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研究进展导论
哪种牌子的吸尘器好1、概述
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人类数量的迅速增长和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的空前扩大,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上,出现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忧虑与不安。在森林资源上,由于追求经济发展,而过度砍伐森林,致使全球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森林大面积丧失产生的直接效应是地球荒漠化程度不断扩大,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林业是一门研究森林的古老自然科学,过去以至于现在,林业过多强调了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狭义的社会效益。在林业内部,森林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性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对于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还远未达到刻不容缓的程度。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林业界就提出了森林永续利用的思想;80年代开展了生态经济林业、生态林业和林业分类经营等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进入90年代后,林业不再仅仅被视为以木材及其林产品生产为主的狭义的、封闭的产业,而是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公益性事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和物质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林业发展进入现代林业的新阶段。
2、中国林业现状
1)林业资源情况
我国原本是一个森林茂密,水源丰富的国家,汉朝初期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为64%,经过历代王朝一千多年的开垦,到了清朝初期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下降到2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六次森林资源清查 。第六次森林清查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林业用地2.87亿公顷,森林面积1.71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36.2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24.5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8.21%,只有世界平均水平(29.6%)的61%。现有森林中,人工林的比重较大,且相当一部分郁闭度在0.4以下, 生态服务功能低下,亩均蓄积量为5.2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7.6立方米)的68%。从地域分布上看,我国森林东北和西南多、其它地区少,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四川、云南五省区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全国的41.3%和52.4%,而华北、华中和西北地与世长辞造句 区的森林资源很少,尤其是西北的青海、甘肃、新疆、宁夏等省区的森林覆盖率不足5%,其中青海省只有0.43%。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的任务十分繁重。
按照《森林法》的规定,我国林种分为五类:一是用材林,现有面积15.5亿亩 (含竹林),
约占森林总面积的66%;二是防护林,现有面积3.2亿亩,约占14%; 三是经济林,现有面积3.0亿亩,约占13%;四是薪炭林,现有面积0.7亿亩,约占 3%;五是特种用途林,现有面积0.6亿亩,约占3%。
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是从1994年开始至1998年结束,对30个省、区、市进行了清查。本次清查全国共调查27万多个样地,有2万余人参加了清查工作。根据《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本次清查统计中采用森林郁闭度大于或等于0.2的标准。
根据本次清查结果,全国森林资源现状是:林业用地面积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我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这一数额目前在世界排名第一,人工林蓄积10.1亿立方米。
与1989年至1993年进行的第四次清查相比,两次清查间隔期内,森林面积净增137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净增1.43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净增6亿立方米,林木蓄积生长量继续大于消耗量。
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 全国森林面积17490.9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活立木总蓄积136.1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24.56亿立方米。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列居世界第6位。除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全国天然林面积11576.20万公顷,蓄积105.93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5325.73万公顷,蓄积15.05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高居世界首位。
exe文件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于2004年开始,到2008年结束,历时5年。这次清查参与技术人员2万余人,采用国际公认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以数理统计抽样调查为理论基础,以省(区、市)为单位进行调查。全国共实测固定样地41.5万个,判读遥感样地284.44万个,获取清查数据1.6亿组,数据涉及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的现状和动态,以及森林生态状况和功能效益等方面。
2009年11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公布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汽车空调压缩机1.2亿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与第六次清查相比,森林面积净增2054.3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了2.15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净增11.23亿立方米,年均净增2.25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净增393.0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净增6.76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净增843.11万公顷,人工林蓄积净增4.47亿立方米。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46.18万公顷,其中乔木树种面积637.01万公顷,增长了30.17%。
国家林业局11月6日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计划显示,201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0%,到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将增加到23%,森林蓄积量达到140亿立方米,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三个阶段性目标:一是到201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4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森林蓄积量达到132亿立方米,全国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较大增长。二是到202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5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3%,森林蓄积量达到140亿立方米,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到2050年,比2020年净增森林面积47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森林碳汇能力保持相对稳定。
2)存在问题
林业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生态恶化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主要有三 个方面:
①土地沙化。我国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共有八大沙 漠、四大沙地,南方沿江、沿河、沿海也有零星沙地分布。多年来,我国采取了大 量行之有效的措施植树造林,防沙止漠,延缓沙化扩展。但由于乱采滥挖、乱砍滥 伐、滥用水资源等人为因素破坏,我国土地沙化仍呈不断扩展之势。20世纪50-6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抗日剧 90年代,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目前,每年扩展3460平方公里。目前,全国沙化土地 面积达到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受沙化影响的人口达4亿多人,由于沙化每年直接经济损失540多亿元。
②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每年流失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目前,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 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土壤50亿吨。20世纪50年代,长江流域的水土 流失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90年代已经上升到56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的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每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约有80%来自这一地区。
③旱涝灾害严重。森林、湿地的破坏,造成调节气候、调节径流和蓄水功 能下降,导致旱
、涝灾情加剧。我国20世纪50年代受旱农田1.2亿亩,90年代达到 3.8亿亩。全国500多座城市有300多座缺水,40多座严重缺水。1972年黄河第一次 断流,1985年以后连续出现断流,1997年断流时间达226天。全国因干旱每年损失 2300亿元。在我国,洪涝灾害也十分严重,近50年来,每3年就发生一次大洪水, 我国平均每年罹涝耕地面积1.5亿亩,成灾面积1.2亿亩,损失粮食100亿公斤左右 。由于泥沙淤积,黄河下游已成为地上悬河;长江的荆江河段河床已高出两岸8米 ;全国8.2万座水库总库容被淤积三分之一。
3)中国林业建设的目标
到201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0.3%,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全国适应入世后的国际竞争要求;到202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4%,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和木材自给自足,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林业经济发 展水平跻身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 业产业体系。
3、“十一五”时期林业发展的6个重点工程
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主要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工程实施范围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17个省区市的734个县和167个森工局(场)。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然资源保护工程区,继续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管护好6118万公顷天然林和其他森林,并搞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在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区内把采伐量调减到资源承受力范围内,使工程区的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
从2000-2010年主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按计划调减木材产量1991万立方米,对14.1亿亩森林严加保护。二是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步伐。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新增林草面积 2.2亿亩,其中新增森林面积1.3亿亩,森林覆盖率增加3.72个百分点。三是妥善分流安置富余职工74.1万人,对48.3万离退休人员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②退耕还林工程
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工程覆盖了中西部所有省 区市及部分东部省区,涉及25个省区市,1897个县。退耕还林工程。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京津风沙源区、南方重点石漠化地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等重点区域,力争使25度以上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全部退耕还林。
规划在2001-2010年间,完成 退耕地造林2.2亿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6亿亩,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增加林草覆盖率4.5个百分点,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3亿亩,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5.4亿亩。
③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工程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省区市的75个县。加大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沙育林育草、草地治理和小流域治理,加强配套水利设施建设。规划造林种草11360万亩 ,其中,封沙育林育草2666万亩,飞播造林2788万亩,人工造林5906万亩。
④“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
具体包括“三北”(西北、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沿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以海峡西岸、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为重点区域,拓宽沿海基干林带和防护林,保护和恢复红树林,保护和恢复湿地,增强抵御台风、风暴潮和海啸等自然灾害能力。)、珠江防护林体系及太行山、平原绿化二期工程及绿通道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地区的沙化问题和其它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在“三北锵怎么读”地区,突出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在长江、珠江流域和太行山地区,搞好大江大河和湖库的生态治理和山区绿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