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主旨《黍离》之悲
2、熟读并背诵《扬州慢》
过程与方法:1、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内涵
2、意象、修辞拓展训练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
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诗歌鉴赏氛围
【教学重点】“《黍离》之悲”的解读
【教学难点】对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赏析【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结合
【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
【教学准备】防疫情作文
资源收集:对作者姜夔生平了解、结合时代背景了解扬州、名家读本词、名家点评本词、重要意象搜集
课件制作:先播放《几多愁》歌曲,为学生创设感时伤世氛围,再以图片展示扬州昔胜今衰画面,突出主旨,力求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活动准备:给出预习提纲(知人论世、读、品、背诵、改写),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先播《几多愁》歌曲(为学生创设感时伤世氛围)
一曲《虞美人》、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道尽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二百多年后,面对被金兵洗劫一空的扬州城,姜夔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黍离之悲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诵读鉴赏南宋词人姜夔的名作——《扬州慢》。(多媒体投影词题、作者)
二、学法指导(理清思路)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总结了诗歌鉴赏的几个步骤:
明确:其一、知人论世;
其二、诵读吟咏;
其三、整体把握;森海塞尔无线话筒
其四、重点词句赏析;(多媒体投影诗歌鉴赏的四个步骤)
三、互动课堂
(1)知人论世
1、了解扬州(学生谈,老师补充)
师问:回忆学过的诗句谈自己认识的扬州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写出了扬州的繁华;
中考百日誓师口号精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想象金兵入侵,扬州城破败不堪……
2、作者及背景
见课本37页,指导学生划出重点语句。
(2)诵读吟咏
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古人传给我们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新的《教学大纲》对诗词教学的要求。
1.学生自读〔注意三个层面:字正句顺;感情基调;语感(语气、语速、节奏)〕
[补充] ①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词的感情基调,你到这一句了吗?(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重点解释)
理想之城人物结局②词的节拍不像诗那样整齐划一,诵读时要注意音节的停顿。如“算而今/重到须惊”、“年年知/为谁生”等。
③词里的特殊句式,开头用一字领起,稍作停顿,其义直贯本句及下句,称“一字逗”,要读出提示语气。如“过春风十里”的“过”;“尽荠麦青青”的“尽”;“自胡窥江去后,……”的“自”;“纵豆蔻词工,……”的“纵”;“念桥边红药,……”的“念”等。
2、指名朗读(语速要缓慢、绵长,语调要低沉、悲吟)
3、教师配乐范读
岩石4、录音跟读
(3)整体把握
学生分组讨论,整体把握词的内容。(大屏幕展示三个思考题)
1、上阙中那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的特点,请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具体谈谈。(学生动手圈注)
明确:空城。从“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可以看出。
2、下阙中那一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
个人所得税怎么算明确:“惊”字,表现出词人心中的悲凉之感。
师问:作者借杜郎之口抒自己感时伤世之情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
师问: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引导学生巩固拓展)
明确:“厌言兵”的是“废池乔木(树尤如此,人何以堪?),凄冷无声的是“月”(借月之凄清,无声言人之悲切伤感)。
3、请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明确:最好是“名都”,还有“春风十里”、“青楼梦好”、“豆蔻词工”、“二十四桥”,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繁华热闹。这些景象是通过杜牧的诗句想象得来。引用前人诗句是本词一大特点,请阅读相关的四首诗。(多媒体投影杜牧的四首诗,学生齐读)
师问:造成昔盛今衰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自胡马窥江去后”,表明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战争。古代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曹操悲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杜甫哀叹“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胡马窥江”用借代手法,代指南宋初年,金兵屡次进犯。姜夔选取此题材正是为了极表他的“《粟离》之悲”,表达他因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让我们重新读一遍,再次感受作者的黍离之悲。(学生齐读全词)
(4)重点词句赏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