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
小说阅读(二)
一、(太原市2019庙高三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评)言字旁加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连 枷[注]
李 锐
天很冷,心也很冷。炉子早灭了,屋里一股浓浓的膻腥气。学校原在村庙里,后来庙塌了,村里没钱盖新房子,就把羊圈用的通房隔出两间来做教室。青石涧小学成了羊圈小学。
尽管已看见可怜的结局,王光荣还是拍拍手,笑着说:“同学们,下午劳动课还打豆子,都有谁把连枷带来了?”
没人应声。
“都有谁把连枷带来了?”
还是没人应声。
他把眼睛转到刘开放身上。刘开放低下头,搓着两只乌黑的手,说:“王老师,我爸叫我甭来学校劳动,我爸说,功课都考不及格,再来就拧断我胳膊……”
王光荣很寒心。他心想:我真是名誉扫地呀。可他脸上却放出爽朗的笑容:“冬至快乐哈哈,行呀!那就算了吧。我还说给同学们上最后一课,那就不用啦。反正联校张校长来考过试了,反正咱们一到四年级没一个及格的,反正咱们青石涧羊圈小学过了今天就正式解散了,我这个民办教师就下岗啦,最后一课不上就不上吧!我往后再想种黑豆,就回家种去啦。同学们,放学吧!”
说着,他一阵一阵心酸,就使劲拍手,使劲喊:“行啦行啦,放学吧!放学吧!”
一到四年级一共十五个学生,大家纷纷背上书包站起来。然后,纷纷仰起脸规规矩矩喊:“老——师——再——见!”
王光荣说了两声再见,忽然觉得眼泪要下来了,赶紧转身擦黑板,其实上面一个字也没有。
等他转身时,空荡荡的教室只剩一个学生。
他问:“馍妮儿,你为啥还不走?没见同学们都放学了?”
馍妮儿从座位底下抽出一把连枷来,说:“老师,我带连枷了,我想和你打豆子,上最后一课。”
他眼泪一下子哗哗地流出来。
看见老师哭,馍妮儿也哭,说:“老师,你别哭,他们都走了,他们都没良心!我不走,我跟你打豆子……”
王光荣很不好意思地抹干眼泪,说:“馍妮儿,不是同学们没良心,是老师没良心,尽让你们打豆子了,没教好你们,一个及格的也没有……”
这么说着,他眼泪又下来了。
师生二人在教室里哭了一阵,鼻子里都是呛人的膻腥味儿。馍妮儿固执地拿起连枷,说:“怎样改qq密码老师,打豆子吧。”
于是,二人来到羊圈前的空场上。馍妮儿把场上新鲜的羊粪蛋扫干净,王光荣从教室后面
把晒干的黑豆秧抱出摊在平地上。然后,两人就挥起连枷劈劈啪啪地敲打,紧闭的豆荚爆裂开来,豆子像黑珠子一样蹦来蹦去。
他边打边问:“馍妮儿,你知道老师为啥种黑豆吗?”
馍妮儿挥着连枷不抬头:“知道。城里人现在要吃绿食品,黑豆营养高,能卖高价,卖了高价老师就能多挣钱。”
他木然地笑笑。这个问题他给学生讲过无数次了。乱流河乡联合学校每月只给自己八十块工资,另外六十块村里补。村里穷,常年拖欠那应补的六十块。乡政府给了政策:工资不够,老师可以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一番斟酌之后,他决定开荒种黑豆。事实证明,这决定是英明的,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准确预判了价格前景。第一年,他的黑豆就卖了好价钱。第二年他决定增加投资,扩大种植规模。扩大之后产生两个结果,一是给学生和自己增加了劳动课时,二是学生成绩普遍下降,乃至联校统考他的学生没一个及格。最终导致学校被解散,自己被解雇。
翻来覆去敲打一阵之后,他们把打过的豆秧抖一抖抱到一边,再把落地上的豆子和豆荚扫
成一堆,把豆荚和豆梗簸干净,很快装满半袋子。看着收获的果实,他来了兴致,替学生抹抹额上的汗珠,说:“馍妮儿,我教你背首古诗吧,课本上没有的。”
“啥古诗?”
“写连枷的。”
“老师,干活儿的农具也能写诗?”
“能写。馍妮儿,你听:‘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老师,这都说的是啥呀?”
“新做成的场院镜一样平,家家都趁霜后的晴天打稻子。一边劳动一边又笑又唱,天边响起打雷声,大家就用连枷赶紧打,直到天亮。可惜,题目我忘了,作者好像是宋朝一个姓范的人……”说到这儿,他愧疚地笑起来,“咳,馍妮儿,老师到底是个半吊子,到底是个民办教师,啥都记不住。”
馍妮儿笑笑,说:“老师,他胡说。”
“谁胡说?”
“就是你说的这个姓范的。”
“咋胡说啦?”
她又笑笑:“老师,我跟我爸打过一宿连枷,胳膊都肿了,把人累死!我就没唱歌儿!”
王光荣笑着收起连枷,说:“馍妮儿,咱们今天就下课吧,我可不想把你的胳膊累肿喽!”
老师笑,学生也笑,刚才的不愉快忘得干干净净。
吕梁山干冷的暮又透彻,又凝重,清晰地勾勒出西山高耸的山顶。
(有删改)
[注] 连枷:一种农具,用来拍打谷物。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简要叙写天气、人物心情、教室环境,突出青石涧小学的破落,渲染了黯淡、阴郁的氛围,为下文情节展开做铺垫。
B.小说反复使用“反正”“使劲”等词语,写出王光荣面临学校被解散和自己被解雇的际遇时心寒、不舍、无奈、痛苦等复杂微妙的感情。
C.馍妮儿对老师教背的古诗直言不讳的质疑,显示了现实的苦涩与诗人笔下的美丽的巨大反差,增强了小说的张力,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最后一段写吕梁山的暮、山顶,暗示主人公在陷入艰难的境地之后,又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希望,给文章增添了一些暖。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内容,鉴赏作品艺术特的能力。最后一段写吕梁山“干冷的暮”“透彻”“凝重”,投射出冷峻、沉重的调,与全文氛围相合。故D项,小说最后一段问道首饰材料“暗示主人公……又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希望,给文章增添了一些暖”这一解读不当。
答案:D
2.小说中的王光荣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要从作品对人物的叙述、事件的描写等方面概括。就本题来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要聚焦王光荣这个人物形象,看他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对待自己的处境,并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分析概括出他的形象特点。虽然他的工作(被解雇前)待遇微薄,但他仍然坚守岗位,这体现了他的坚忍;当他得知被解雇后,虽然内心伤心,表面上仍然笑着接受,这体现了他隐忍平和的性格特点;他靠种植黑豆补贴工资,增加了学生的劳动课时而耽误了学习,结果考试时没有一个及格,这既体现了他的市场意识,同时也表现出其自私的一面;学生没有带连枷他不指责,他对学生考试不及格的现状自责、无奈,这体现出他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质朴善良。据此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