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语种的现状与发展路径探究
高考小语种的现状与发展路径探究
作者:***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86期
        【摘要】当前,我国对基础外语教育进行了科学的外语语种规划:中學生可在除英语外的其它语言中自主选择第一外语参加高考,自此开启了多语种并举、着力发展小语种的新篇章。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家对多语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小语种参加高考。本文立足高中生角度,探究小语种高考的现状及发展路径,希望能给有意向选择小语种的高中生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语种;高考;优势;发展路径
        一、小语种高考政策的提出和现状
        (一)“小语种”政策的提出和变迁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招生的政策中,“小语种”实则从教学层面被界定为除通用学习语种——
英语以外的其它外语,定义范围更广,考生可选择的小语种更多。早在1983年教育部就将俄、日、德、法、西班牙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学生可在填报志愿时自行选择。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外语教育为满足国家的战略发展需求,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教育部高度重视多语种外语高考改革,考虑到学生整体对小语种的认知及掌握情况还处于萌芽状态,高考命题时小语种试卷难度设置须比英语容易5~10个百分点,并且这一政策多年来一直在执行。
        从2013年国家颁布小语种高考政策以来,小语种高考成为学生和家长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高考外语科目可选择的小语种为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学生规模日益扩大,以日语为例,2016年日语考生人数为9600人,截止2020年已经高达12.6万,2021年更是有望突破25万。选择小语种进行高考,一方面从提高成绩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看,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也令我们忧心忡忡。小语种高考都存在哪些现状呢?下面进行具体论述。
        高考选用小语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往大了说,毕竟学生学习小语种的需求受到使用范围和国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如果选用则需从长计议。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影响,在思
考“小语种高考”这个问题时也应从它的直接参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高中生的自身特点出发,来进行进一步的思索。计划使用小语种高考的学生主要有两种情况:1.高中阶段或更早就在校开始小语种的系统学习;2.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于是学生想最大程度上避开自身弱势学科,进而增大考入理想大学的概率。第一种情况,学生大多是在当地外语学校或者高中实验班进行系统的学习。学习的时间充分,教学体系和师资完备,这类高中一般会在学生升学通道和未来发展方向上提供平台和信息,学生会在小语种高考中获得明显的优势。第二类情况的学生,虽然他们能够看到这个潜在的“捷径”,但是否能够在既定时间内达到理想水平?小语种是暂时替代英语高考的备选还是实现报考大学甚至今后考研或就业的长远计划?则需要系统规划并与未来发展挂钩。
包头景点        (二)存于现状中的优势
        全新的选择,全新的机会。每一粒种子都不应该被放弃,小语种高考政策的出台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考生而言无疑是福音,就像裂缝中的阳光透进来一般。由于英语的学习大多始于幼儿园或小学,是一个长期沉淀的结果,前面提到的第二类学生要在高中三年内迅速提升非常困难。但高考小语种给了他们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们可以一切从头开始。
学生有了新的希望和奋斗目标。对于第二类学生而言,小语种的学习较英语更有新鲜感,学习起来比较有动力,这一点也有助于他们成绩的提高。
        1.提分空间大
        近几年来,小语种考生的平均分比他们入学时的英语平均分会高出几十分。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这类学生学习英语学起来吃力,另一方面也和小语种学习的难度息息相关。小语种高考对于考生的词汇量掌握相比较于英语是比较低的,比如,日语、俄语等,高考考纲要求的词汇是2000个,比英语少,这是因为考虑学生只学习了三年。对于英语不好的学生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小语种,会有很大的提分空间。
        2.小班教学助发展
        由于大部分人的高考外语科目是英语,选择小语种高考的人数虽然上涨,但在每个学校仍然是小部分人的选择。因此很多小语种学生都是小班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更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在课上备受关注,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也更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投入到学习中。
        3.较好的发展前途
        小语种教育要发展,大学的选择和以后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首先,对于以后不打算从事外语一类工作的学生来说,小语种高考不会影响大学专业的选择,高考招生办法中的明确规定如下: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专业)外,高校不得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高校不得对报考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考生作统考外语的限制。其次,许多高中已经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国家留学基金委也为高中优秀的小语种毕业生提供了公派出国留学名额,对于有出国留学计划的学生和家庭,选择小语种来高考的优势不言而喻。
        (三)存于现状中的劣势和潜在问题
        1.高考改革,新的挑战
        中学阶段选择小语种作为第一外语的学生,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小语种高考大部分采用全国统一卷,以日语为例,近几年除作文外,其它题型均为选择题,这对于学语言困难的学生来说有较大优势。但从2022年开始,日语高考面临改革,仿照英语高考模
黑名单在哪里可以到?
