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性失业
今天,你“被摩擦”了吗?
如今的“被时代”来临,不仅愚弄众人也开始愚弄就业率,日前不久人保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竟表示: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摩擦性失业…,此言一出,众人哗然,不知不觉毕业生又被扣上了一顶“被摩擦”的高帽子,不禁要问:今天,你被摩擦了吗?
一、 何为摩擦性失业?
在实际劳动市场上,失业率总是围绕自然失业率波动,原因之一是工人寻最适于自己的工作需要时间。摩擦性失业由使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即摩擦性失业,它是由于经济运行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功能缺陷所造成的临时性失业。经济总是变动
的,工人寻最适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必然不可避免。即劳动者想要工作与得到工作之间的时间消耗造成的失业。
二、 摩擦性失业的原因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信息的不完善及现行经济制度的影响。摩擦性失业是由国家经济制度的动态结构造成的。在这种经济现象中,由于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不断变化,原有的工作不断消失,新的工作不断产生,而工人在交换工作时需要时间,因而就产生了相应的临时性失业,即摩擦性失业。它的规模决定于失业工人和他寻工作碰到一起时所遇到的结构上的困难。这种结构上的困难,主要是指缺乏就业机会的信息,缺乏就业的知识,以及缺乏迅速移动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摩擦性失业和工人自由寻新工作和随意变换工作有
关。在自由经济中,摩擦性失业是一种经常性的失业,并非周期性的。减少摩擦性失业的办法,主要是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和多提供有关就业机会的情报。汽车仪表盘的各种指示灯代表什么
三、高校毕业生失业是否属于摩擦性失业农村商业银行贷款
有些人认为:高校毕业生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的一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很多问题,以及现在大学生眼高手低,不到工作的现像很正常。又有些人认为:高校毕业生失业,有诸多因素造成,其中不乏摩擦性失业,但主因不在此。大玩“新概念”,纯属娱乐众
人。
我小组认为:高校毕业生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一般是指求职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到合适的岗位,而用人单位有时又很难寻到合适的人才,属于劳动力供求间的不匹配引起的失业。
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每年大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格外引人瞩目。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他们的尊严;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中国就业主要的矛盾仍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这种长期存在的矛盾,对高校毕业生来说结构性比较突出,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摩擦性失业。
那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大学生就业结构性比较突出,在求职过程中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摩擦性失业。对于大学生就业难与高校专业设置有关,“结构性”矛盾突出,我是认同的。首先,近几年的高校盲目扩招,降低了大学生的入学门槛,也降低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次,
入学学生数量的急剧扩张让扩招大学措手不及。为赶教学进度,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势必会牺牲教学质量。再有,为了更多的吸纳大学生,不顾师资和办学条件的限制,新增设一批“热门”专业。因为盲目上马,导致师资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最后受损害的还是学生。
他说,学校里学的专业有些是和市场不接轨的中国烹饪,这种情况下多数出现的就是摩擦性失业。我们提倡的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最好是专业对口,但是有些专业对不上口也不能死抱着不放。摩擦性失业在市场经济国家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还不能就业,则通过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只要困难毕业生本人不挑不捡,通过政府提供的就业援助,困难毕业生年内基本都能实现就业。
四、摩擦性失业的突出表现
从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看,目前所反映出的矛盾主要在于,求职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到合适的岗位,而用人单位有时又很难寻到具有某种特殊技能素质的人才。在我国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我国某些地区却面临着严重的“技工荒”。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劳动者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他们对用人单位在用工管理、社会保障、劳动条件、工资报酬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用人单位在这些方面的进展却相对缓慢,不能适应求职者的要求。
终极解码 设置>中考数学压轴题及答案
五、摩擦性失业带来的影响
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有与同事的社会联系、缺乏生活目的、缺少自尊、存在精神压力和疾病,当然也没有能力付帐和购买必需品和奢侈品。后者对那些具有家庭义务、债务和医药支出来说特别严重,健康保险在有工作时才可得到。
失业引起的压力,常成家庭暴力及失和的导火线,失业的人失去自尊和成就感;家人失去尊重和耐性,暴力容易一发不可收拾,产生严重问题。M. Harvey Brenner博士指出失业率增加会使犯罪率和自杀率增加,并易使健康恶化。
六、对摩擦性失业的建议
首先,要鼓励适合国际市场的产品的创新,在保证较低的人工成本的前提下,不断开拓国
际市场;其次要大力开拓国内市场需求,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以及诸如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关系民生的基本保障问题,如果政府利用经济杠杆解决这些问题,无疑将大大提高人们的购买力水平,从而扩大内需,促进生产,扩大就业;
同时,建议政府采取进一步推动创业的积极政策,营造一种鼓励和扶植创业的优良的社会环境,并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最后,垄断性行业应尽快开放,强化竞争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从长期来看,可以达到促进就业的目的。
对于失业,政府鼓励失业的国民放下架子,重树就业信心是需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了解现状,直面现实,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大程度保障国民的就业。引用新名词,大放烟幕弹,给公众服用“安慰剂”,止不了痛,也治不了病。
qq好友管理中心
七、对摩擦性失业的就业指导
实际上,在这些问题出现之前,教育部门和高效就应该未雨绸缪,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就教育部门来说,要做好宏观调控,其掌握了大量丰富的高校信息,拥有专业设置的审批
权,完全可以在宏观上掌握全局。在新专业的审批上,对于一些与市场不接轨的专业,要把好关,不能轻易放过。对于一些比较热门的专业,在审批的时候也要持审慎的态度,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再行审批,以免出现过于饱和的现象。
就高校来说,在新专业的建设上,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把握、准定位方向,突出自己的特,避免盲目跟风和恶性竞争。在现有专业的调整上,要把握时机,对于一些过于饱和,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应通过缩减经费、缩小招生规模等方式,逐步到出路。
指导的重点应放在提供准确、充足的信息及求职技巧的训练上,与此同时,指导求职者合理确定“保留工资” 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工作搜寻理论,一个求职者在搜寻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下面的做法对自己最有利,即先在手中攒上若干个工作机会,然后再从中挑一个最好的接受下来。但是工作搜寻者,尤其是那些在技能等级阶梯最底层的人,并不总是被允许享有这种奢侈。
另外,据于法鸣介绍,国家对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高校毕业生可以到政府所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寻求帮助。如果入学前是城镇户籍,则到相应街道或社区劳动保障基层平台进行登记;如果入学前是农村户口,则到户籍所在地县及县以上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符合条件的,由他们提供“一对一”的就业帮扶,譬如优先推荐参加见习、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帮助自主创业等。如果还不能就业,则通过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
(玉岩的鄙见,请各位在加以修改完善,可以在措施这块儿再加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