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5篇_1
2023年《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5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
  【学习目标】
  1、会认“针”等4个生字,会写“忠”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课前准备】
  1、指南针。
  2、课件:天然的指南针。
  3、生字词卡片。
  4、了解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故事导人。(故事主要内容是去野外游玩,不小心与同学们走散,迷了路)
  2、设疑:这时该怎么办?(请学生想各种可能)
  3、揭示课题,老师板书。
梦幻变身曲  二、初读课文,随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随机识字:
  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特殊的分节方式再指名分节读,在读中正音。本课的四个生字都是翘舌音,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打印机显示脱机怎么办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做上记号。
  4、出示指南针,简单介绍它的作用。
  5、讨论交流:课文中讲的“天然的指南针”指的是什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在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进行研究。(四人小组学习)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问一问。
  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忠实”“向导”“稠”“稀”“分辨”等字词。
  并用课件演示文中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了解能辨别方向的原因。
  3、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指导书写
  1、齐读课文。
  2、巩固生字:(做从生字卡片中字的游戏)
  ⑴ 我有一颗中国心。(忠)
  ⑵ 左右结构的字。(稠、针)
  ⑶ 上下结构的字。(忠、盏)
  ⑷口头填空:一( )灯。
  3、指导书写:
  ⑴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第一行的三个字是上下结构,三个字都是上窄下宽;第二、三行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⑵ 让学生说说写这些字应该注意什么。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理解课文2-4节,教学有关的生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初步懂得一些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迷路)你能不能帮帮她?
企业培训合同  2、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怎样在野外辨别方向。
  出示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导:想不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接下去我们一起自学一下课文,大家把生字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并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
  自学课文。
  三、自学检查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正音。
  (二)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能帮我们分清南方和北方。
  1、出示图,说说你知道哪一面是南方,哪一面是北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2、课文是怎么写的?从这节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航天人对祖国最浪漫的祝福
  (1)学习第二节。
  A、教学生字“影”。
  B、理解词“忠实的向导”,把“太阳”比作了什么?并说说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美白祛斑产品
  (2)学习第三节(引:如果是在晚上,我们怎么来辨别方向呢?)
  A、你学懂了哪几个生字,教学生字“盏”“永”“闯”。
  B、说说什么是“指路灯”?为什么说它是指路灯?
  C、介绍北极星。
  (3)学习第四节
  A、理解字词“碰、稠、稀”。
  B、说说怎样来辨别方向的?理解“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树叶稀的一边是北方”。
  四、课堂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4节。
  2、小结:现在你能不能帮帮这个小姑娘?如果在晴天的中午——,如果在晚上——,如果在雨天——。
开斋节的习俗
  3、指导书写“导,盏,永,稀,碰”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3
  五月三号是家长开放日,我执教的是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因为是家长来听课,这课跟平常的教研课侧重点有所不同。每个家长都盯着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老师叫到而且回答精彩得到老师的满意,所以我把答题的面撒得很广,尽量叫到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了解尽可能让每一位回答的同学满意地坐下,即使读一个词语也好。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中,向我们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和积雪四种大自然的指南针。但的科学性、知识性都非常强,处理得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识课,变得枯燥乏味。如何让孩子们觉得大自然是那么神秘、那么有趣?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
  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可以简化并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课
文的内容。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难点是如何在黑夜里到北极星,我利用课件形象演示后,使学生认识了北斗七星,再到北极星就容易了。
  最难的是第五自然段的积雪这一天然指南针,沟渠里的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受前面知识的影响,大家一致认为是南边化得快。真是如此吗?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太阳光的照射和沟渠里的积雪,由于被沟渠的壁挡住了,阳光先照到沟渠中北面的积雪,所以北面的积雪先化,南面的积雪反而化得慢。看了直观的画面,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那么高山上的积雪呢?我再出示高山和太阳,请同学们观察高山上的积雪和阳光照射与沟渠里的不同之处,然后说说高山上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哪一方?这时的学生已能清楚地辨别了。最后,把南边和北边放进课文里读一读,印象就深刻了。
  2、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教学“太阳”指点方向时,先理解“忠实”“向导”的意思,为什么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聪明的小朋友马上说出了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是不
动的。在通过理解太阳怎样帮助我们指点方向中,我运用做“小诗人”的形式,巧妙地把太阳在早上、傍晚的所指方向蕴含其中。
  学完“大树来帮忙”,提示学生:植物生长需要阳光,阳光充足的地方,植物就长得快,长得好。根据植物生长的特点,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当出示果子、树皮、年轮后再让学生仿照课文说一段话,学生说得还真不错:“年轮疏的一面是南边,年轮密的一面是北边”“树皮光滑的一面是南边,树皮粗糙的一面是北边”。这样就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