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10532_民国时期金陵大学农学家体结构研究
!中国科技史杂志"第!!卷#"#"$年$第%期%%%&"$上海内衣品牌
!"#$"%&#'#()*+&,-.)+/"#0%'/)+1).23%#&3#,&4!#3"&)-)51&'()*!!#"#"$$+(*%
民国时期金陵大学农学家体结构研究
金逸伦&夏如兵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南京"%##,1$
摘&要&民国时期'随着金陵大学农学院的不断发展'来金大任职的农学家不断增多'他们在长期共事中逐渐形成一个相互关联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体'即
金大农学家体(该体扮演着大学教师和科学研究者的双重角'对中国近
代农业教育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入探究这一体内部结
构'可以发现他们在国籍与籍贯,年龄,学历,学科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特
征(合理的内部结构是金大农学家成为中国近代农业改良中坚的重要内在原因(关键词&金陵大学&农学家&科学家体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0##%%0%$
金陵大学#以下简称)金大*$'是中国第一所创设四年制高等农业教育的大学(%,%!年'金大率先开设农科'翌年增设林科'%,%.年两科合并为农林科'%,$#年扩充为农学院(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金大农学院人事'经费充足'设备完美'农学院的研究工作与学生程度'当时已为中外赞誉*-%.(时任金大校长的陈裕光说%)金大校誉鹊起'闻名国内外'农科是一主要因素(*-".而)教授中多为高材之士'此为该科发达之最大原因*#-$.'页"%&""$(金大农学院之所以能在中国近代农业史上享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核心因素是荟萃了一批学识卓越,忧国忧民的杰出农学家(他们在振兴农业,科学救国共同理想的招引下'凝聚为一个有机整体&&&农学家体!'创造了近代农学界的诸多奇迹(关于中国近代科学家体研究的已有成果有助于从整体上呈现科学家这一特定社会角的社会特征,地位与功能"'但研究对象多非自然形成的)社会体*'而是由研究者
&&&收稿日期%"#"%0%#0%<+修回日期%"#""0#%0#,
&&&作者简介%金逸伦'%,,1年生'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近现代农业史+通讯作者%夏如兵'%,.,年生'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史,近现代农业史( &!&本文界定的农学家'是指在农业科学领域有较深造诣'并在近代中国农业科学发展方面做
出重要贡献的专业人员(基于研究的可行性'本文以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职农业科研人员为主要对象(
&"&如%#%$阎平!中国近代科学家体的形成及其特点评析"#刊载于!江汉论坛""##,年第.期第/<&<!页$从体形成,组织方式,社会联系,社会影响等方面对中国近代科学家体进行了定性研究+#"$张剑!中国近代农学的发展&&&科学家集体传记角度的分析"#刊载于!中国科技史杂志""##.年第%期第%&%<;页$以!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为依据'对科学家体的年龄,籍贯,求学经历,研究方向等进行了集体传记分析+#$$杨珉,朱世桂!民国时期江苏农学家体研究"#刊载于!农业考古""#%!年第%期第"./&"/%页$简要梳理了民国时期南京地区/$位农学家在近代农业科技和农业教育中的重要贡献(
中&国&科&技&史&杂&志!!卷界定范围的)社会类属*'内在关联和整体张力不强-!.(有学者对广西沙塘,中央大学#以下简称)中大*$农学院和西北农学院农学家体进行专门研究!'对于金大农学家的研究则多从农学家个体及近代农业科技改进的角度展开'难以对该体形成整体性认识(本文以"<<;名金大农学家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档案资料"'对该体的国籍,籍贯,年龄,学历和学科背景进行结构性分析'并将其与同时期中大农学家体进行比较#'阐明金大农学家体独特的结构性特征'藉此揭示该体在近代农业改良中居于突出地位的原因'以期对今天科研人才培养,科研团队建设等有所启示(
