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的教室
润泽的教室——和谐高效课堂的前提
关键词:润泽的教室 和谐高效课堂 有效训练
内容简介:
和谐高效课堂中的“和谐”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指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教育氛围融洽,以及教学能容和教学过程的和谐。润泽的教室主要是从师生和生生关系着眼的,是一种教育氛围。这种教育氛围的特点即是相互尊重,人人都有安全感。用雷夫的话说就是:“没有‘怕’”。这种教育氛围是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什么是润泽的教室
“润泽”这个词表示的是湿润程度,也可以说它是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地柔和。
    在润泽的教室中,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儿童在宽松地、充实地学习;能让多种多样的想法产生出来,
用焕然一新造句教学能够不失时机地展开;学生、教师以及参观者都能沉浸在心情舒畅的气氛中。(《静悄悄的革命》P26
从上文的表述可以看出,润泽的教室主要是从师生和生生关系着眼的,是一种教育氛围。这种教育氛围的特点即是相互尊重,人人都有安全感。用雷夫的话说就是:“没有‘怕’”。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可能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的心声,而不必担心别人的耻笑。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老师才能洞悉学生言说背后的情感态度,准确把握每个学生当下的学习状态,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可以说,润泽的氛围是有效学习的基础。
润泽的教室本身不是学习,却是开展有效学习的基础。要让教室变得润泽,首先要学会倾听。老师必须要做出表率。这种倾听,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老师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时,才能从教材上抬起头来,由专注于教材转向专注于学生。
可是这种润泽的氛围从哪里来?绝不是大棒政策高压的产物,但也绝不是胡萝卜政策怀柔的结果。归根结底是教室的管理和教学的艺术携手共同合力的成果。这两方面又互相影响和制约。良好的管理是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教学艺术又会促进班级的有效管理,促进学
北宋是怎么灭亡的生的成长。
 二、怎样打造润泽的教室
 (一)实施积极的课堂管理
     通过细读《第56号教师的奇迹》、《给教师的建议》,我们会发现,无论是雷夫还是苏氏还是左氏之所以有如此卓越成绩,是因为自始至终都在积极的有恒心地管理着课堂。当然所侧重的点不同,雷夫的管理是人格魅力的影响和道德自律以及适当的惩罚,最重要的是课程的研发,在行云流水不知不觉中塑造孩子自身的道德自律。苏氏的管理是信任以及学习兴趣占主导的劳动和教学。
  “学做一个积极的管理者,思路总要向雷夫的教室学习——“雷夫+克拉克”,也就是“自律道德系统+他律契约系统”。这是第一个层面,核心就是人格道德教育系统(包括班规契约等)。而第二个层面,就是像雷夫那样,开发知识与艺术课程,挖掘与发挥伟大事物的魅力,把所有学生紧紧地凝聚到学习本身中来——我们在雷夫的教室,在克拉克的教室,在基丁的教室,在马修老师为放牛班的孩子们所组建的一个都不少的音乐合唱队中,可以窥
见这种管理的神奇。是的,在那样的教室里,问题不再成为焦点,成为焦点的永远是师生们在共同穿越的课程,是伟大事物的魅力”这是干国祥老师在学习《第56号教室的奇迹》时的精彩论述。虽然寥寥数语,但是却把纠结于我心中的千头万绪一下子理清了。课堂的管理最终应该回归于孩子的心灵,所有的他律手段所期待的结果都是形成学生的自律能力,也就是雷夫所说的道德六阶段的最后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更高层面的管理是把问题疾病忽略不计,眼睛锁定着的是健康,而不是毒瘤,然后共同在课程的跨越中,在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之中获得生命的愉悦,从而抑制了毒瘤的生长,直至萎缩死亡。说到底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对高的境界就是无痕。 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的教室才具有一种免疫系统。  “在一个积极管理下的优秀教室里,也仍然会出现偶发的,特殊的,不能自动免疫的教育问题。一方面,积极管理者仍然不会把自己的生命陷于这样的问题上,另一方面,他会采取问题诊疗的方式,进行个案处理。”淘宝运费险怎么用——干国祥
“学生喜欢有安全感,愿意有一个权威来控制局面。我发现有些老师,包括家长,为了赢得孩子的好感,对待他们过于宽松了,结果却适得其反。一年级的老师们不想对学生太严厉了,因为他们希望学生喜欢自己。可是,刚一开始时学生们或许会喜欢那些老师,但到最后往往就失去了对他们的敬意。最好的结果应该是让学生既喜欢你,同时又能尊重你。为
此,你必须在班级里建立一种组织概念和明确细致的规则,同时必须让学生感到安全、舒适。” ——《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
自己的教育经历和书中所指,都在说明一个事实,要想获得学生的喜欢和尊重,不二法门就是建立“一种组织概念和明确细致的规则,同时必须让学生感到安全、舒适。” 怎样才能让学生遵守规则,而且遵守的时候是发自心底的认同?怎样在舒适和规则之间到一个平衡点?那就是既要有弗洛姆所说的母性的无条件给予的安全的爱,又要有父性的规则和严厉,即中国人所谓的严爱相济。
其实,在《第56号教师的奇迹》中雷夫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回答:首先是获得信任。
这信任来自于雷夫的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孩子们在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虽然我们都会说“身教胜于言教”。但是我们不一定会做。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小小细节都会可进学生的眼睛里,然后反射给你。要求学生字迹工整,书写规范,自己的批改评语却纷乱无法辨识,甚至由于应付了事,作业对错都无法发现的教师,不但不会取得学生的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从心理上排斥和轻视。你获得信任,是因为你值得信任。
