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名人入党的故事
【⽂史知识】名⼈⼊党的故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96周年。让我们来看看⼏位名⼈⼊党的故事,体会他们那份为了信仰、为了国家的拳拳之⼼……
宋庆龄⼊党的故事
1950年3⽉,宋庆龄第⼀次给中共中央写信,表达了多年向往加⼊共产党的⼼情。中共中央在收到信后,经认真讨论研究,从当时党的最⾼利益考虑,暂未作明确答复。1952年10⽉,宋庆龄认为前信请求⼊党的意思并未表达清楚,于是直接给⽑泽东写信,坦率地谈到了希望加⼊中国共产党的意愿。⽑泽东甚为感动,他对宋庆龄真诚地表⽰:对⽅要求加⼊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是⼀个光荣,她在政治上是完全够格的,但还是留在党外好。事实上,宋庆龄早在1930年代就经共产国际秘密加⼊了共产党,并做了⼤量的秘密⼯作,但直到1937年宋庆龄仍然对⾃⼰参加的党组织持有疑虑。1957年4⽉28⽇,宋庆龄向当时正在上海的刘少奇当⾯提出加⼊中国共产党的要求。这是新中国成⽴后宋庆龄第三次向中共中央提出⼊党申请。刘少奇回京后向⽑泽东和中央政治局作了汇报。政治局在权衡得失之后,更倾向于宋庆龄继续留在党外,这样更加便于宋庆龄为党⼯作。⽑泽东委派刘少奇和周恩来⼀起前往上海,向宋庆龄传达中共中央的意见。
祭英烈寄语简短
宋庆龄
1981年5⽉,88岁⾼龄的宋庆龄已经病危。邓⼩平于5⽉16⽇上午再次来到宋庆龄的榻前探望。此前⼀天,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已作出接收宋庆龄为正式党员的决议。邓⼩平向病床上的宋庆龄表⽰祝贺。当天下午,第五届全国⼈⼤常委会举⾏第⼗⼋次会议,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称号。
梅兰芳⼊党的故事
新中国成⽴后,受⽕热战⽃⽣活的感染,梅兰芳萌⽣了向党靠拢的意愿。⽽他向党组织递交⼊党申请书,直接动因是弟⼦程砚秋⼊党。早在1950年代初,周恩来、陈毅、周扬等党政领导和⽂艺界负责⼈就⼗分关⼼梅兰芳的⼊党问题。周恩来更是积极表⽰愿意做梅兰芳的⼊党介绍⼈。梅兰芳对周总理的关怀很感动,对他做程砚秋的⼊党介绍⼈也感到荣幸。但他认为⾃⼰是⼀个普通⼈,不应搞特殊,希望中国戏曲研究院和中国京剧院的两位党委书记张庚、马少波同志做⾃⼰的⼊党介绍⼈。
梅兰芳
梅兰芳成名颇早,成名后⾝边总有⼈为他张罗,他的第⼀封⼊党申请书也是请⼈代写的。这说明梅兰芳对党组织还不很了解,⼊党申请书是只有⽂盲才可以请⼈代笔。应该说,梅兰芳具备了⼀个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在政治⽅⾯,他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切号召,下农村,进⼯⼚,到部队,甚⾄到抗美援朝第⼀线,为⼯农兵献艺。在外事⼯作中,他为增进中⽇两国⼈民的友谊积极出⼒。在戏曲艺术⽅⾯,他反对演坏戏,主张戏曲要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活。为了将“基本具备”转换成“完全具备”,梅兰芳欣然接受批评,认真亲⾃重新撰写了⼊党申请书。1959年3⽉16⽇,中国戏曲研究院党⽀部⼤会讨论通过了梅兰芳加⼊中国共产党的请求。当年7⽉1⽇,梅兰芳⼊党宣誓仪式在中国戏曲研究院会议室举⾏。当天的《⼈民⽇报》头版刊登了梅兰芳等⼈⼊党的消息。⽑泽东知道后,即委托秘书打电话向梅兰芳表⽰祝贺。
茅盾⼊党的故事
茅盾在1920年下半年就与陈独秀等⼀道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组,1921年7⽉中国共产党成⽴,他是第⼀批党员。1927年⼤⾰命失败,他遭到蒋介⽯的通缉,就与党失去了组织上的关系。1931年他曾向瞿秋⽩提出恢复党籍的要求,但没有得到当时党的“左”倾领导的答复。1940年在延安,他⼜⼀次向张闻天提出恢复党的组织⽣活的要求,党中央研究以后,认为他留在党外⼯作,对⾰命对⼈民更为有利。解放后,亲友曾向他提出过恢复党籍的问题。茅盾却说:“过去⼏⼗年我都在党的领导下⼯作,现在⼜何必⾮要这个形式不可呢?”⼜说:“在共产党打天下的时候我不是党员,不过我⼀直是以⼀个共意难平
