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屈原与楚辞
第一节楚辞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学习目标:
了解楚国的经济和文化成就,掌握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
楚、楚辞、背景、文化
知识点:
1、楚国的经济和文化。
2、南北文化交流。
3、楚声、楚歌。
4、楚地风俗。
5、屈原的创造。
课时内容
毛概辨析题一、楚国的经济和文化
公元前11世纪的商周之际,由北方迁来的一个部族定居于丹阳(丹水和淅水的会合处,即今河南
西南和湖北西北相交处)。此后,他们又逐步推进到江汉平原,才终于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这个部族就是著名的楚。
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楚人在江汉平原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楚辞就是这种文化中的一颗璀
灿的明珠。
楚国在八百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给江汉平原带来了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繁荣,同时在
音乐、舞蹈、绘画等各个艺术门类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就是楚辞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大背景。
楚既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部族,同时也是以农业为本的部族。楚族在由北方南移的过程中,也带来
了北方先进的农业技术。开初之时,楚人在荆山筚路蓝缕①,实行刀耕火种,生产力相当低下。后来,
他们又继续南下到了江汉平原,这样就又吸收了江汉地区原有的种植水稻的经验,农业生产得到了迅
速发展。根据南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按照水稻生产的特殊要求,楚人发明了火耕水耨②的耕
作方式。由于掌握了冶铁技术,楚国较早成为了使用铁农具的同家,再加上牛耕的善遍推广,这样就
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此外,根据水稻生产的需要,楚人还十分重视修建筑陂灌田的水利工程设
施。春秋战国时期,在孙叔敖等人的主持下,楚国先后修筑了期思陂和芍陂,这就大大地改善了农业
生产的条件,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据史书记载,楚国的粮食产量和储藏都较大,这为楚国的
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楚国的冶炼、铸造和其他一系列手工业工艺也是十分令人瞩目的。楚人继承了中原地区自商代以
来的青铜冶铸技术,从春秋时期开始,这种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可以从大量出土的楚国
青铜器得到明证。到了战国时期,楚国的青铜冶铸技术又达到了精美绝伦的程度。对此,1978年湖北
隋县擂鼓墩一号墓出土的一套编钟堪称典型。这套编钟用青铜铸造而成,其中的锡、铅的含量比例具
有严格的要求,另外其尺寸大小也相当精密。编钟一共64件,时至今日仍然可以完整地演奏中外名曲。
这真可说是世所罕见的稀世珍宝。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纺织业也十分发达,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丝织业。1982年初湖北江陵马山一
号墓出土了大量的绢、绨、纱、罗、锦等丝织品,这些丝织品种类繁多,织造精美,因此该墓被世人
誉为丝绸宝库。
此外,楚国的木器、竹器、漆器和璧、环等料器的生产也十分引人注目,其中特别是漆器的工艺
技术更是对我国髹漆史的重要贡献。
当然,与楚辞的产生更密切相关的是音乐、舞蹈和绘画(第1张之战国帛画)等特殊艺术门类,这
些艺术门类的辉煌成就也被世人所公认。因此,作为楚国文艺之一的楚辞,它的产生并不是孤立的现
象,而是有它特定的艺术氛围的。
二、南北文化交流的产物
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楚辞的产生是南北文化交流的产物,是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春秋战国以来,一向被称为荆蛮的楚国日益强大,逐渐吞并了周围的许多小国。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大军问鼎中原,争霸诸侯,这使南北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交流,其中特别是楚国受到了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