式,两篇写作,新增完型选择题型,且分值比较大。同样面临改革的还有俄语,俄语单选题改为完形填空,需要写的还有构型填空,作文也变成两篇。小语种试卷难度提升,对于教师和两类学生来说都是一项大挑战。蓝燕 3d
        2.一语不好,怎求他文?
        英语学不好,如何能确保学另一门外语会有好转?英语学得不好可能是学习语言的习惯、技巧和心理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学习小语种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天赋,如模仿力较强、语感好等。小语种学习如果不成功,耽误了原本英语的学习,会更加打击学生的信心,能愈挫愈勇者实属少数。语言学习实际上是相通的,上述提到的小语种为字母类语言,这一点和英语一致,但语法规则大多难于英语不少。因此,第二类学生如果选择小语种高考,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不能只是一时兴起。
        3.学习时间短
        小语种的学习就时间而言是比较紧迫的。学生只有短短三年的学习时间,需要掌握系统的知识,有很大难度。以俄语为例,学生三年里面需要修完:七八九年级三本书以及五
本必修教材。改革后的新教材必修变为三本加上四本选择性必修,学生从字母开始,需要修完十本教材。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知识点数量成反比,所以,这对学生自身的自律水平和持续性提出了考验。怎么查自己的档案在哪
去泰国买什么好        4.英语学习不足,后续发展吃力
        选择小语种高考,意味着学生高中就不再学习英语,然而大学需要通过一门外语四级才能毕业,但不是每个学校都有小语种专业可以选择,因此学生可能面临:大学需要继续学英语但在此前停学三年的情况,对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5.小语种高考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第二类学生能够利用的平台多为校外机构。根据2019年多鲸资本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小语种教育趋势报告》可以看出,小语种高考尚未引起整个社会足够的重视,目前仅有13%的培训机构在进行小语种培训,且主要面向的高考小语种业务是日语,这对于选择了其它小语种的学生而言是很不利的。机构的资源并不一定能够满足需求,教学质量也有差异性的现状让我们为小语种学习力不从心又无从下手的高考生捏了一把汗。
        二、小语种高考生的发展路径
        (一)学习者的前期外语水平和自身素质
        英语学习和小语种学习,从本质上说都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类似的规律,同时也跟学生自身的素质息息相关。因此,英语学习不理想的第二类学生需要到并明确自己外语学习的内在动因,再考虑换为小语种学习的可行性和未来学习的可持续性。而且从外部因素看,不同的语种具有难度差异。所以,转向小语种学习者应该是具备较高外语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为什么在此再次强调学习者的前期外语水平?因为语言的学习非常特殊,是一个一以贯之的过程,再加上人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多只有一次,自然成长也是不可逆的,所以,在作为三门主科之一的外语选择上,要格外谨慎,从源头(之前的外语水平)开始考虑较为稳妥。
        (二)未来外语学习目的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小语种学习者大多需要具备较高的外语学习能力,基于自身的优势进行选择。除了自身的能力,还要结合国家的需求,以终为始,用未来具体方向的发展
来确立现在的学习目标。从“一带一路”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来看,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是动态的,层次是多样化的。学生需要从未来就业方向考虑学习目的,从而理清发展路径。
国旗下讲话 新学期
        从外语学习目的来划分学习者的路径,可以分为小语种专业学习和“小语种+”专业课程的专门用途两种路径。毕竟仅靠高考学习的语言程度还还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要在大学通过强化训练和沉浸式学习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选择小语种专业学习会倾向外交、翻译、政治、区域研究、教育和语言工作等方向的发展。同时,考虑到国家战略发展,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的高校,在2017年就开始“多语种+”的学科发展,旨在培养多语种卓越的国际化人才,以多语言跨文化沟通能力为前提,将多语言能力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领域优势。也就是说,随着国家发展需求,小语种专业学习开始从传统的语言学习不断演变,学习者需要认清这一路径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报考高校的外语学习资源
        如果学习者报考的高校无法提供相应的小语种学习机会以及认定办法,学生无奈转回英语学习,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终止小语种的继续学习。所以,学生需要在学习路径中考虑今后报考的大学可提供的继续小语种学习的资源及其优劣程度。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小语种在高考招生中也在不断改革。根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共有24所开设了小语种专业的高校,我们以其中排名靠前的三所高校为例说明。第一: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我国外交人才培养的摇篮,开设了除英语外的100种外国语言,已备齐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用语专业;第二:上海外国语大学,以培养国家高级口译人才驰名,开设27个小语种专业;第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它的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和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共计开设22个小语种专业。根据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外语类高校也在结合自身优势对小语种教学不断提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