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路径研究——以重庆S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
熊茂松
(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重庆万州404120)
摘要:在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提升文科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文科质量建设的重要任务。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不少文科专业的教学仍然以传统模式为主,教学质量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可以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创意和实践教学,重视选修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优化教学,拓宽教师专业领域,积极引进不同专业方向的优秀人才等途径提高文科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文科人才。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关键词:新文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综合素质
随着21世纪以来新的信息技术和经济形态的发展,高等教育新文科建设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
务转向支撑引领。”[1]这就说明了新文科与传统文科之间存在明显区别,新文科注重传承与创新,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改变了传统文科只关注自身学科建设而不关注需求的积弊,展现出学科建设更加积极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这是国家对高等文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传统文科教育继承与创新的新方向,值得深入研究。
21世纪以来,国家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原有传统文科专业的基础上,举办了很多新的专业,这些专业大多数是在原有的一级学科下建立起来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是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在一级学科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工商管理中,新办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04年开始在山东大学、云南大学等院校招生,这个新专业培养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能够掌握现代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开设了涉及历史文化、文化贸易、文化遗产、文化政策、文化经纪、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艺美术等课程,与传统的管理学、历史学等关系较为密切,大部分教学内容属于传统文科专业的知识,但也有网络与新媒体、文化资源数字化等内容涉及到工科专业的知识,属于较为典型的交叉学科专业。目前,学术界对新文科建设的研究和讨论还处于起步阶段。此前,笔者曾经对所在学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三峡高教研究Sanxi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es 2021年3月Mar.2021
第1期总第59期
No.1Sum No.59
基金项目:2019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文化创意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319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熊茂松(1973—),男,重庆开州区人,历史学博士,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文献与文化。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路径研究——以重庆S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2021年第1期
已经毕业的学生做过就业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的就业能力存在着不少问题,也曾经对此问题进行过探讨[2],如今看来,并不全面,笔者在此再以重庆S高校开办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对新文科建设中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路径作一些思考,请教于方家。
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与问题
学生的就业能力充分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就业能力就强,反之则弱。为提高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重庆S高校文化产业管理系在人才培养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要求学生完成基本的学业课程情况下,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文化产业领域产品的创新设计、文创产品营销思维的创新。经过10余年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笔者通过查
阅学生签订的就业三方协议和电话回访就业单位等方式,搜集整理了重庆S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5届、2016届、2017届、2018届、2019届、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分析梳理
出本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就业的现状
1.毕业生就业率与本校其他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接近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6届已经毕业的学生286人,一次性平均就业率68%,最终就业率达93.5%,还有6.5%的学生没有提交就业材料(包括就业三方协议、研究生入学录取通知书提供自主就业信息、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录用通知等),无法知悉其是否就业。此专业的最终就业率与S校学生常年的平均就业率95%非常接近,说明此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达到了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2.毕业生就业地点多选在重庆本地
已经毕业的学生中,最终选择的就业地点在重庆本地223名,占比78%,这与本专业在重庆的招生占比80%很接近,说明本地学生多选择本地就业,显示出本地学生就业的保守性。本地学生也有少部分选择到沿海的广东、浙江、福建、江苏以及上海等地就业,但仅占总毕业生3%左右。此种就业状况反
映出学生的思维意识存在局限性,开拓精神欠缺。
3.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以营销为主
工作性质在数量上从多到少依次为市场营销、文化服务、体育与娱乐业、信息传输、教育业等,其中营销平均占比达37%,主要的营销行业为实体企业销售、电子商务、房地产、保险等,与文化及九大文化产业相关的行业平均占比为29%。这说明当前营销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就业选择,但市场营销行业的可替代性很高,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可以从事此项工作。另外,与专业相关也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接近30%的占比就是很好的证明。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反映出本专业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较高。
4.薪资待遇普遍较低
根据电话回访调查,大多数在重庆本地就业的学生薪资待遇在3000-6000之间,其中在4000-4500之间最多,占比46.8%,其次是3000-4000占比38%,这说明在本地就业的学生大多数薪资水平偏低,这与大学生刚毕业待遇不高有关,也与重庆市的中位数工资接近,毕业生对薪资待遇的满意率也较低,仅占比18%。毕业后到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就业的学生的薪资待遇普遍高于重庆市本地就业的学生。薪资待遇反映出学生自身价值不高,素质和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期望值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仍显不足深圳中秋节活动
根据对毕业生和就业单位的电话回访,普遍反应的一个问题是现在很多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较高,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普遍选择,由于企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往往需要毕业生入职具备较多的能力和技能,适应较多岗位的工作需求,毕业生很难达到。另一方面是毕业生选择中小型企业,面对复杂繁重的工作,期望有较高的待遇,很难令人满足。2.就业竞争激烈,凸显不出专业优势
