: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广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体系”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4.经济规律
1    各种经济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经济规律。
2    三种类型:
a.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规律
b.在几个社会阶段中期作用的规律
c.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规律
3    基本经济规律:在一定社会阶段起主导作用的规律。决定着社会生产的实质。
4    各种经济规律由于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着,形成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1.商品
1. 商品的二因素
(1) 商品——用来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2)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商品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效用、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生产力范畴。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交换时量的比例关系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 交换价值是形式,价值是内容
(4) 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世界名车价格
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两者的统一
对立——两者之间存在着决裂:商品生产者无法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2.劳动二重性使商品有二因素
1  具体劳动: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生产资料,采取不同的形式,生产不同商品的过程,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关系
抽象劳动:抛开各种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人类体力和脑力的耗费过程,创造出商品价值,反映人与人关系
2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对立统一
①统一不是两个劳动过程,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a.与其他劳动不同之处——具体劳动
b.国旗杆高度是多少米与其他劳动相同之处——抽象劳动
②对立具体劳动能被感知,但无法比较,抽象劳动不易被感知,但质上相同,可以比较
3  劳动二重性意义——马克思首先提出并论证;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商品的价值量
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是价值;价值量劳动量劳动时间
(1)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分为两类
a. 个别劳动时间:每个生产者生产同种商品各自耗费的时间
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状况),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劳动者状况),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a.个别劳动时间——个别价值量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价值量
(交换时,按照社会价值量进行)
(3)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a.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学习训练,任何具有一般劳动能力的人都能胜任的劳动
b.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学习训练,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能胜任的劳动
c.复杂劳动=倍加的简单劳动
(4) 劳动生产率对价值量的影响
a. 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
(a) 产品数量/时间
(b) 时间/产品数量
            b.两种劳动生产率:个别/社会劳动生产率
c.两组价值量:
(a)个别价值量;社会价值量
(b)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单位价值量*数量)
e. 影响:
(a)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社会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社会价值总量无关
(b)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个别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个别价值总量无关
(c)如果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社会价值量不变,商品社会价值总量增加。
  4.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生产资料私有制使生产具有私人性质,
社会劳动——产品必须满足社会需要,为其他人生产,具有社会性质
  C盘变红了如何清理(2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社会劳动——产品符合社会需要
私人劳动——生产者自己决策,有可能与社会需要产生偏差
矛盾表现——部分或全部商品无法卖出
3老人机哪个牌子好)  只有把产品卖出,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才能解决:解决矛盾——卖掉产品——交换成功——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复杂劳动&简单劳动——价值&使用价值
§2.货币
1. 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货币的起源
(1)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
a) 相对价值形式: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b) 表现另一种商品的价值的商品
(2) 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阶段
一种商品的价值用一系列商品来表现
不足:有可能货不对路,交换困难
(3) 一般价值形式阶段
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用一种商品(一般等价物)来表现
一般等价物:社会劳动的唯一体现者,能表现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能与任何一种商品交换
不足:一般等价物不固定
(4) 货币价值形式
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用贵金属黄金或白银表示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贵金属金银——货币
自然属性:“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2. 货币的五种职能
(1) 价值尺度
①含义:作为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的尺度
②货币本身具有价值所以具有这一职能
③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是观念上的
④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是价格
⑤价格标准:统一规定的用以衡量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
(2) 流通手段
①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起着媒介商品交换的作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
②现实的货币:金属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3) 贮藏手段
含义:货币退出流通而作为社会财富被人们贮藏起来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必须是金属货币
意义:贮藏货币可以自发的调节货币的流通量
(4) 支付手段
①含义:赊购到期,以货币来偿还债款;支付租金、利息、工资、赋税
②利:使商品在缺乏现金的情况下得以流通,有利于经济发展;节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教师节的手抄报内容弊:扩大商品经济矛盾
(5) 世界货币
含义:跃出一国范围,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3. 货币流通量规律
①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②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取决于:(1)待售商品总量;(2)商品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
③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X商品价格水平
④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
⑤货币流通规律变化
a) 发行量>金属货币需要量→纸币贬值→通货膨胀
b) 发行量<金属货币需要量→纸币升值→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
1. 价值规律内容
两方面:价值决定 + 价值实现
①价值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价值实现——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交换
2.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a) 波动:供求关系影响
b) 围绕:价格变化仍以价值为基础
3. 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自发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和管理,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3)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
4. 供求定理
在某价格上,若S>D,生产者之间相互竞争,压低价格,随着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供给量减少,趋向均衡。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产生
§1.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1. 资本
·比较W-G-WG-W-G’(商品流通和资本总公式)
·G’=G+ΔG(m)
资本:经过运动发生了增殖,产生了剩余价值——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价值)
(1) 产业资本
电视剧无间演员表介绍
G-W-Pm/APW’…G
(2) 商业资本
G-W-G
(3) 供贷资本
G-G-W-Pm/APW-G-G
2.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1)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