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景区简介
宁夏的历史从水洞沟开始,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摇篮”“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宁夏著名商标,2005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100处重大遗址之一。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银奖、“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景区”之一等荣誉称号。连年荣获区、市旅游系统先进集体、诚信旅游景区、文明风景旅游和“区十强景区”等多种荣誉称号,还被《国家地理》和《中华遗产》杂志联合评选为中国“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占地7.8平方公里,独特的雅丹地貌,鬼斧神工地早就了魔鬼城、旋风洞、卧驼岭、摩天崖、段云谷、柽柳沟等二十处奇绝景观。古代明长城、烽燧、城堡、沟堑、藏兵洞、大峡谷、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是中国目前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鸳鸯湖、红山湖、芦花谷和沙枣湾等秀美的自然风光与三万年前旧石器遗址和明代军事遗址完美结合,浑然天成,使水洞沟成为了饱含历史景观特,人文景观亮、生态景观秀的原生态文化旅游景区。
水洞沟有着丰富而独特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宁夏共有十大国家保护遗址,水洞
五岳是指沟独占两处。水洞沟遗址的发掘更是轰动了国际,打破了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的学术论断,使水洞沟成为中国史前文化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地。规模大、历史资源价值高、遗存丰富独特是水洞沟的资源优势。
模块二:景点介绍
1、遗址博物馆
水洞沟遗址博物院建筑面积4308平方米,外形仿水洞沟出土的石器,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展示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主题博物馆。它在传统博物馆参观性功能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性、文学性和高科技的创新元素。以270度超大型半景画、实景、幻影成像等展示形式,结合世界最先进的声、光、电、可调式地震平台等技术的运用,真实再现三万年前远古人类其乐融融渔猎生活和打制石器的生产场景以及暴雨倾盆、洪水肆掠、山崩地裂等震撼的灾难场景,场景的唯美和逼真,让人震撼,艺术的构思让游客很快融入三万年的生活场景中,三万年很久远,但在水洞沟博物院时光不再是距离,高科技让您瞬间实现三万年的穿越。它开创了我国博物馆展示的新形式,是目前国内唯一、面积最大的室内观众介入式动感体验展馆。
2、张三小店
1920年,比利时传教士肯特,由宁夏银川去往陕西,于横城古渡东渡黄河,沿着“宁盐大道”途径今灵武临河镇时,夜宿张三小店。在外收集到了一件披毛犀头骨化石和一些石器工具。
1923年6月,德日进和桑志华住进了张三小店,对水洞沟进行了科学考察和发掘。德日进便将张三小店标在了他测制的地图上,他们的考察和发掘报告首先在国外发表,“张三小店”就这样在国际古生物界出了名。
3、水洞沟村
水洞沟村是一个古老的地穴式的聚落遗址区。在古老的水洞沟村里,保留着北方先民们创造的窑洞式、地穴式、半地穴式、浅地穴式的居室。这种从新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居室,往往建在黄土层较厚的山坡或沟岸上,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水洞沟村继承了这种古老的居住方式,在黄土坡上先挖出一定深度的地穴,然后在地穴四周边缘上,用土坯垒起矮墙,使之高出地面,再以桁条,木椽搭顶,复以柴草,在柴草上糊以泥巴,防止漏水。
