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学
第7章 树木生长量测定习题
一、填空题
1.施耐德材积生长率的公式为 PV=K/nd ,式中 n为胸高处外侧1cm半径上的年轮数;d为去皮直径;K为生长系数   
2.树木生长包括 细胞分裂    细胞延长  细胞分化  基本过程。
3.Logistic方程Gompertz方程和单分子式   
4.树木生长量分为 生长量      定期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 定期平均生长量        总平均生长量    等五类。
5.某解析木长7.9米,用一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    0.9    米。
6.一定期间内某调查因子的生长量即为    定期  生长量。
7.总平均生长量是  生长量  总年龄    所除之商。
8.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是呈  “S”  形。
9.树木生长率是某调查因子的    连年  生长量与  生长量  的百分比。
10.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  胸高形数    胸高断面积      全树高   
二、名词解释
1树木的生长方程:是指描述某树种()各调查因子总生长量y(t)随年龄(t) 生长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2.理论生长方程:在研究生长模型中,根据生物学特性做出某种假设,建立关于y(t)的微分方程或微积分方程,求解后并代入其初始条件或边界条件,从而获得该微分方程的特解。
3.树干解析:将树干截成若干段,在每个横断面上可以根据年轮的宽度确定各年龄(或龄阶)的直径生长量。在纵断面上,根据断面高度以及相邻两个断面上的年轮数之差可以确定各年龄的树高生长量,从而可进一步计算出各龄阶的材积和形数等树木生长过程的方法称为树干解析。
4.普雷斯勒生长率公式:
式中:n间隔期的年数 Vt— t年时的树干材积 Vt-n— n年前的树干材积
5.定期平均生长量:定期生长量被定期年数所除之商,称为定期平均生长量。
式中:n—间隔期的年数 Vt—t年时的树干材积  Vt-n—n年前的树干材积
三、简答题
1Richards生长方程的生物学假设。
1)反映生物的生命过程实质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增消型的过程,由于树木生长的不可逆性,其同化作用效果必定大于或等于它的异化作用效果;
2)由于树木生长的阻滞性,树木同化作用的效果一般与其大小的m次幂成正比,且一般呈抛物线型,即m<1
3)树木异化作用的效果一般与其大小成线性递增关系;
2.简述树木生长的特点。
树木的生长速度是随着树木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在四个阶段:(1)幼龄林;(2)中、壮龄林;(3)近熟林;(4)成熟林,即由缓慢旺盛缓慢最终停止。因此反映总生长量变化过程的曲线是一个呈“S”型的生长过程。
3.简述树木年龄的测定方法。
1)年轮法:直接查数树木根颈位置的年轮数就是树木的年龄;
2)生长锥测定法,当不能伐倒树木或没有伐桩查效年轮时,可以用生长锥查定树木年龄;(3)查数轮生枝法,有些针叶树种可以直接查数轮生枝的环数及轮生枝脱落(或修枝)后留下的痕迹来确定年龄;
4)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的方法。
4.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1)幼龄阶段,t< tm时,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速度较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
2);连年生长量达到高峰的时间比平均生长量早;
3)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与连年生长量相等,此时树木的年龄称为数量成熟龄tm
4t> tm时,平均生长量达最高峰后,由于连年生长量的衰减,连年生长量小于平均生长量。
5.绘图说明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
1.推导说明Mistcherlich(单分子式)生长方程(式中:Ak为方程参数;y为林木大小;t为年龄)性质,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生长曲线类型。
蜘蛛组词
Mistcherlich生长方程的性质:
1)满足生长方程的初始条件,即t=0时,y=0,它存在一条渐近线:y=AA为树木生长的极限值ymax
2y是关于t的单调递增函数:
,因为
  3)不存在拐点。因为:
单分子式比较简单,它无拐点,相当于理想的生长曲线,曲线形状类似于“肩形”,是一种近似的“S”型。因此,单分子式适用于描述一开始生长较快、无拐点的阔叶树或针叶树的生长过程。
2.推导说明理查德生长方程(式中:A,k,c为方程参数;y为林木大小;t为年龄)性质,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生长曲线类型。
1Gompertz生长方程为:
                  ,其中Akq>0
  Gompertz生长方程的性质:
(1) 存在2条渐近线:y=Ay=y0
(2) y是关于t的单调递增函数:
,因为
      3)存在一个拐点
五、计算题
1.某一树高3,6年和9年时的总生长量分别为1.2cm,2.6cm,5.0cm, 试求各龄阶平均生长量及连年生长量。