这信任还来自于做孩子可靠的臂膀。信任与恐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依赖后者是躲避。虽然有时表现出来的都是老实听话,但是骨子里的忠君和道路以目的服从绝对是两个性质。这需要教师像雷夫那样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不要把害怕看做教育的捷径。要想获得学生的信任,就必须持续努力付出关怀。保护她的自尊心,不失时机的给予鼓励和支持。不要急于求成或者带着有眼镜来看待。严厉但是要让她感受到你爱他关心她,也就是你爱的种子应该在他心里生根发芽,才能蔚然成荫。孩子感到在你面前是安全的,不是受威胁的。他会感到老师真的是对我好,我有困难老师能帮助我,在我危急的时候老师能保护我,我的教室就是我的家,就是我心之所向。这种随时为孩子挺起可靠的臂膀的责任和意识,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但是要警惕亲密无间但又居终日,言不及义的教室;有关系,但没有灵魂的教室;唯有爱在弥漫,但却没有伟大事物的闪耀的教室出现。“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劳动,花费许多精力的。建立跟儿童的友谊,这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事。为了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呢关系,而这对于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给教师的建议》金字旁的字有哪些
其次还来自于合乎逻辑的纪律惩罚措施。无论是《优秀是教出来的》中的寂寞午餐制,还是马修的禁止高傲者参加乐队演唱,都是一种有效的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当然这种惩罚绝不是体罚和变相体罚。我们所说的惩罚是一种积极的他律措施,最终是求得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撞击,最终形成自律。雷夫的原则有二:一是公平,二是“将夜最终实力排名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这也是苏氏的原则,用中国的古话说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除了严格执行师生共同制定的班规,惩罚一个学生也是需要智慧的。
我对苏氏惩罚那个“任性的、胡闹的、一点也管束不住自己的男孩子罗曼”的案例记忆犹新——为了让罗曼体会什么是自由,把罗曼来,对他说:“你听着,罗曼,你的自由是一种野蛮人的行为,它会使你在生活中跌跤的。要是成年人干出这种事,人们就会剥夺他们的自由,把他们关进监牢。我们对你将采取另一种办法。把你的右手伸出来……”并用绷带,把他的手掌和手腕缠住,然后把他的手牢牢地捆在衣袋里,使他不能使用这只右手。并让学生对自己的右手做了同样的处置。一整天,他都跟罗曼在一起,在校园里,在花园里走,在教室里上课,一起吃饭……这孩子能够体会了:如果有一天真的失去了自由,生活将是一种什么滋味。后来,我又不得不给他上了几课,只是比较轻一些,没有那一次的严
厉。罗曼终于学会了约束自己。
我们会看到雷夫和苏氏的惩罚都遵循了一个原则,那就是让学生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并在惩罚中体验来自生命深处的孤独,认识到自己的自私不负责任鲁莽所要承受的疏离,才能在今后的日子里在相似的场合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了由他律渐渐的转化为自律的目的。那种动不动因为一个孩子或者几个孩子犯错误,全班陪着罚坐或者罚站或者留在教室里不许回家的惩罚措施,或者拿着老师的身份高高在上厉声叫喊压制学生的行为是多么愚蠢啊,不但毫无效果,还会激起全体孩子的不满和敌对。
苏氏说:制作卡片学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图要隐藏在友好和无拘束的相互关系中。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建立这样一种交往关系:教师针对青少年的理智与心灵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激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促使他们的头脑和心灵产生内在的活动,从而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完善。假如一个人处处感到和知道别人是在教育他,他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完善的能力就会迟钝起来,他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想法:我应成为怎样的人,应做些什么事,成年人是会替我考虑的,我只需要等待建议和指示就行了。……我坚信,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所以对学生的惩罚以及训诫都应该本着谨慎科学而又能抓住契机的原则。惩罚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日常生活中一个教师只有能够用一种让学生没有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的教育艺术,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因为我们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因为我们的管理智慧,我们获得了学生的认同和信赖,我们的教室成为学生的心之所向。一个洋溢着信任的阳光,充满着家的味道,又秩序井然,活力四射的教室必然是一个润泽的教室,在这样的教室里,生命的能量和渴望被最大限度的开启,一切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就会自然而然的展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