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and Trade Talent
商贸人才
科学名言www.chinabt 2017年7月
187
影响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因素及产生原因
①
辽宁中医药大学 袁佺 岳美露 韩晓晴 孟晓媛
摘 要:
矛盾的自我认知心理、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都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择业的主观与客观因素,他们相互影响作用。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意识。
关键词:
大学生 择业观 影响因素 产生原因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7(b)-187-02就业是每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重大抉择,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择业是大学生作为主体,在职位的选择上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定位过程。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对自己选择职业的看法、评价和态度的定位,反映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根本立场和述求。择业观的形成不是一个简单的主观思想意识问题,也不单单是外在客观事物影响下的产物,它是主观选择和客观影响双重作用下的产物。大学生择业观的演变与最终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通过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矛盾的自我认知心理、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教育体制改革及学校因素、家庭因素[1]。
1 矛盾的自我认知心理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以及产生
原因
第一,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很少考虑社会实际情况。当今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价过高,在面对如今就业难的现状,没有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人才就业市场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与定位,反倒在学历不如自己的竞聘者身上寻一丝丝优越感,并且还在抱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缺乏竞争意识,眼高手低,自命不凡。然而在预示到自己的学历在就业市场并不能尝到多少甜头时,却又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待遇低于不如自己学历水平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好高骛远,并对自己进行心理麻痹。当面对那些三、四线城市基层或较为艰苦地区急需人才的地方,大多所表现出的是怕艰苦、讲实
惠,导致在职业选择上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使双向选择演变成了单项选择,让自己处于择业劣势。
第二,过分依赖心理、将失败归结于社会的不平等对待。大学生对父母、老师、学校有极强的依赖心理,过分相信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金钱在择业中的作用,进而依赖社会“关系”而忽视主体素质。在择业问题上大学生很少会提前为自己的择业做好充足的准备,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通常不主动出击去寻联系就业单位,就业渠道狭窄,思路不够开阔,只懂得静候学校和家长的安排,“等、靠、要”思想和依赖的心理越发严重,不愿自己直面困难、大部分时间用来消极等待,待时间一长这种思想则变成不思
进取、懒惰成性。对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所举办的考试,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态度则是即欢迎又害怕竞争;既想努力靠实力证明自己,又害怕失败而归;既想靠关系、走门路,又害怕社会的不良之风;最终往往是还没有付诸于行动,就被自己夸大的负面想象而击退,自怨自艾、顾影自怜、埋怨社会的不公,整个状态充满了悲观消极味道。
适合各种心情的句子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探索阶段和逐步定型时期。在此期间对社会所存在的客观现象有着自己的理解,其中不免产生矛盾、冲突的成分。“价值主体向自我化迁移”、“价值取向朝着务实化转移”、“价值目标向短期化倾斜”、“实现价值手段向超前化发展”这些都对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心理产生极大影响,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发展趋向。
2 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以及产生
原因
第一,经文献记载、社会数据分析,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大学生“有自己对国家的崇高理想,甘愿服从国家分配”,社会就业制度实行“统包统分”的计划分配制度,大学生无需担心自己的就业问题,统一由国家分配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从而轻松得到令人羡慕的工作,这段时期人才市场化还没有形成,并无明确概念。90年代,大规模招生,迎来了就业压力,其升学压力的减轻却是以就业压力的增大为代价,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增幅远远低于扩招毕业生的人数,最终导致社会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产生供过于求的现象,大学生身份在社会中地位尴尬,使人们慢慢意识到大学生这个特有的身份已经不在和令人羡慕的职业捆绑在一起,考上大学也未必能到如意的工作,社会中逐步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现象。90年代,大学生由一开始的无压力就业逐渐向追求“职业稳定性”的择业观转变,就业开始面临压力,此时的就业制度也悄然地向大学生市场化方式转移。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就业形势变化、就业政策陆续出台,大学生就业已进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化就业方式。强化大学生自主就业竞争意识,紧跟大学生就业社会市场化,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综合能力,并在择业中摆正自我位置,增强风险意识,适应社会的需求发展变化,则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面临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的择业观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
第二,社会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知识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国的
①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高校毕业生就
业创业研究专项课题立项(JG16ZXJYB005)。
Business and Trade Talent
商贸人才
188
2017年7月 www.chinabt
送什么礼物给老师传统观念中做官、成名或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就是“出人头地”。众所周知生活在偏远乡村社会底层的孩子,他们渴望通过教育知识来改变命运,自小就懂得依靠学习才能走出大山来到大城市发展,使之能够脱离原有的阶层向上流动,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三,社会舆论对人们观念、想法产生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革,古人流传下来的人格素养、社会品
