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目标
1.认识“慌、辨”等13个生字,会写“指、针”等9个字,会写“野外、大自然”等14个词语。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第二课时给女朋友的备注
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教师指几名学生接力读课文,其余学生评价。
2.同桌合作,互相抽查上节课所学生字词。
3.谈话导入。中国银行异地取款手续费
师:要是我们在野外迷了路,到底该怎么办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课文第1小节。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说了什么。
(2)认识“指南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指南针,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教师讲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一种用磁针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看上去像一块大手表。它最
特别的地方就是无论怎么动,指针总是指向南方。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大家来骄傲地读读这个词——指南针。
(3)理解“天然的指南针”。
①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天然”这个词。(天然的溶洞、天然的温泉、天然的大理石。)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图片。
②小结:“天然”指的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制造的。“天然的指南针”就是指大自然中自然存在的能够指示方向的事物。
(4)黑鸦之舞指导朗读:“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句,“要是”读后稍停顿,体现出假设的语气,“野外”要稍作强调。“可千万别慌张”应紧接上句,“千万”要重读,表现关心。“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要强调“天然”,表明不是真正的指南针。
(5)学生齐读第1小节。
过渡:“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那么,大自然中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它们又是怎么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呢?
2.默读第2~5小节,圈画出文中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3.学习第2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说说哪个是天然的指南针。(太阳。)
(2)结合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光和影子的方向是相对的:灯在前方时,影子会在后面;灯在左边时,影子会在右面。
(3)指名说说太阳是怎样帮人们辨别方向的。
(4)早晨和傍晚的太阳是怎么指明方向的呢?
(5)(课件演示太阳一天的运动轨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因为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中午时分高挂在南方,傍晚从西方落下,永远不会变,所以说太阳是“忠实的向导”。)
(6)指导朗读:小幸运 歌词“太阳”要重读,读后停顿,体现这一小节介绍的是“太阳”这种天然的指南针;“忠实”读出夸赞之情;“中午、南边、树影、北方”几个词语读得稍重一些,突出太阳指
示方向的方法。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方法。
过渡:白天有太阳,太阳可以给我们指示方向,晚上该怎样辨别方向呢?
4.学习第3小节。
(1)自由读第3小节,说一说:什么是天然的指南针?(北极星。)它是怎样帮人们辨别方向的?
(2)交流:你认识北极星吗?天空中那么多的星星,该怎样认出它呢?
①“北极星是盏指路灯”这句话把北极星比作指路灯,说明它很亮,一直高挂在北方。
②(出示插图一及指路灯图)学生感受北极星指引方向的特点。
③教师利用课件教生利用北斗七星辨认北极星。
(3)齐读第3小节。
(4)指名说说北极星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过渡: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它们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呢?
5.学习第4小节。
(1)指名说一说这一小节中“天然的指南针”是什么。(大树。)它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2)随着学习交流,教师出示句子: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①学生齐读句子。
中秋 祝福语
②引导学生理解“稠”和“稀”的意思:(课件出示大树左右稀疏分明的图)学生根据所出示的句子指明南北方向。然后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稀”指枝叶少,树叶之间空隙大;再联系语境猜“稠”的意思,最后教师出示枝繁叶茂的大树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形象感知“稠”指枝叶多而密。
③质疑:为什么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呢?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把大树当人来写,“帮助”一词让人感觉像朋友一样,读出友善亲切的感觉。“稠、稀”“南、北”为反义词,要读出对比感。
6.学习第5小节。
(1)指名读第5小节,想一想:这一小节介绍的“天然的指南针”是什么。(沟渠里的积雪。)沟渠里的积雪是怎样为人们指点方向的?(沟渠南北的雪化的速度不一样。)
(2)质疑:沟渠中的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方还是北方?
(3)学生交流后教师边画简笔图边讲解。(见下图)
因遮挡的缘故,阳光直射到的是沟渠的北边,所以沟渠北边的积雪化得快。与之相反,沟
渠南边的积雪就化得慢。而高山上的积雪,南面要化得快些。
(4)学生齐读,然后说说沟渠里的积雪是怎样为我们指点方向的。(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
(5)朗读指导:体会作者把雪当作人来写,“特别怕”“指方向”要读出友善、亲切之感。“快、慢”“南、北”为反义词,要读出对比感。
过渡:大自然中有这么多天然的指南针,人们是怎么发现的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去发现它们?
7.学习第6小节。
(1)齐读第6小节,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
(2)对比读第1小节和第6小节,你发现了什么?(前三行完全相同)
(3)探究:这一小节启示我们什么?(多留心观察自然,多思考。)这一小节有什么作用?(揭示诗的主旨,与开头照应。)
(4)男女生合作读第1小节和第6小节。
(5)指导朗读:“很多”重读,与后面的“细细观察,多多去想”形成关联,从而传达出只有细细观察,多多思考,才能发现更多天然的指南针的意思。三、迁移表达,拓展运用
1.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方法。
(2)师生共同回顾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分别是怎样给人们指点方向的,并完成下列表格。
2.拓展练习。
(1)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知道的大自然中的其他天然指南针,教师再补充一些辨认方向的方法。
生1:在我国北方,房屋讲究坐北朝南,一般门向南开。
生2:低矮的蕨类植物和藤本植物在山坡北侧比南侧长得更快。枯木树干的断面可见清晰年轮,向南一侧的年轮比较稀疏,向北一侧的则较紧密。韩愈马说
(2)仿写小诗: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及教师补充的资料,仿照课文第2~5小节的形式写一写。
四、回顾交流,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回顾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注重识字、写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音”“形”“义”的结合,运用“识字—学词—读句”的模式,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在指导书写的过程中,我重视重点指导,并通过观察、示范、临摹、评议,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书写能力,从而使学生把字写正确、匀称、美观。我还通过听写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切实掌握写字这一教学重点。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扣住“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个单元要素,把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以及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进行教学,通过“读、圈、交流、指导、说一说”的模式,既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又避免了教学中枯燥地说教。文中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为人们指示方向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光和影的关系;利用简笔画,让学生了解积雪是怎么指明方向的;抓住关键词“稠”和“稀”来了解大树是如何来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有效地突破了难点。从学生的“说一说”中可以看出,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