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知识要点复习资料全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 导 论
我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什么歌曲一、名词解释:
1. 国际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2. 对外贸易: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3. 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4. 贸易平衡: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
5. 贸易顺差: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6. 贸易逆差: 出口额小于进口额。
7. 对外贸易额: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之和。
8. 国际贸易额:专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9. 对外贸易量: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反映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
10. 贸易条件: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 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通俗地表现为,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 100。
11.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的状况,即指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12.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世界贸易额的国别分布或洲别分布状况,这一指标反映了各国(地区)或各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13.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各类进出口商品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14. 贸易依存度: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在国民收入(或国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
15.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和加工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
16. 进口贸易:又称输入贸易,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
17. 过境贸易:某种商品从甲国经乙国向丙国输送销售,对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
18. 总贸易:以国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
19. 专门贸易:把关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料理店
20. 有形贸易:指那些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物质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
21. 无形贸易: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商品的国际贸易活动。
22. 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23. 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通过第三国同商品消费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24. 转口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
25. 自由结汇方式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
26. 易货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以经过计价的商品货物作为清偿手段。
27. 水平贸易: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
28. 垂直贸易: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
二、思考题:(答题要点 )
1、国际贸易的特点
答:(1)困难大;(2)复杂;(3)风险多。
2、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
答:(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3)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
3、本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容
答:(1)国际贸易的理论;(2)国际贸易的政策与宏观协调;(3)国际贸易实务;(4)国际贸易营销。
4、国际贸易的类型划分
答:(1)按商品流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2)按国境和关境划分:总贸易,专门贸易;
(3)按商品形态划分:有形贸易,无形贸易;
(4)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划分: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5)按清偿工具划分:自由结汇式贸易,易货贸易;
(6)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水平贸易,垂直贸易。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上)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分工:指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水平型分工:生产力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部门的国际分工,即产品、零部件生产和工艺的专业化。瓷都景德镇位于哪个省
3. 垂直型分工:生产力水平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补性国际分工,即前者主要从事高资金、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生产,后者主要从事农矿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
4. 绝对利益: 亚当•斯密(Adam Smith)创立的古典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地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自由交换,则彼此都会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
5. 比较利益: 大卫•嘉图(David Ricardo)创立的古典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出口有最大比较利益的产品、进口其最小比较利益产品,则该国就能在贸易中获利。即使一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生产率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仍有与他国发生贸易的可能,而且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好处。
6. 机会成本:为获得生产一单位追加的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数量或价值。
厨房灯
7. 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资源在不同产品生产中的分配所形成的替代关系,即在一定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不同产品组合的产量。
8.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使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
二、思考题:(答题要点)
1、简述影响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因素
答: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自然条件等三类因素所决定的。(1)生产力因素,它对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在生产力因素中,科学技术进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生产关系因素,即参与国际分工国家的部社会生产关系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或生产的国际关系);(3)自然条件因素。有利的自然条件为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可能,但在自然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能否形
成现实的国际分工,则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与实际的生产力。
2、简述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主要容与其局限性
答: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旨在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其核心思想是: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相应地,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要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间的自由交换,在资本和劳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生产率,节约参与交换的国家的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春联上下联区分
嘉图的上述思想可简单概括为: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比较利益学说的局限性在于:(1)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
因而其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简单、苛刻的假设前提基础上的,把复杂、多变的经济抽象为静态、凝固的状态;(2)该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全面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3)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国际价值规律的国际容。
3、什么是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说明?
重庆有什么好玩的地方答: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说明,是以边际分析、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等分析工具的一般均衡分析,以此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与利益。以上述经济学工具对比较利益学说进行图解,把语言表述变为几何图形,使理论表述更为形象、精炼和直观。这种均衡分析方法和工具,对于其他国际贸易理论和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也同样适用。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下)
一、名词解释:
1. 赫-俄模型:又称要素禀赋理论,一种由赫克歇尔(E•Heckscher ) 和俄林(B•Ohlin )
创立的贸易理论。该理论把一样产品的国际价格差异作为出发点,指出各国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与商品生产中利用各种要素的强度差异才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和原因。
2. 要素价格均等化(赫-俄-萨定理):即H-O-S定理。按照赫-俄模型,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趋于均等化, 萨缪尔逊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故被称为H-O-S定理。
3. 三要素论: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一切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商品价值是有三要素共同创造的,赫-俄模型便是建立在三要素论基础之上的。
4. 列昂惕夫反论:列昂惕夫针对要素禀赋论所提出的一种质疑,基于实证分析,认为美国作为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其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