银行利息收入会计分录!"金大农学家体的形成与演化
金大农学家体的形成和演化与金大农学院发展的各个阶段基本吻合'大致经历了农林科时期#%,%!&%,",$,农学院发展时期#%,$#&%,$/$,西迁时期#%,$<&%,!1$和战后复校时期#%,!.&%,!,$四个阶段#图%$(%,%!&%,"/年'金大农林科由农,林两科逐渐扩展出,个系组'农学家也增至%/人'金大农学家体初步形成(在经历了%,"/年)南京事件*的风波后'农林科于%,$#年正式扩充为农学院'进入稳步发展和日臻壮大的时期'其时农学家体的人员来源呈现多样化'数量和质量均显著提升(%,$!年度$
共有
图%&金大农学家体历年人数分布图#%,%!&%,!,$
"%!"#
$韦丹芳,石慧!抗战时期广西沙塘农业学术体研究"#刊载于!中国科技史杂志""#%1年第"期第%",&%!%
页$'童肖,夏如兵!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农学家体特征研究"#刊载于!农业考古""#%<;年第$期第"%/&""1页$'王哲,姚远!留学要素与西北农学教师体研究#%,$/&%,!,$"#刊载于!中国科技史杂志"'"#"#年第"期第%<%&%,%页$(
金大农学家资料主要来源于以下档案%耶鲁神学院图书馆所藏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档案
#-5D 73F 4=(H >74c ;3>49L (859H (5:753=>38;J 3A 745d 9?D 8>3(;3;-=38;$中有关金大的档案'编号#X 4D (59C 5(?W $%%'包括农林科年度报告#X 4W(5>(H >74:())4A 4(H -A 53D ?)>?548;9N (54=>5G $和教职员相关信息#X 4)8>49>(H 8D ?)>G 8;9=>8H H $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私立金陵大学档案'全宗号.!,'包括历年教职员名册,教职员调查表,出国进修申请书,有关人事介绍及各单位的来往文书等(
中大农学院是民国时期国立高等农业教育的翘楚'以中大农学家体为比较对象有较强代表性(相关资料来源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国立中央大学档案'全宗号.!<(%,$!年度即%,$!秋季学期和%,$1年春季学期'余以此类推(
总督学
&%期金逸伦等%民国时期金陵大学农学家体结构研究
农学家1!人'达到这一阶段规模的高峰(%,$/年全面抗战爆发'金大被迫西迁成都'教师流失严重'农学家仅剩$,人(随着金大农学院教学秩序的恢复'后方农学家纷纷投聘'金大农学家人数持续回升'在%,!"年度达到/"人的历史顶峰(%,!1年抗战胜利后'金大农学院开始筹划复校'并于次年迁回南京(复校后金大农学院基本保留了原有师资'金大农学家始终保持在.#&/#人'其规模与结构趋于稳定(
#"地缘结构
金大作为一所教会大学'外籍教师始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位金大农学家中共有中国籍教师"$1人#<%*.R$'外籍教师1$人#%<*!R$(外籍教师中有!$人来自美国'%#人来自英国,日本等国家(而同期国立高等农业院校)领头羊*中大农学院仅聘请外籍教师%1人#/*$R$'/位来自日本'.位来自美国(囿于公立大学的身份'中大农学院受学制!之影响先后效法日本和美国'其外籍教师的聘任无论是数量还是稳定性都不及金大农学院-1.(
中国籍教师在金大农学家体中占据主体地位(除<;人籍贯不详之外'""/位中国籍农学家分别来自全国%<;个省份(其中江苏/1人'浙江$!人'安徽",人'山东%!人'广东%$人'河北%%人'山西%#人'福建,人'湖北/人'湖南/人'四川1人'其他省份共%$人(从空间分布看'金大农学家东南多而西北少'整体上呈现出沿海0沿江0内陆的分布格局'这与中大农学家体乃至近现代科学家体的总体地缘结构都有着相近的