我国南北文化的差异由来已久。在先秦时期,以《尚书》、《诗经》为代表的北方文化称为史官文化,其特点是重现实、重实际。这是由黄河流域的黄土高际培育出来的一种文化,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以楚国典籍为代表的南方文化称为巫官文化,它是直接从商代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重鬼神、重幻想。这是由长江流域的丘陵水乡培育出来的一种文化,它也是组成中国历史的重要成份。
春秋以来,随着南北军事、外交斗争的频繁,南北文化的交流也更为频繁起来。它的主要表现是:一方面,楚国广泛采用北方文化。据《国语·周语》记载,楚庄王时贤大夫申叔就曾明确提出用属于北方文化的《诗》、《春秋》、《礼》、《乐》来教育太子。另外《左传》中还多处记载有楚国君臣在各种外交场合广泛运用《诗经》里面的诗句来进行陈词酬酢。以上这些种都说明,当时楚国的上层统治集团不仅熟悉属于北方中原文化的各种典籍,而且还将之广泛运用到了自己的政治生活之中。另一方
面,楚国也有人主动到北方去学习中原文化。《孟子·滕文公》上说: 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这是里的陈良,不过是楚人的一个代表而已。由于长期的经营积累,当时的北方文化明显高于南方文化。根据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处于较高阶段的北方文化必然会逐渐影响到处于较低阶段的南方文化。所以,大量的楚国人学习北方文化是社会历史的必然趋势。2018年中考是几月几号
楚辞就是这种南北文化交流的产物。换句话说,屈原就是以大量楚辞作品为媒介,在文学上使南北两种文化合流的。后来,这种合流的文化跨过了秦代,到两汉时期,辞赋便全面发展起来了,并最终成为当时全国性的文学 汉赋。
具体地说,在屈原的辞作品中就存在着《诗经》等中原文化典籍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首先,《诗经》作品中那种基于现实、批判现实黑暗的精神被屈原所继承。其次,《诗经》的比兴艺术手法也被屈原所继承和发展。另外,就从诗行形式来看,屈原的楚辞作品中也有沿《诗经》四言句式而来的《桔颂》、《天问》等诗篇。就是作为楚辞作品标志的大量 兮 字的运用,这在《诗经》作品中早已是屡见不鲜的了。
就是这样,楚辞的产生离不开北方文化的影响,楚辞是由中华大地孕育出的一枝奇葩。
三、楚地民歌的嫡传
就楚国这个范围而言,楚辞还与风味独特的楚地民歌楚声、楚歌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楚辞可说是楚声、楚歌的嫡传。
纵观整个中国文学史,其中存在着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像诗、词、曲这些文学体裁都经历了一个民间创造→文人加工→成熟→鼎盛→衰落的过程。如五、七言诗都开始产生于民间,其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于唐代同时达于鼎盛。楚辞的雏形也来自于民间,令人惊异的只是由屈原一个完成了从文人加工到成熟再到鼎盛的全过程。
从现存的资料来看,这种楚声、楚歌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一般地说,它们的句式已突破了《诗经》二二节秦的六言诗行,或于句中或于句未多带一个“兮”字。句中多用楚地方言,内容上也多有楚地、楚物,抒情意味甚浓。如《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
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是刘向《说苑·善说》记载下来的一首诗,大约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这首诗的原文是越语,被翻译成为楚语后就成了这个样子。由此看来,当时楚地所产生的诗歌的形制意趣,大抵就是这个样子。
其后几十年,在楚国又出现了一首民歌《孺子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据《孟子·离娄》上记载,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在楚国听到的一首民歌,其时当为春秋后期。时隔200多年后,到了战国后期,楚人所作的《楚辞·渔父》中又把这首歌用为渔父答屈原之辞,其间只是改“我”为“吾”,其余文字完全相同。由此可见,这首《孺子歌》流传更为久远。
从现有的历史资料中还可以到一些类似的楚地民歌,如《说苑·正谏》中的《楚人为诸御已歌》,赵晔《吴越春秋》中的《渔父歌》,《论语·微子》中的《楚狂接舆歌》等。这些诗歌都产生于春秋时期,由此可以想见,到了战国时代定有不少这样的诗歌继续出现。于是,我们可以断言,在屈原诞生之前,这种独具特的楚地民歌——楚歌、楚声在民间乃至于在楚国社会的各阶层就已经不断地产生出来了。正是这种自发的民间创造,开了屈原创作楚辞的先河。
军统和中统有什么区别四、楚地民情、风俗的影响
素描画入门教程此外,楚辞的产生还与楚地的山川、风物、民情、习俗和由此产生的特殊的地方音乐直接有关。
楚国本来地处长江中游,到了屈原的时代,楚国已成了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这样,不仅长江
