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锋文学转型下的《许三观记》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
论先锋文学转型下的《许三观记》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王瑞琳      河北大学文学院
摘  要:80年代中期以后一度风头甚健的先锋小说,在进入90年代后,陷入普遍困境并走向转型,余华的《许三观记》正是出现于这样的文学史背景下。本文试将《许三观记》放入先锋文学转型这一当代文学思潮中,从作者余华与先锋文学的关系、《许三观记》的写作手法、这一作品创作的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许三观记》之于余华、之于先锋文学和当代文学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先锋文学;转型;余华;许三观记
作者简介:王瑞琳(1993.2-),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8-058-01
驾驶证考试新规定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批作家在小说形式上所做的实验,出现了被称为“先锋小说”的创作现象,以马原、洪峰、余华、苏童等作家为代表。在先锋小说中,他们主要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注重故事的“形式”,把叙事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先锋文学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80年代中期的开始阶段,先锋小说重视小说的虚构性和叙述方法上的意义和变化;二是80年代末,先锋文学出现了某些变化,有关形式方面的探索明显减弱;三是90年代,先锋文学陷入困境并全面退却。
一、余华与先锋文学
标志着余华开始先锋性探索的是其写于1986年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作品明显流露出对现实中残忍、冷酷行为的怨怼。从此余华开始了他一系列的“冷酷之作”,如《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河边的错误》等。
1989年的创作谈《虚伪的作品》,1991年的长篇《在细雨中呼喊》以及1992年的作品集《河边的错误》,可看作是余华先锋性创作的总结。转向之后他写出了两部引起广泛关注的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记》。这两部作品与余华先前的小说相比,在人物塑造、故事讲述和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余华开始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并流露出过去作品中难有的温情,更具现实意义。
二、写作手法
(一)对时代背景的处理古代爵位
小说一开始就介绍了主角许三观的身份是一个“丝厂的送茧工”,将空间设定为江南的一个小城镇,小说的时间跨度约40年。与余华八十年代的作品不同,在《许三观记》中,作者不再运用抽象叙述角度,而是让人物自己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并且将人物的经历与时代背景相联系,从而使宏大的时代潮流微观化,真正变成小说人物生活中的一部分。如小说第十八章通篇用的都是“许三观对许玉兰说:‘……’”这样的句式,让许三观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及其所思考的有关人民公社、和大炼钢的内容全部说出来。
(二)对体裁结构的选取
从篇幅上来说,《许三观记》虽然是长篇小说,却和传统的长篇小说有明显差别。其涉及的人物不多,有名字出过场的人物仅十几个,而重点人物只有许三观一人,整个故事场景也集中在一个江南小城,可以说,余华压缩了小说横向的安排,而把所有的力量都用来进行纵向的挖掘,在小说中具体的表现手法即典型情节的不断重复。
小说一共写了许三观的十二次,却几乎每次都有不同的原因、场景设置和结果。还有其他一些重复的细节如:一乐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一再拒绝帮母亲做事,许三观几次三番和李血头套近乎的举动。在这样的重复中,小说的情节步步加强,主题随之得到强化,人物也越来越立体地出现在读者面
前。
三、《许三观记》的创作意义
从1984年余华发表第一篇小说以来,其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叙述方式和风格都有较为显著的阶段性变化。我们不能把其艺术转型简单地看作一种妥协的行为,而是一种自觉的艺术选择。对作家来说,技术滞后的焦虑固然是一道枷锁, 而为技术所困同样也是一道枷锁。《许三观记》中对于技术的远离,实际上是抛弃了束缚作家的两重枷锁, 作者在此刻才真正感受到了主体解放的快乐。同时,余华的“转型”并没有与他之前的写作方法一刀两断,倘若说他先锋时期的写作是其出于对文学可能性的追求的话,那么他的“转型”也正是挖掘艺术可能性的另一种方式。
作为90 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文本,《许三观记》无论对于余华本人,还是对于转型期的先锋作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笔者看来,《许三观记》标志着先锋作家在审美趣味和文学观念上完成了由浓至淡的转型,这种转型可以看作是先锋作家从80 年代所掀起的文学观念革命的终结。它标志着先锋作家告别了极端与炫技式的写作方式,以对朴素和简单的追求显示了作家们艺术能力的提高、艺术自信心的增强和艺术心态的成熟。
参考文献:
[1]余华:《许三观记》,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年。
[2]余华:《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5年。
[3]洪治纲:《悲悯的力量——论余华的三部长篇小说及其精神走向》,《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第6期。
[4]张清华:《关于先锋文学答问》,《文艺争鸣》,2016年第3期。
九月你好的唯美句子回乡偶书的意思[5]陈思和,张新颖,王光东:《余华:由“先锋”写作转向民间之后》,《文艺争鸣》,2000年第1期。
[6]叶立文,余华:《叙述的力量——余华访谈录》,《小说评论》,2002年第4期。
58
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