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震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大地的震动》内容选自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本课时教学内容有“了解地震危害”、“地震产生的原因”、“地震征兆”和“避震演习”四项活动。在这个内容板块中,我们要让学生以课件演示地震、学生动手实验、亲身演习避震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创设地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地震的了解,掌握一些避震、自救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科目二考试技巧之详细版【学生分析】
关于地震,学生知道得不少,他们已经非常现实的直观感受。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好这个优势,利用好学生对地震的知识来进行教学。同时,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关于地震的了解为次要点,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地震的危害,掌握避震、自救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是一种自然现象,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
b、知道地震爆发前会有预兆,是可以预测的。
c、懂得当地震来临之时该如何合理地逃生。
2、方法与过程:
收集有关地震的图文影视资料,阅读课文、观看图片、组织讨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震抗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了解地震的危害,增强学生对地震的认识,引导学生掌
握一些自救方法。
【课前准备】
筷子、书本若干、易拉罐、积木;
【教学课件】
地震知识、唐山、四川和日本地震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师引入: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一种自然现象,而这种现象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以及2011年10月23日的土耳其都有发生,你们知道是什么现象吗?(引出本课的课题-----大地的震动)
2、师引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
课件出示: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说说初步感知地震这种自然现象。
二、新课
(承接上面的视频)
(一)地震有什么危害?
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地震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再向学生解释地震这种自然现象
1.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好像是静止不动的,实际上却远非如此。地球表面无时无刻不在振动,就像人的脉搏一样,只要人还在活着,脉搏就永远跳动。地球也有像脉搏那样的连续不断的振动,科学家们把地球的这种振动叫做脉动。有时地球表面突然山崩地裂,河川倒流,房屋倒塌,电线扯断,有时常在地面造成隆起和沉陷,这种突然快速的颤动就是地震。
2.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花好月圆 歌词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地震就是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灾难,是威胁人类的一种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
3.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比人类威力最大的爆炸要大好多倍。
学生在简单了解了地震的成因后,通过资料搜集的手段对地震的危害展开探讨。(课前先让学生自己上网收集资料。)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爱情说说
①地震引发房屋倒塌;
②地震致使公路和铁路扭曲,变形;
③被震裂的大地;
④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印度洋海啸为例)。
(二)了解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86页第一、第二自然段。
地震大都是地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
地层断裂肯定会发生强烈的震动。
感受震动。
教师准备一根筷子,让学生体验一下震动的感觉
1、“同学们你们亲身经历过地震吗?”通过师生的交流引出第一个模拟实验。
2、课件出示实验要求:用不同的方法用手把一根筷子折断,体会折筷子时手的感觉。实验后同桌交流感受。
3、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模拟实验,并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师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4、全班交流实验感受。
交流内容:
①折断筷子的方法,筷子折断时手的感觉,听到的声音;分析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
②引导学生把筷子想象成地表,体验地表断裂时的感觉;想象地震发生时的情景。雪孩子的故事>襄阳旅游景点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