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课后答案
对外汉语课后答案
偏误分析
1.题目:系统分析以下偏误句,内容包括:指出偏误点,改正句子,说明相关语法规则,形式分类,尝试解释偏误生成的原因(括号里是造句者的母语)。
(1)他把书本放在桌子。(多种语言)
答:偏误点:“在”字结构出错。改:他把书本放在桌子上。
语法规则:“在”前面有动词时,后面又跟着动词,表示在某一地方时,后面要加上补语。
形式分类:句子成分的遗漏。原因:英语中没有方位词
(2)老师站讲课,我们坐听课。(越南语)
偏误点:“着”字出错。改:老师站着讲课,我们坐着听课。
语法规则:当表状态时,动词后面要加虚词。所以,“站”和“坐”后面要加“着”。形式分类:句
子成分遗漏。生成原因:语内偏误。回避。学习者回避着的使用。
(2)那条裙子有点好看。(韩语,英语)
答:偏误点:“有点”用词错误。改:那条裙子比较好看。
语法规则:“有点”是修饰单音节形容词,后面不能接双音节。
形式分类:词类误代。生成原因:语际偏误。英语里,有点可以直接修饰形容词,而英语中的形容词没有差别,因此英语学习者就受到母语的影响发生负迁移。
(3)昨天我见面他了。(英语)
(4)答:偏误点:“见面”用词错误。改:昨天我见他了。语法规则:“见面”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再接词。
形式分类:词类误代。生成原因:语际偏误。受英语母语的影响,英语中表见面的词是及物动词。(5)她买了二件衣服。(法语)
答:偏误点:数词使用不当。改:她买了两件衣服。
语法规则:单独用在其他量词前就只能用“两”不能用“二”。
形式分类:词类误带。生成原因:词内偏误。学习者没有分清汉语中“二”和“两”的区别。
怎么查QQ谁给你设了特别关心(6)答里都种了十二棵树。(日语)
答:偏误点:“都”字使用错误。改:院子里共种了十二棵树。
语法规则:“都”后面一般接统指的词,没有明确的数字概念。而“共”后面可以接确定的数字。
形式分类:词类误带。生成原因:语内偏误。
(7)国庆节他再去了很多地方旅游。(英语)
四级时间
答:偏误点“再”字使用错误。改:国庆节他又去了很多地方旅游。语法规则:“再”表重复后面一般不能直接加动词。
形式分类:词类误带。生成原因:语际偏误。英语中表再次的单词在语法上没有使用差别。
(8)除了小王,全班人去了西藏旅游。(英语)
答:偏误点“都”字的使用。改:除了小王,全班人都去了西藏旅游。语法规则:当用“除了”表排除时,后面的主句要加一个连词。
形式分类:句子成分遗漏。生成原因:语际偏误。在英语中,当前面有了表排除的词时,后面不用在加连词。这是学习者的母语发生了负迁移。
(9)她又不是广州人,哪有资格教别人广州话的道理呢?(德语)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答:偏误点:“道理”误加。改:她又不是广州人,哪有资格教别人广州话?
语法规则:句子前面的“哪有资格教别人”就是暗指“道理”,后面不能重复。形式分类:句式杂糅。
1、如果留学生造出来“我来源于印尼”、“非常谢谢老师的帮助”、“我喜欢玫瑰花红的”之类的错误句子,你该怎么向学生解释?