下游已归楚国,而且整个江南也都属于楚国的范围。当时的楚国,不仅自然山川与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迥异,而且风俗民情更具有鲜明的独特之处。仿佛是受到了大自然的特别恩赐,这里的山川景物非常秀美。这里有劈开巫山后的长江缓缓流过;这里有星罗棋布的地塘湖泊,犹如无数大大小小的闪光珍珠散落在原野大地;这里还有苍翠的崇山峻岭,或绵延起伏,或壁直陡峭;这里还有名目繁多的树木修竹、奇花异草,不管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彼此输流着争奇斗艳。特别是以郢都为中心的两湖之地,则更是物华天宝,山川秀美。这样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富于幻想的楚地人民,再加之自商代以来,荆楚就是一块“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之地,所以楚地民间人神杂糅,巫风盛行,这就为屈原楚辞的浪漫主义提供了无尽的素材。这正如清代王夫之所言:“楚,泽国也。其南沅湘之交,拟山国也。叠波旷宇,以荡遥情,而迫之以崟嵚戌削之幽菀。故推岩无涯,而天采矗发,江山光怪之气,莫触揜抑。”(《楚辞通释·序例》)对此,梁代刘勰就说得更直接:“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手?”(《文心雕龙·物》)
这样一来,由于有了民间祭祀娱神的形式,才有了屈原的《九歌》;有了习俗之中大量的招魂仪式,才有了屈原的《招魂》。而屈原《离骚》、《九歌》、《天向》、《招魂》中的神话题材,又大都是从楚地巫风土壤中所提取而得来。
此外,在娱神歌舞中产生的楚地音乐也具有极强的地方彩,屈原的作品也深受这种地方音乐的影响,特别是在诗歌的结构形式方面,被烙上了许多深深的印记。如屈原作品中大量存在的“乱”,还有
《九章·抽思》中的“少歌”和“倡”就都是这种地方音乐留下的痕迹。
五、屈原的伟大创造
最后,楚辞当然是伟大诗人屈原的天才创造。这正如刘勰所言:“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龙·辩骚》)屈原一生都孜孜以求实现富国强兵,统一中国的“美政”,虽然这种“美政”理想最终成为泡影,然而屈原却以他毕生的心血,乃至于以他整个的生命“自铸伟辞”(同上),创造了《离骚》等流传千古的伟大诗篇。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但是在中国文学史上,他却是第一个向民歌学习,创造出楚辞这种新诗体的成功的范例,他不愧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诗人。polo衫尺码
注释:
情人节送什么好呢①筚路蓝缕:筚路:用荆竹编的车,亦称柴车,蓝缕:敝衣。指驾柴车,穿破敝衣裳,有艰苦创业的意思。
②火耕水耨:火耕:用火烧掉杂草。水耨:在水中芟除杂草并将其沤烂。这是古代水乡地广人稀情况下的一种耕作方式。
练习题:
1.楚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各有哪些成就?
2.楚辞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屈原在楚辞产生中的地位如何?
自测题:
1.战国时期南北文化是如何交流的?
2.楚声、楚歌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词语键接:
期思陂:我国最早见于记载的灌溉工程,公元前七世纪未楚庄王时孙叔敖所主持兴建,故址在今河南商域及其附近一带。
芍陂:相传也为楚孙叔敖所建,故此在今安徽寿县南。
髹漆:器物表面涂以红、黑二,但以红多,黑少的油漆工艺。
资料索引:
1.张正明:《楚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张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课时名称:
第二节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学习目标:
了解屈原悲剧的一生,认识屈原悲剧产生的原因,掌握屈原二十三篇作品大致情况。
关键词:
屈原、悲剧、作品
知识点:
1.屈原的家世。
2.屈原的经历。
3.屈原的作品。
课时内容:
一、屈原的生平
屈原(第2张之屈原画像)是我国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生当战国后期,他的一生经历了楚国由盛向衰的巨大社会变动,随着屈原悲剧的结束,楚国也不可避免地衰败下去了。
屈原与楚王同姓,出身于一个贵族的家庭。他的远祖是高阳帝颛顼,颛顼的五世孙季连,取姓芈,是楚这一部族的共同先祖,所以屈原本姓芈。周文王之时,季连的后代子孙中出了个鬻熊,这就是鼎鼎有名的周文王之师。由于鬻熊是西周王朝的有功之臣,他大大提高了整族的声誉,因此,整族又姓了熊,所以屈原又姓熊。春秋初期,楚武王熊通有子名瑕,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因此,楚族这一支的后代便又以屈为氏,屈瑕就是屈原的先祖。这样看来,屈原本来是姓芈或熊的,又以屈为氏,后来姓氏不分,便把屈也作为姓了。