总体形势上,当今每一年毕业生人数呈上涨趋势,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文化产业管理毕业生也同样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本专业学生虽然在专业上所学内容较为丰富充实,但正因为内容较多,也显得较杂乱,学习内容太多就不能将每一种专业知识学得非常深入,显示不出本专业独到的竞争优势,这就很难达到新文科专业融会贯通的要求,适应社会的需要存在差距,也显示出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
3.实践能力仍需加强
奚梦瑶个人资料7
三峡高教研究总第59期
作为当前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需要较多的员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但缺少对刚入职员工
培训的条件,很多毕业生入职即上岗,对于企业的生产不够熟悉,实践操作存在诸多问题,这也与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锻炼不足有关,学生适应社会和适应工作岗位等素质和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综合上述情况,重庆S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已经毕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实践教学不足、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就业指导和学生的职业规划不到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升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路径
新文科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建设,推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为2035年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3]美国希拉姆学院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文科”的教育理念,从2017年10月开始,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对29个专业进行重组,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4]我国各高校的新文科专业应抓住每过几年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机会,不断完善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重庆S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下面笔者谈几点具体作法,明确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促进本专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1.完善课程体系修订,强化创意和实践教学
怎样让电脑定时关机课程体系或是大纲的修订应始终伴随着专业的发展。即使一些传统的文科专业,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需要不断修订课程体系内容。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更新,对社会的探索在不断深入,对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修订,要“在明确专业归属、建立独立学科的基础上,要明确文化产业管理学科的专业方向划分,文化产业外延范围很广,不仅横跨内容产业的各个领域,而且纵联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专业方向的划分上应该进一步细化,只有细化才能做到专业化。”[5]重庆S高校文化产业管理系近年来的课程体系修订特别注重实践课程和创意设计表达,将传统文科理论学习的内容减少,通过开设创意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文化企业创意产品设计、创意营销活动等形式,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此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重视选修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新办的大多数文科专业都具有应用性的特点,这种应用性强调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直接挂钩,与理工科专业不同的是要求学生具有综合素质,专业本身的影响在就业市场上有所弱化,用人单位更看重毕业生的生存力、反应力、抗压力、亲和力、创新力等多种能力。近段时间毕业的学生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前后,多为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溺爱的很多,部分学生此方面的能力欠缺,成为“巨婴”,用人单位对此问题的反映较多。作为育人单位,重庆S高校已经注重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
培养,注重选修课程的教学,特别是一些如体育、劳动、人文社科素质教育等课程,应落到实处。另外,计算机操作,文字操作软件如Word和WPS等,图片制作软件如PS,视频制作软件如FLASH以及PPT等基础应用知识都在加强,而这些知识往往是学生最不在意的学习内容,影响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3.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优化教学
传统的文科专业教学资源多为图书资料,这种单一的教学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办文科专业的发展需要。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无法满足这些文科专业需要的见习、实习场地和资源,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实体企业的部分资源服务于这些文科专业的发展,高等院校可以在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企业选派技术骨干人员参与学校部分课程的教学、学校利用见习实习机会安排学生参与企业部分工作等方式实现校企有效合作,解决学校办学资源和条件的不足。企业也可以预先得以进
8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路径研究——以重庆S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2021年第1期
入校园熟悉学生情况,为今后的人才招聘打下基础。目前,重庆S高校文化产业管理系也在此方面进
行了积极的探索,与1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机制,为专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资源平台,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4.拓宽教师专业领域,积极引进不同专业方向的优秀人才
走上井冈山不见冈打一字高校文科专业的师资多为科班出身,大多数都具有研究生以上的学历,熟悉专业知识。由于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教育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研究,深度有余,但宽度不足,特别是对于理工科的知识欠缺。现在文科专业建设要注重融合和学科交叉,这种融合和交叉是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交叉,传统文科专业背景出身的教师显然在此方面存在短板。重庆S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6名专业教师的学习背景为历史学、文学、管理学、民族学,虽然都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博士学位,但对于部分专业课程却难以胜任,不少课程只好聘任校外教师或是其他专业教师给学生上课。要解决此问题,一方面可以安排教师进修学习,补充更新知识,但对于年纪较大教师来说,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应该拓宽教师的专业领域,在每一年的人才招聘上,引进专业发展需要的不同专业方向的优秀人才,真正体现出学科的融合和交叉,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三、结语
高校新文科的建设如今已提出4年了,学界已在积极探索其发展愿景,总体上说,其最终目的是构建起新时代中国现代化的知识话语体系,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在新文科的人才培养上,需要国家在宏观上研究确立一个大的框架,加强顶层设计,作为指导全社会和人才培养单位的纲领性文献。也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支撑环境。对于人才培养单位,要对文科专业的人才路径进行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提高文科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文科人才。
参考文献:
[1]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高校新文科建设:概念与行动[EB/OL],2019.7.29.
[2]熊茂松.论高校新办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路径[J].就业与保障,2020(6).
[3]吴岩.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量、质共变”,加快促进新工科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EB/OL], 2018-11-09.
[4]麦可思,王慧.一场新文科的尝试[N].北京日报, 2018-11-08.
[5]刘志华,陈亚民.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
中校之舞(责任编辑:黄晓龙)
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