产主义者的标准来要求⾃⼰的;现在共产党得了天下,我不想再来分享共产党的荣誉。⼊党不是为了做官,思想上⼊党⽐组织上⼊党更重要。”
但到了晚年,茅盾听说经过“⽂⾰”⼀些青年产⽣了信仰危机,对于⼊党也不感兴趣,他重新考虑⾃⼰的⼊党问题。他最后牵挂的两件事便是被追认为共产党员和以⾃⼰的稿费成⽴长篇⼩说⽂学奖。他留下两封遗书,⼀封署名原名沈雁冰写给同志和中共中央,希望死后能被追认为共产党员;⼀封署名笔名茅盾写给中国作家协会,捐出⾃⼰的25万元稿费作为设⽴⼀个长篇⼩说⽂艺奖⾦的基⾦。中央后来依据当年茅盾曾经⼊党的事实,决定恢复其党籍,党龄并从1921年算起。中国作协也根据茅盾的遗愿⽽设⽴了以茅盾的名字冠名的茅盾⽂学奖。
华罗庚⼊党的故事
早在中学时期,华罗庚就与两位⽼师共产党员王时风和钱闻关系亲近。1935年“⼀⼆·九”运动时,华罗庚⾝为清华⼤学教师曾拄着拐杖⾛在队伍前列。国民党后来进⾏了⼤搜捕,华罗庚还在⾃⼰家中掩护中共地下党员躲过搜查。华罗庚在西南联⼤也⼀直与地下党组织保持联系,并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抗⽇民主爱国运动。
赞美劳动的简短句子
华罗庚
目前最赚钱的行业新中国成⽴后,华罗庚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活,回到祖国,并发表了公开信《致中国全体留美学⽣》,影响和带动了⼀批知识分⼦回国。1958年夏,他向党组织提出⼊党请求,但并未获得批准。尽管如此,华罗庚依然⾃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此后,他⾛上了与⼯农相结合、为⽣产实践服务的应⽤数学道路。他创造的统筹法和优选法(即“双法”)深受众欢迎,取得了很⼤的经济社会效益。20世纪六七⼗年代,华罗庚曾先后到20多个省市推⼴“双法”,以⽼病之躯,奔波在各地。改⾰开放后,华罗庚为党的伟⼤历史转折感到由衷⾼兴。1979年3⽉,在应邀赴欧洲讲学前,他再次递交了
⼊党申请书。6⽉13⽇,在英国讲学的华罗庚终于收到了被批准⼊党的通知。邓颖超曾夸他是“⽼同志,新党员”,华罗庚很感动,认为是对⾃⼰⼀⽣最好的总结。1980年,华罗庚曾写下“实⼲、苦⼲、拼命⼲,党员本⾊”,这正是华罗庚“⽼同志,新党员”⼈⽣最恰当的诠释。
马三⽴⼊党的故事
飞蛾扑火的歇后语著名相声艺术家马三⽴曾感慨地说:“旧社会我们艺⼈⽣活得很艰难,说相声的根本就没有地位,那时候看相声不叫看相声,叫看玩意⼉。把我们叫玩意⼉,让世⼈看不起。现在不同了,我们叫⽂艺⼯作者。还是新社会好啊!现在,我每⽉能拿⼏千块钱⼯资,还能享受这么好的医疗待遇……是党给了我⼀切,我太知⾜了。”新中国成⽴后,马三⽴焕发出艺术青春,致⼒于编演新相声。1952年,他两次到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回国后,马三⽴加⼊了天津市⼴播曲艺团,后调⼊天津市曲艺团进⾏相声的整旧创新。他经常深⼊⼚矿和农村,采撷平民百姓的⽣活⼩事,结合⾃⼰半个多世纪的阅历和感悟,创作出⼀个个优秀的作品。1956年,马三⽴被请进中南海专门为⽑泽东主席汇报演出。回到天津,马三⽴⽴即写了⼊党申请书。然⽽,1957年,因为⼀段相声《买猴》,马三⽴被打成了右派,⼊党的事情也被搁置起来。“⽂⾰”之中,马三⽴饱受磨难。
1976年粉碎了“四⼈帮”,马三⽴回到天津市曲艺团,他⼜活跃在⽂艺舞台上。1983年,天津市委统战部部长关⼼起他的⼊党问题。这位⾛过太长也太曲折路的⽼艺术家没过多久,再⼀次向天津市曲艺团
党⽀部提出了加⼊中国共产党的请求。1985年5⽉16⽇,马三⽴终于实现了⼊党的愿望。他说过,⾃⼰⼀⽣有两个⽣⽇,⼀个是从娘胎呱呱落地的⽇⼦,⼀个是⼊党的⽇⼦。后者使他在七旬⾼龄⼜获得了新的⽣命。
hdr模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