屈氏是春秋以来楚国十分重要的一个家族,楚国特有的高级职位莫敖(仅次于令尹)历来都是由屈氏子孙世袭,如屈重、屈完、屈荡、屈到、屈建、屈生等,其中屈完还是一位善于辞令的了不起的外交家。春秋初年,齐桓公伐楚,在大兵压境的不利形式下,屈完在齐桓公面前义正辞严,用几句极其有力的话维护了楚国的尊严。到战国时代,屈氏虽然势力不如以前,但仍然是当时楚国的三大姓氏(屈
、昭、景)之一。
屈原名平,字原,原也是宽广平坦的意思。汉代以后人们多以字称呼他。另外,《离骚》里面说他还有个名叫“正则”,字为“灵均”。其实,正则就是公正而有法则,本来包含有他的名“平”的意
思;而灵即善,均即平,灵均就是地之善而均平者,也本来包含有他的字“原”的意思。因为是写诗,所以诗人将自己的名和字换了个说法。
屈原是秭归(第2张之乐平里图)人。秭归即今湖北省秭归县,秦汉时属南郡,到清代名归州。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引东晋袁山松《宜都山川记》说:“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这是运用传说来解释地名“秭归“二字的含义。”“秭”与“姊”虽可看作同音通假字,但像这样来解释“秭归”则完全是一种望文见义的见义而说法,没有多少可信的道理。其实,《水经注》引宋忠的话就说得很清楚了:“归即夔,归乡,盖夔乡矣。古楚之嫡嗣有熊挚者,以废疾不立而居于夔。”据《史记·楚世家》说,楚的先祖名熊绎者,在周成王时,因为先辈有功于周朝,所以正式被封于楚,居丹阳。有人认为此丹阳即在今天的湖北省秭归县境内。这样看来,秭归就是楚最初建国的地方,屈原与楚王同姓,所以现在一般以秭归为屈原的故乡则是不错的。《水经注》还引袁山松说:“(秭归)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室基,名其地曰乐平里。宅之东北有女嬃庙,捣衣是石犹存。”这里记载了与屈原有
关的许多古迹,其中有些可能因后世之人为纪念屈原而产生,但其传说来源既久,许多都应该是有所依据的。
屈原的故乡秭归是一个山川地貌独特,充满神奇彩的地方。据《水经注》的记载说:(丹阳)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下溪,南枕大江,险峭壁立,信天固也。……(夔城)跨据川阜,周回一里百一十八步,西北背枕深谷,东带乡口溪,南侧大江。城内西北角有金城,东北角有圆土狱,西南角有石井口,径五尺。熊挚始治巫城,后疾移此,盖夔徒也。……(归乡县)山秀水清,故出俊异,地险流疾,故其性亦隘。……县城南面重岭,北背大江,东带乡口溪。溪源出县东南数百里,西北入县,径狗峡西,峡崖龛中石,隐起有狗形,形状具足,故以狗名峡,乡口溪又西北径县下入江,谓之乡口也。
这其中少量的人文景观可能为后世所创,但大量的自然景观恐怕是千百年来所固有的。遥想诗人屈原曾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这山这水曾陶冶过诗人的性情,孕育过诗人的气质,培养过诗人的才华,怎不令人感慨万千!这真如刘勰所言,屈原的诗情文意,也得力于“江山之助”!(《文心雕龙、物》)关于屈原的生卒时间,史书和其他的典籍并无明确的记载。他的生平行事大致经历了楚威王、怀王和顷襄王三朝,而主要活动在怀王、顷襄王时期。有幸的是,从屈原所创作的诗歌作品中,却透露出了诗人生卒时间的信息。学者们一般认定,从这些信息中不但可以考证出屈原的生卒年代,而且连生卒的月、日也可以考证出来。
关于屈原出生的年、月、日,这里因为有《离骚》的记载而保留下来了。《离骚》在开头部分有言:“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由于依据古代材料的不同以及考证方法有别,人们从这两句诗加以考证所得出的结论便有很大的差异。据郭沫若《屈原考》①中的说法,屈原的这两句诗是在说自己生于某一个寅年寅月寅日,即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日。这是一个非常吉祥的日子,说明他自己具有一种非同寻常的“内美”,所以父亲才特为给他取了“嘉名”。郭沫若的考证过程大致是这样的:这两句诗中的“摄提”是指年,“孟陬”指月,“庚”指日。《尔雅·释天》:“太岁在寅曰摄提格。”这是以岁星(木星)纪年的一种方法。古代以木星绕太阳转一周为一个周天,这需要十二年的时间。地支也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于是它们便分另成了一个周天十二年的十二个“驿站”。这十二个“驿站”又被分别取了十二个不同的名称,其中太岁运行到寅这个“驿站”的时候就叫摄提格。所以,屈原是说自己出生在某一个寅年。“贞”、正、当的意思,。“孟陬”就是正月。因周人也用夏历,而夏正又建寅。所以,屈原是说自己出生在这一年的寅月。“庚寅”,指的是日,因先秦人以天干地支相配只能记日,汉代以后才用来记年。这样,就可以推知屈原的生日是某一个寅年、寅月、寅日。历史上可能有许多这样的寅年、寅月、寅日,但我们知道屈原一生的活动主要在楚怀王、顷襄王时期,其生日只会在这以前不久。再查《吕氏春秋·序意》篇,其中有“维秦八年,岁在jun滩”两句。而《尔雅·释天》中又有太岁“在申曰jun滩“,所以秦王嬴政八年(即公元前239年)便是申年。这样再往上推到楚宣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341年)应该是寅年,但是这一年的正月(寅月)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