这种居室建筑极其廉价,是远古人类居住方式的最佳选择。我国北方地区众习称其为“地窝子”、“地窨子”。它产生于生产力极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伴随着人类存在了数千年,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逐渐被人们废弃,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水洞沟村聚落共有29处地穴式建筑遗址,景区选择了其中一些地穴式的居室进行了恢复,游客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先民们的居住形式。
水洞沟遗址碑
水洞沟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是仿照水洞沟出土的编号为9号的尖状器,用现代材料放大制作而成,它高8米,宽5.6米。水洞沟文化遗址的旧石器,是用十分坚硬的硅质灰岩打制而成的,这说明水洞沟人已经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打制技术。
他们从附近的清水河床或山间沟壑拣来硅质灰岩砾石(或称鹅卵石),用另外一块石头砸打,打去了它们在河床上磨擦出的圆棱,形成薄刃,就可用来砸兽骨,割兽肉,也可用做武器。
水洞沟人随着生产,生活的实践,两只手制造使用工具的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可根据生
活需要,打制出各种用途的石器,从水洞沟遗址出土的石器种类看,主要有一侧或两侧有刃的刮削器,有一端锐利的尖状器,还有沉重的砍斫器。其中出土数量最多的刮削器。
尖状器打制比较均匀、平整,器形端正,左右形状比较固定,这是水洞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此种类型的尖状器,在我国同时代其他遗址中很少见,属于水洞沟独有的器形之一。
2020年国庆节放假安排 这说明,水洞沟人的石器,比北京人(北京周口店出土的,大约50万年前的文化遗址)的石器已大大地前进一步,比丁村石器(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也有很大进步。这也说明水洞沟人的石器已有了简单的类型,对于石器的使用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工具。
这类石器工具的改进,标志着水洞沟人的生产力有了一定地提高。从三万年到近代,人类生活大约有1万7千年左右。从水洞沟出土的石器,装饰品的工艺水平,精致程度分析,当时的水洞沟人的生产水平(即打造石器的水平)达到了同时代最先进、最高水平。通俗一点的比较,当时水洞沟人的生产水平相当于现今美国工业的发达程度。
80后买房 5、魔鬼城
“魔鬼城”,是一处独特的雅丹地貌土林景观,记录了比较复杂的地质过程和环境历史。经过数万年的风雨剥蚀,自上渐新世(约开始于六、七千万年前)干旱盆地沉积到全新世晚期(约一百万年以前)沉积的地貌,被大自然鬼斧神王地造就了这种像一座被遗弃了千万年的古城一样的地貌景观。走进这座魔鬼城,风雨剥蚀的土柱像凋零的古塔,巍然峭立,断崖绝壁像残断的城墙,裂裂缺缺。它们各自具有的不同形体,很容易引起人们不尽的遐想,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们似是传说中的各种魔鬼的形象;而从总体来看,这里又像是一座城垣,因此被人们称做“魔鬼城”。“城”内堆积的流沙,是沙漠地带雅丹地貌特有的景观,再加上丛生的荒草,使人倍感历史的沧桑。
设置文件夹权限 6、 鸳鸯湖
这座湖,有一个美丽的名称,叫鸳鸯湖。水面近10万平方米,水深3至4米,是水洞沟常年涓涓不断的细流,挟带着地表的盐分,汇集而成的一个咸水湖,不过水中盐分并不太高。来到这里,我们置身于大漠深处的湖光山之中,粗犷的大漠,横亘的远峰,巍峨的长城,波光粼粼的湖水,构成了宁静,柔和,统一的和谐之美。在这里,我们深切体味到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气魄和“平湖如镜水清涵,山翠天光荡蔚兰”的塞上江
南风情。每当春夏之交,常有多种水鸟在湖面上游弋,见到最多的是成对成双的鸳鸯,因此人们把这个湖称作“鸳鸯湖”。近年来,湖面上又多见雪白的天鹅,更为鸳鸯湖增添了一大胜景。
7、明长城
水洞沟旅游区内明长城是宁夏境内相对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明长城西至入黄河巨龙的长城小龙头称为两龙交汇处,东至盐池境内,是相对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站在长城上放眼眺望,北边的毛乌素沙漠,南边的水洞沟景区地貌尽收眼底。我们一只脚在内蒙古的土地上,另一只脚在宁夏的土地上。在明代,我们已经在国境线上了。
芦花谷
