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一直在路上_图文
德育教育,一直在路上
全球十大服装品牌
高效课堂   德育简单来说就是“育德”,就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年龄在增加,教龄在增加,不变的是课程名称,不变的是德育教育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反思。
   一、精心准备是有效德育教育的前提
   首先进行教学设计前要了解学生的情况、特点,了解他们的认知、情感、价值观,教学设计时才能有的放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关注学生需求,才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煌>幼师辞职信范文   其次,按照新课程标准认真备好教材,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特点和体系结构。教学设计依据学情、重视学情,只有这样,德育教学的魅力才能真正展现。
   例如,在微课堂《栖霞市空间结构调查》的教学设计中,我首先针对学生的家乡做了一个简单的了解,然后进行分组:城区的学生负责调查市区内的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郊区的学生负责调查松山工业园布局特点。然后在微课堂中以栖霞市为例,通过学生讨论总结
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了解了城市空间结构。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课堂上踊跃参与,收到了较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最新贷款利率   二、以学生为主体是德育教育的关键
   教学设计也应做好学生分析,每设计一节课都要问自己:这节课的德育教学设计符合学情吗?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有什么启发?应该设计哪些环节激发学生兴趣?要想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参与到地理课程活动中,提高地理教学的德育效率,教师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俯下身子真正聆听学生的声音。
   德育的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教人求真、求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要注重聆听每个学生的观点,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发言。要善于捕捉言辞背后的思想和需求,并加以呵护、细心指导。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关注学生的意识要渗透于地理德育教学的全过程。
烟花三月下扬州歌曲   例如在进行《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时,我先是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直观的展现出来,设置了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栖霞市是“苹果之都”,学生对于苹果种植比较熟悉,通过学生对栖霞苹果种植的全面调查,引起了学生对栖霞苹果的关注,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深刻理解了父母的艰辛、学会了感恩。并通过和波兰苹果种植的比较,使学生关注到科技对农业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知识,将来报效家乡。
   三、课后反思是有效德育教育的保证
   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当完成一节的教学任务后,总会有成功的方面,也会有改进的方面,所以需要不断的反思: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策略是否恰当?
   例如在《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教学环节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对于栖霞苹果产业的调查还可以更具体深入。这一部分可以分离出来单独做一个微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科技、家乡和父母等等,这些都是以后可以改进的地方。
   德育教育不是生搬硬套的说教,而是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重视学生的课堂需求,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日常教学中慢慢渗透。我们在德育教育中困惑会有、矛盾会有,但是德育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