1) 这里“来源”用法出错,应该用“来自”,我来自于印尼。因为:来源:1、事物所从来的地
方;事物的根源:经济~ 2事物)起源;发生(后面跟“于”);神化的内容也是~与生活的。来自于:通常指一事物或人物的出处。比如说我来自于上海;这个观点来自于什么书之类
母亲节祝福语大全感动2) 这里应该改成:非常感谢老师的帮助。因为:“非常”程度副词修饰可以修饰动词,感谢一般是作为一个动词,一个人感谢另一个,而“谢谢”一般口语化一些,一般作为一种表达感谢的口语化方式。
3) 汉语中形容词(红的)修饰名词(玫瑰花)时,形容词放在名词的前面,这里应该改成:我喜欢红的玫瑰。
3.试分析以下同义词、近义词的异同,谈谈如何对非母语者教这些词语:
(1)天气;气候
范围不同:1、天气一般指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而气候是指长时间的气象特征。2、天气一般是小范围内天气变化,而气候则是大的范围。
(2)祝;祝贺
语体彩不同:1.祝较口语化,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福。~寿。~捷。~辞2.祝贺是动词,表示庆贺,如:我祝贺他成功地画出了他的精神状态
仪征疫情
(3)突然;忽然
①“突然“和“忽然“都用在没想到,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但两者词性不同,“突然”是形容词,除了做状语以外,还能作定语、谓语、补语。“忽然”是副词,只能做状语。
②“突然”和“忽然”都用在没想到,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例如:1.我正要出去,忽然(突然)下起了一阵大雨。
③一、突然+(的)+名词。例如:1.情况发生了突然的变化。二、“很”(程度副词)+突然:突然+“极了”或“得很”。例如:1.事情的发生很(太、非常、十分)突然。事情的发生突然极了(得很)。
三、动词+得+(……)突然。例如:1.他的病来得有点儿突然。
④“突然”是表示情况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突如其来,令人觉得很意外,一时无法应付。
例如: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在转弯的地方突然冲出一只狗来,把我吓了一跳。“突然”也当形容词用,如:这件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⑤“忽然”有表示事情很快地发生或变化的意思。但比起“突然”,令人意外的程度比较小。二者在做句子状语时,意思基本一样。
(4)一连;连连
1) 在语用功能上,"连连"与"一连"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句类选择上,"连连"的唯一性和"一连"的多样性对立;在语体彩上,"一连"比"连连"具有更浓厚的口语彩。2) "一连"是有界的,必须和数量短语、"了"等有界成分共现;"连连"多数情况下是无界的,很少和数量短语共现,常和"着"共现。
3) 发现"连连"与"一连"最主要的句法区别在于"连连"可以做谓语,而"一连"没有这种用法;语义上的差别在于"连连"表示的主要是一种频度,并且它本身有"量"的含义,而"一连"主要表示的是一种持续度。
4) 在语义特征上,"连连"与"一连"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两者的共性在于广义上的连续性。语
义特征上的个性体现为反复性与延续性、瞬间性与持久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对立。在语义指向上,"连连"是后指单项副词,只能指向其后的谓语动词或者动词短语。而"一连"是后指多项副词,既可以指向谓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也可以指向数量结构
(5)红;通红
①“红”可以形容一个事物表面的颜。例如:苹果是红的。
②“通红”则一般形容脸或是事物从里到外看上去都是红。例如:她的脸被热通红。
(6)又;再;还(hái)
1) “又”表示重复或继续,指相同的:今天~下雨了。(通常只表示“某一次”相同的动作或
事情)还表示几种情况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高~大。(“再”没有这个用法)2) “再”有时专指第二次,有时又指多次:~次。~衰三竭。(可以表示“多次”的重复)◎表示更,更加:~勇敢一点。(可以表示程度。“又”通常只表示次数)
◎表示承接前一个动作:想好了~写。(“又”一般只表示相同的动作或事情发生)总的来说,
“又”更倾向于相同和并列“再”更倾向于承接和递进。
3) 副词“还”可以表示行为、动作的重复或状态的持续。例如“明夭我还来”;“夜深了,他还在学习”。副词“再”也可以表示行为、动作的重复或状态的持续。例如“你再说一遍”,“别着急,再等一会儿”。以上说明,“还”和“再”用于表示行为、动作的重复或状态的持续上有相同之处。①带时量补语和动量补语的动词前一般用“再”不用“还”。例女口:我们再休息一会儿,就出发。
②重叠动词前,一般用“再”不用“还”。例如:这个问题我再考虑考虑,明天答复他们。③在祈使句中,一般用“再”不用“还”。例如: 不爱回来,就再出去,这儿不短你这块料
4.分析以下偏误,说明错在哪里?如何改正?相关的语法规则是什么?出现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什么?(1)我在海游泳。
答:偏误点:“方位词”漏用。改:我在海里游泳。
语法规则:在名词的后面加上方位词,构成方位短语可以表示空间关系。形式分类:句子成分的遗漏。生成原因:语际偏误。受英语母语的影响,英语中没有方位短语表空间关系。
(2)你把饭吃。
答:偏误点:“把”字句使用出错。改:你把饭吃了。
语法规则:把字句谓语动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对宾语(受事者)具有“处理”作用。“在”前面有动词时,后面又跟着名词时,表示在某一地方时,后面要加上补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