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    (了解)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研究人类社会制度变化发展的科学。
2、 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了解)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诺芬的《经济学》——古希腊奴隶主义的经济学——本意是“家庭财产管理”。
17世纪初,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蒙克来田《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发表,政治经济学所指是涉及国家和社会的经济问题。后人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是指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但是,重商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仅局限于流通领域。
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蓬勃兴起的时期,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最为发达的英国,由威廉·配第创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青春的名言·斯密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继而接触到了剩余价值问题。但由于阶级利益的局限性,它把资本主义看作是自然和永恒的社会制度,不能正确地揭示经济发展的关系。
    19世纪3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开始尖锐化,在欧洲产生了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创立了无产阶级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包括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
西方经济学理论随后发展成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大分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其他政治经济学均属于理论经济学。20世纪西方国家进入了发达的市场经济,与其相适应而产生了西方的“宏微观经济学”,它是属于应用经济学这一分支。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重点掌握)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而是通过研究两对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二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来认识和把握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规律的。
4、   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掌握)
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物质资料生产,吃、喝、住、穿无法解决,人类就无法生存,人类社会更谈不上发展。
二是物质资料生产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其他一切活动。人类社会不仅需要维持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而且还需要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同样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料,因此也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
5、 什么是劳动?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掌握)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
劳动过程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劳动者(人)、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6、 什么是生产力?    (掌握)
——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包括哪些要素?(掌握)
——“三要素”: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要素”:劳动者(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如何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掌握)
——主要由人和生产工具的先进程度来表现。“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拥有先进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
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从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来看:石器——代表着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青铜器——代表着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铁器——代表着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大机器生产——代表着现代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掌握)
元宵节诗词大全100首
厦门旅游几月份去合适          科学技术(包括工艺技术、管理、信息等)是人类社会生产中先进经验的结晶。科学技术还没有与现实的生产活动相结合时,并没有成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当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它便成了一种现实的生产力。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的人,凝聚着先进科学技术成就的生产工具和物质材料密切结合,生产力就会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作用不是简单的加数,而是乘数,甚至是指数,成为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决定因素。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7、 什么是生产关系?    (掌握)
在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人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就是生产关系。又称为经济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老板与雇佣工人,厂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等。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包括:(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由所有制形式基础上产生的各种不同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3)由所有制形式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产品分配形式。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8、 如何理解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掌握)
广义的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目的的实现,又是连续进行生产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和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果它们能适应生产的要求,就会促进生产发展;如果它们不适应生产的要求,就会阻碍生产发展。
9、 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重点掌握)
    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它们之间是一种既互相矛盾又互相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表现在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既没有脱离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没有脱离生产关系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表现在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表现是:首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例如铁器和牛耕水平,只能产生自然经济状态的土地租佃为特征的封建社会的农业生产关系。大机器生产的水平,才能产生农业产品经济的各种市场化的农业生产关系。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否则,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再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生产关系是否先进或落后的唯一标准(又称生产力标准)。
总之,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是生产关系变革,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决定力量。
此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它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二是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种不适应,包括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发展水平,都会起到同样的阻碍作用。
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关系不断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保证生产力的正常发展的过程中,从原始社会开始,依次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人类大同的共产主义社会的。
10、 什么是经济基础?    (掌握)
  是指某种社会形态的基础部分,它是由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构筑而成的,而其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就是生产关系,所以把社会的这种基础结构称之为经济基础。
电子商务专业是学什么的什么是上层建筑?      (掌握)
——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
怎样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统一关系?      (重点掌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产生相应的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变化决定着上层建筑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大数据与会计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存在和发展相适应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反过来,当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不相适应时,就会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阻碍和破坏作用。
11、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了解)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什么是经济规律?            (掌握)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背后和经济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共同的、普遍的、经常起作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和必然发展趋势。(如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必须相适应的规律等。)
随身空间之大福晋
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性质和特点?(了解)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一是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二是任何经济规律都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制定经济规律,只能尊重经济规律,利用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又有不同于自然规律的自身特点:首先,自然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了。其次,自然规律大多数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是在相应某种条件而产生和起作用的,一旦这种经
济条件消失了,这些经济规律也就随之消失了。第三,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的。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1、什么是商品?        (掌握)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内含三个条件:1、是有用物品;2、是劳动产品;3、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      (重点掌握)
所谓商品的二因素,是指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1)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并不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因为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未必全都是商品。
(2)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它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3)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又相互排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