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区窑洞景观及其文化内涵探究火龙果的种植
作者:李雅晴 唐冰珍 杨景 杨文文 姜博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5期
[摘要]本研究从穴居文化继承性、民居建筑特、人文风俗活动、地域窑洞建筑景观差异比较几方面完成资料搜集和整理,归结出窑洞文化继承的重要性。研究以窑洞作为景观载体,实现对黄土区民俗活动、民居特、艺术鉴赏等旅游审美要素的整合,为黄土区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对陕西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同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问卷结果数据的统计与整理,得出窑洞进入西安旅游市场的可行性,探讨窑洞旅游产品的出路。
净化水 [关键词]陕北黄土区 人文风俗 旅游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074-02 侠盗飞车开飞机密码>陆思诚童谣
引言
窑洞,以其独特的建筑构型和功用价值作为陕北黄土地区特有的民居景观,其旅游文化
内涵挖掘有着诸多欠缺,在现有景区开发中也多居从属地位。因此,以窑洞为载体作为人文民俗项目,实现其参与性与表演性,是一条可行的探讨思路。
一、穴居文化的继承性
通过对文献资料记载的研究,笔者总结了穴居文化的历史沿迁历程。黄土高原上原始穴居——窑洞的产生是黄河流域的先祖们为了抵御风寒雨雪,保护落生民不受野兽毒虫侵害而建造的;到了青铜器时代,人类从原始氏族社会进入奴隶制的阶级社会,古人尝试着在向阳坡和沟坎崖上,利用黄土的松软粘结的特性向里挖洞,这便是最早的“横穴居室”;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地集中到土地平坦肥沃、水源丰沛充足的平原地区,于是便诞生了“竖穴居”的形式;秦汉以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产生了大量的砖窑与窑院。
二、窑洞民居建筑特
窑洞作为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房屋建筑形式,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天人合一”是其典型风格。其建造需要有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前提,
同时要求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条件。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此外,民居建筑的装饰是以建筑实体为载体,分布在建筑的各部位和各构件上,使建筑空间形象更加丰富和完美,不同于其他民居单一、朴素的特。
三、人文风俗活动
(一)剪纸
剪纸又称窗花,历史悠久,内容多为吉祥如意、五谷丰登之类,分为陕北剪纸、甘肃庆阳剪纸和河南陕县剪纸,其中以陕北剪纸造诣最高,剪纸式样丰富,美观生动。
(二)刺绣
刺绣分为顺袋子、钱夹和鞋垫。顺袋子是在人们婚嫁中重要的礼物;钱夹是在两块布上绣各种图案,增加了审美的雅趣;绣鞋垫在陕北极其普遍,图案多样。
喝酒 (三)陕北秧歌
陕北秧歌表现了陕北众质朴、憨厚、乐观的性格,秧歌的领头人叫伞头,一手持伞,一手持“虎撑”,两种道具都有吉祥的含义。
(四)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是黄土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
(五)陕北三鼓
陕北三鼓包括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其中宜川胸鼓也称花鼓,吸收了大量戏曲中的动作,造型和场面变化美观,风格新颖。
四、地域窑洞建筑景观差异比较
陇东窑洞区以靠崖容、地坑院为主;陕西窑洞区集中在延安、米脂、榆林等县市,以砖石窑居多;晋南窑洞区包括山西省的绝大部分,最有代表性的窑洞民居应数碛口古镇的
民居村落和后沟景区的古村落;豫西窑洞区分布在郑州以西、黄河以南、伏牛山以北的县市中,这一地区各种形式的窑洞发展齐全;冀北窑洞区分布在河北省的西北部,在抗日时期发挥过巨大功用;宁夏窑洞区分为窑洞式和半地穴式两种。经专家考证窑洞起源于宁夏。
我国五一劳动节意义 五、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