质“重道德、重气节、轻物欲、轻功利”已经渐渐被人们所忽视,慢慢转向重现实,追求义与利的统一。当代人们越来越以财富作为成功的衡量标准,体现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愈发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大学生的择业观向“权利”、“地位”、“利益”和“社会声望”倾斜,一部分人在选择单位性质上执着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很难会考虑“到基层、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使就业再度陷入窘境。而一部分人,在科技新能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将一些三资企业、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作为自己就业的不二之选,这些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较高的知名度、政府政策支持以及丰厚的收入。社会舆论侧面反映了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学生在择业时需谨慎、开拓思维,不要被不利因素所束缚。
大学生的择业观大多来源于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其由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等因素组成,并渗透和影响着择业观的形成。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结构和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在唤起人们建设社会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们最大限度的追求个人利益与价值。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我们要切实纠正社会产生的各种不良因素对大学生择业的不良影响。
qq红钻开通3 学校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及产生原因
学校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从幼儿进入到学龄期后,学校就成为学生最重要的个人社会化
因素。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是大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为直接的影响源。学生对于学校有着不一样的情愫与信任,在对于如何择业最初的认识也绝大部分来源于学校。如今,对于大学生而言,并不是到了没有工作可的地步,而是不愿意低就,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以及教师则产生积极地正向作用,提供大量招聘信息并帮助学生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摒弃消极的思想,做出正确的引导,树立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不要产生“等、靠、要”等负面思想[2]。
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对大学生的就业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负面作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陈旧,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影响毕业生能力和水平,因而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困难。学校对大学生的指导多偏于思想、政策上的教育,而对大学生求职能力的训练、健康心理疏导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还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大多数毕业生缺乏实际的求职能力,不会恰当的自我推荐,不会准确的把握机遇,不积极参与竞争,因此也就很难做出正确的抉择。
天净沙秋学校应积极讲授关于就业方针、政策,加强就业实践技巧指导、增强学生对就业信息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再迷茫。
4 家庭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以及产生原因
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父母的职业定位和持有的价值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家庭环
境和氛围等方面。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大学生,在择业方面必定会优先考虑物质利益;家在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择业时便相当注重社会环境。还有家庭成员相互间关系密切的一般会选择离父母近的地方就业,相互关系一般的则更偏重考虑的是未来工作对自己前途的影响。其次,父母对子女的高期望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去费尽心思争取稳定的薪水和比较高的企业,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如果失败可能会引起孩子消极的情绪,影响就业质量。合理的家庭期望是家庭成员结合社会的形势发展和大学生的自身素质能为孩子确定一个合理的期望值[3]。
家庭是主导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重要力量。社会中独生子女的比重大,自我独立能力明显削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依赖与被依赖、控制与被控制性加强。因此,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可避免的受家庭因素左右,父母处于对子女的溺爱或担心子女的阅历浅,缺乏社会经验,为子女在择业过程中出谋划策,使大学生在自主择业上也受到了很深的影响。家庭,作为国家特殊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生坚强的后盾,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才能为大学生择业、成才创造良好的氛围。
综上所述,对影响大学生择业观因素以及产生原因的分析:矛盾的自我认知心理导致当代大学生形成矛盾的择业观;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导致大学生形成盲从的择业观;学校落后的教育手段导致大学生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求职能力;家庭因素中家长的高期望值导致大学生形成非理性的择业观,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树立正确、适合自己的择业观,对大学生高效、顺利的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要认清形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是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到立足之地。
visio 2013参考文献
[1] 刘继亮,陈丽.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高
等教育评估,2009(02).
[2] 马英.“90后”大学生择业观现状调查[J].经营与管理,2012(04). [3] 周文霞,黄均雄.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与成因——一项基
于文献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