3年时平均生长量=1.2/3=0.4cm,连年生长量=(1.2-0/3=0.4cm;
        6年时平均生长量=2.6/6=0.43cm,连年生长量=(2.6-1.2)/3=0.47cm;
        9年时平均生长量=5/9=0.56cm,连年生长量=(5-2.6)/3=0.8cm
2.有两株树做树干解析(按2米等长区分),一株H=29.3米,一株H=8.7米,问各树梢底径位置及截取圆盘的个数。
解:个圆盘,梢底在28m处;
个圆盘,梢底在9 m处。
3.一株落叶松人工林树高总生长方程为: 试计算该树30年(t=30)时的树高连年生长量。
       
4.某一株树高3年和6年时的总生长量分别为1.0m2.6m,试计算5年时的树高。
  Θn=(y2-y1)/n=(2.6-1)/(6-3)=0.53
    H=2.6-1*0.53=2.07m
1﹑胸高形数具有随(胸径)增大而减小,并随(树高 )增大而减小的特性。
  2﹑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 胸高形数 )(胸高断面积)( 全树高 )
  3、伐倒木材积测定时,区分段个数越多,( 材积误差 )越小。
  4、望高法测定立木材积的公式为2/3g1.3(hR +1.3/2)非主流悲伤个性签名。
  5、使用布鲁莱斯测高器需要量测者至树木之间的(水平距离 )。
  6、胸高形数的公式为(V/g1.3h ),式中(g1.3=π/4d1.32 )。
  7、当树高相同时,f1.3q2的增大而(增大)。
  8、调查林分时,8cm网游排行榜2012前十名网络游戏为起测径阶,径阶大小为4cm,则实测的最小直径为(    6 cm
二、概念题
  1有身莫犯飞龙鳞、实验形数: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树高加3m为高度的干形指标,记为fз=V/g1.3(h+3) 2、形高:形数与树高的乘积
  3、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4、正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1/10树高处直径之比
1、简述树干完顶体求积式(一般求积式)的四种形式
    V=(1/r+1)go*L
  r=0123代入上式可得4种体型的材积公式: 
  r=0 圆柱体V= goL   r=1 抛物线体 V=1/2goL  r=2 圆锥体V=1/3goL  r=4 凹曲线体V=1/4goL
  2、绘简图并说明布鲁莱斯测高器在坡地测量时的三种情况
论述孔兹(KunzeM.1873)干曲线式      y2=Pxr y —树干横断面半径;  x—树干梢头至横断面的长度; P—系数; r—形状指数。 
这是一个参变量r的干曲线方程,形状指数(r)的变化一般在0~3,当r分别取0123数值时,则可分别表达上述4种体型:   
形状指数
方程式
曲线类型
法国签证好办吗旋转体
0
y2 P
平行于x轴的直线
圆柱体
1
y2 Px 泰国特产有哪些
抛物线 
截顶抛物线体
2
y2Px2
相交于x轴的直线
圆锥体
3
y2=Px3
  凹曲线
凹曲线体
树干上各部位的形状指数可近似用下式计算:     
    r=2 lny1-lny2
            lnx1- lnx2 
式中(x1y1)、(x2y2)分别为树干某两点处距梢端的长度及半径。
1.林分蓄积量: 2.标准木: 3.树高级立木材积表: 4.材积表、一元材积表、二元材积表、三元材积表:
5.树高级: 6.标准表法: 7.目测法:一种凭调查员目估经验的方法,除用森林踏查或幼林调查要求精度不高的情况外,还广泛用于森林经理调查。
二、填空
1.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分为实测法、目测法_等
2.基于调查目的和精度要求不同,标准木法分为单级标准木法_分级标准木_两类。
3.标准木法测算林分蓄积的准确度取决于_标准木的选择__。
4.材积表是按树干材积其三要素  之间的函数关系编制,主要为_一元材积表、二元材积表、三元材积表_
5.在生产中,一般认为,相对误差小于_±5%,则说明所编的材积表满足精度要求。
6.蓄积是鉴定森林数量_的主要指标。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标志着林地生产力_的高低及经营措施的_效果。
7.一元材积表一般是分别_树种_、分别_使用地区_编制。
三、简答
1.测定林分蓄积的方法有哪些?
测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很多,可概括为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
2.简述平均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步骤。
1)设置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
(2)由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平均直径(Dg),根据所得树高曲线,求出林分平均高(HD)
(3)13株与林分平均直径(Dg)和平均高(HD)相接近(一般要求相差在±5%以下)且干形中等的林木作为平均标准木,用区分求积法(参见立木上部直径测定)测算其材积;
(4)按下式计算标准地蓄积量,并根据标准地面积换算为单位面积蓄积量。
式中:n为标准木株数,分别为i株标准木的材积及断面积,GM分别为标准地总断面积与蓄积量
3.简述直接编制一元材积表的方法、步骤及其应用。
1、资料收集与整理  一元材积表仅考虑材积随胸径的变化。一般是分别树种、分别使用地区编制,因在不同地区树高曲线的差异较大。因此,编表收集数据地区范围应与用表地区范围保持一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