春夏芦苇摇曳,一片葱绿可爱;秋冬芦花如雪,白的芦叶瑟瑟两岸是高约15米的断崖峭壁,它们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而又充满神秘彩的塞外景观。
9、红山湖
因位于红山地区,所以名为“红山湖”。“红山湖”也是蓄积边沟之水而成的,丰水期,湖面可于峡谷中向东延伸2公里多,上空常有鹰鹤翱翔,水面上时有鸳鸯、野鸭游弋,山中野草青青,景非常优美。
10、沙枣湾
家长教师节祝福语简短 顾名思议,是因这里多生宁夏著名的沙枣树而得名。如果我们初夏来到这里,沙枣花开,你会置身于清香幽静的雅境之中。一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里,这里是一片湿地,绿草茵茵,是水洞沟地区难得的纳凉歇脚的好地方,也是我们徒步旅游水洞沟的中转站、大本营。
11、 红柳滩
“红柳滩”名称的由来,是因盐碱滩遍生红柳而得名的。红柳,是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灌木,往往生长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盐碱地里,因株干呈暗红而被称之为“红柳”,中医学上称之为“柽红柳”。
红柳枝条极有纫性,是编制箩筐的绝好材料,其制品结实耐用。当地有一首民谣说:“
红柳条子编筐筐,柳树板子钉箱箱。尕娃子骑驴娘娘,半路碰见个毛朗朗。‘娘娘,娘娘你干啥’‘俺们在沟里逛一逛。’‘娘娘,娘娘跟我来,上了崖头摆家家,我和娘娘拜花堂,吃香的,喝辣的,大母鸡,炖汤汤,喝了汤汤亲香香。” 这里的方言很有意思。“娘娘”是指姑娘,“毛朗朗”是形容姑娘眼睛大,眼睫毛长,用“毛朗朗”指代美丽的姑娘。“尕娃子”,是指年青小伙子。“摆家家”,本是小孩玩的一种类似操持家务的游戏。“亲香香”,就是接吻亲嘴的意思。这首民谣,表现了纯朴的男女爱情,活泼、俏皮,极富生活情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2、大峡谷
从水洞沟到红山堡之间,有长约4公里的峡谷,本是大自然的“杰作”,但明代时,这又成了长城“深沟高垒”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峡谷两岸经常年的风雨剥蚀,谷内怪壁峭立,沟壑纵横,深厚的黄土经长期的雨水冲刷,土柱突兀壁立,造型奇特,形成了“土林”。“土林”又经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般地形成千奇百怪的形像。有的像僧人登高远眺,似在期待来者;有的宛如一对恋人,相亲相依;有的如夫妻相敬,双方对拜;也有的如怪狮猛兽,雄踞怒吼。总之琳琳总总,各具形态,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你足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联想为你认为的形象。
13、藏兵洞
是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待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分为2006年发掘的1号藏兵洞和2012年9月20日发掘的2号藏兵洞)。这在全国是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
藏兵洞蜿蜒曲折于悬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颇多,左盘右旋,久久不见尽头,确如迷宫,一般对洞内情况不熟的,很难走出去。洞中除洞道外,左右辟有土屋,可以住人,大约是专供领兵长官住的。洞内还设有粮食储藏室,有水井、灶房等,只要储藏够一定的食物,在相应的一段时间内,洞内所藏将士不出洞,照样可以生存。因藏兵洞高出沟底10多米,可以是不怕水淹的。多年来,既便发山洪,藏兵洞都不曾为水淹过。对于古人的智慧,我们真是叹为观止。
14、红山堡
因位于红山地区而得名。据史书记载,古时在夕阳的照射下,这里山峦一片鲜红,因命为“红山”后讹传为“横山”,“红山堡”旧时也就一名“横山堡”。它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
个城障,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由总制陕西军务户部尚书秦纮秦筑,距今已有500多年。“红山堡”本属灵州千户所辖,其为正方形,边长均为 300米,设东门一道,有瓮城,门向南开。墙高8米,底宽7米,顶厚4米,是按照明代长城沿线70里一城,30里一堡的防御体制设置的。它东至清水营50里,西至横城20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