特征"(近一半的中国籍农学家来自江浙地区(%,世纪下半叶'位于东南沿海的江浙地区较内地更早地接触西方文明'现代科学技术与当地工农业融合发展(重视教育的传统理念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其接受西学的程度较高'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得益于经济优势与文化优势'江浙地区接受新式教育的人数冠绝全国'该地区也成为中国近代对外留学活动最为活跃的前沿区域(广东,河北,福建,湖南,湖北五省均位于沿海,沿江地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广州,厦门,汉口,长沙,天津等通商口岸的开放推动了这些地区近代工业和新式学堂的发展'接受新学教育的农学家相对较多(与此相反'中国西北,东北边远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加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育落后等原因而鲜有农学家产生(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往往存在较为相似的成长路径'即进入新式学堂,升入国内高等学府,赴海外高校留学-..'早期的西学熏陶为其今后迈入现代科学殿堂奠定基础(从这一角度看'金大农学家的分布与各地接受西学的程度基本吻合(
皖籍和鲁籍农学家人数仅次于江浙地区'这与两省因地缘接近而受到南京的文化辐射有关(皖籍人士向江浙地区流动的现象一直存在'皖籍学人在南京高校从事教育工作的自然不在少数-/.(金大皖籍农学家的人数是同期中大的近两倍'信息和人事关系或许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金大农学院的两任院长谢家声和章之汶均来自安徽'在任时间
$%
! "民国政府于%,%"&%,%$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和%,""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分别效法日本和美国(
近现代科学家体数据来源%徐飞,李红!中国现代科学家体状况研究"'刊载于!科技进步与对策""##%年第%期第<#&<%页(
轮滑技巧中&国&科&技&史&杂&志!!卷!%
加起来长达%<;年之久'这对于皖籍人士来金大任教无疑具备一定的吸引力(晋籍和川籍的农学家则受特定历史事件的影响在某个时间段特别集中(%,%,年'得益于阎锡山推行的)农本政治*'郝钦铭,孙文郁等山西大学预科毕业生以官费生名义保送至金大农林科-<.'他们毕业后均选择留校任教并成长为农学家(川籍农学家集中于金大西迁时期'程世抚,李先闻等川籍农学家均在这一时期加入金大农学院(
$"年龄结构
要想尽可能真实地还原金大农学家体的年龄结构'需要在汇总该体出生年份的基础上统计出历年的年龄构成(鉴于外籍农学家相对于中国籍农学家人数较少'且出生年份多不可考'此处仅分析中国籍农学家的年龄结构(
"$1位中国籍农学家中除%<;人出生年份不详之外'可统计年龄人数为"%/人(据统计'%,%!&%,!,年金大中国籍农学家的平均年龄始终位于".&!%岁之间'而中大中国籍农学家则波动于",&!.岁之间#图"$(从平均年龄分布来看'金大农学家的平均年龄大多数年份都小于中大农学家'是一支更为年轻的农学家队伍(
从年际变化趋势来看'金大农学家的平均年龄大体上呈现出平缓增长趋势'但增幅远小于年份跨度下年龄的自然增长'这表明金大农学院在保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的同时'注意适时引进或培养年轻教师'为农学家体注入新鲜血液(中大农学家平均年龄年际变化较大'整体上呈波动增长趋势'表明中大农学院在培养青年教师,推动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方
(
面略逊一筹
金大农学家体的年龄结构在不同阶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本文分别选取%,"%年度,%,$#年度,%,$,年
度和%,!<;年度进行重点分析'分别对应上文所述金大农学家体的四个发展阶段#图$$(%,"%年度金大农学家体年龄集中在"$&$<;岁'"$&$#岁区间和$%&$<;岁区间的比例分别为/1R和"1R(%,$#年度的年龄分布于"$&!.岁'"$&
&%期金逸伦等%民国时期金陵大学农学家体结构研究
春节食品$#岁区间的比例约为!%R'$%&$<;岁区间的比例约为11R'$,&!.岁区间的比例约为!R(%,$,年度的年龄分布于"$&1!岁'"$&$#岁,$%&$<;岁,$,&!.岁,!/&1!岁区间的人数分别约占%.R,1<R,"!R和"R(%,!<;年度的年龄分布于"$&."岁'"$&$#岁, $%&$<;岁,$,&!.岁,!/&1!岁,11&."岁区间分别约占$R,!$R,"<R,""R和$R(
拟人句大全三年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