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
《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
    《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拍,五声羽调式,系扩充了的一段体。
劳动仲裁部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万马奔腾》和《我是草原小牧民》来感受音乐旋律的特点。
    2.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能够听辨其音。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听、唱、舞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能够喜欢蒙古族音乐。
    三、教学重点 司马青衫是形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节奏,能为歌曲编创不同的动作。
    四、教学设计:
    (一)、欣赏:马蹄琴曲《万马奔腾》
菊花的特点
    1、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音乐,在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听一听这首音乐跟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从音乐声中联想到了什么?
    2、初听:学生谈感受。
    3、复听:播放《万马奔腾》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教师简介:这首音乐的名字叫《万马奔腾》,音乐所表现的是成千上万匹骏马在奔腾嘶鸣的场面,声势特别浩大热烈。这首音乐是由蒙古族的传统乐器马头琴演奏的。马头琴是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几乎家家都有。马头琴的声音非常好听,不光人们爱听,就连骆驼听到这琴声都不肯走开。黄昏,晚霞慢慢染红了草原,牧人们就会坐在蒙古包前奏起心爱的马头琴,圆润、浑厚的琴声像在诉说草原上优美、动人的故事。
    老师还有一个有关《马头琴》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从前,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牧民,和一匹聪明的白马相依为命,形影不离。一天,白马突然病死了,苏和非常难过,总盼着白马能再回来。一天晚上,他梦见白马回来了,对他说:“你不是在想我吗?那就用我的骨、筋、尾做把琴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第二天,苏和按梦里说的做了一把
琴,并在琴杆顶部精心刻上白马的头。琴声和白马的叫声一样亲切、动听,后来人们便给这琴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马头琴。
    (二)、歌曲教学:
    1、导入:一提到马头琴就会联想到放马的牧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我是草原小牧民》。
    2、初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感受一下歌曲描绘了小牧民怎样的情感?
    3、复听:同学们说的可真好啊!让我们再次欣赏歌曲,听一听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4、读歌词:老师带领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两边歌词。
    5、解决难点:二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练习。
    6、教师范唱歌曲:
潍坊怎么读
    7、学生演唱歌曲:老师出学生唱的不准确的地方。
2寸照片尺寸是多少    8、教师指导学生演唱: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对比唱来改正学生的错误。
    9、师生接唱。
    10、男女生接唱。师:歌词中说到我是草原小牧民,手拿扬鞭多自豪!那么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呢?
    11、学生齐唱歌曲:
    (三)、拓展部分:
    1、观看课件蒙古族的民俗:师:同学们这是一首蒙古族的民歌,同学们对蒙古族有哪些了解呢?
    2、欣赏《筷子舞》:师:可以看出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具有蒙古族代表的舞蹈《筷子舞》吧!
    3、师表演筷子舞:师: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生:筷子。师: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段筷子舞想看吗?那就给老师点掌声吧!
    4、创编训练:师生共舞!
西米粽子的做法和包法    《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2
    大家好!今天我以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五册第二课《我是草原小牧民》,向大家汇报我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音乐课堂中,并发挥它的实效性。
    一、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为2拍,五声羽调式,全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重复的曲调更进一步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新课程中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活动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特点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能用欢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歌曲伴奏、创编舞蹈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唱、舞、奏、创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难点:歌曲节奏较密集,附点音符及八分休止符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遵循直观性、创造性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想象力。重点采用舞蹈引入、听唱法、难点提炼、体验创新等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力图体现: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以情感人、以美动人”是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五、教学过程
    (一)、舞蹈引入
    新课伊始,我伴着美妙的'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翩翩起舞,让学生感受到大草原的美丽,仿佛把他们真正带入其中,然后问学生你们喜欢这个舞蹈吗?愿意和老师一起跳吗?他们非常感兴趣,接下来就跟老师学两组动作,然后随音乐师生共同翩翩起舞。这样,让学生在自己的舞蹈中再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这时继续播放我在东师信息教育平台上搜集的草原风光片,并介绍蒙古族的美丽景。(音乐配话:离开城市的喧嚣,有一处景致令人心弛神往,脚步落定这里,绿更愉悦我们的双眼,这里毡房若花,碧草连天,居住着富有传奇彩的蒙古族人民,千百年来他们过着迁徙的游牧生活,足迹遍布每一寸草地,他们被誉为草原骄子。)这样,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学习歌曲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随着动听的音乐律动起来,唤起学生的饱满情绪。在学唱歌曲中
我主要采用聆听范唱、学生随琴用lu模唱、视唱曲谱、随录音演唱、提炼难点等几个环节进行。教师抓住全曲中的灵魂句“草儿青青羊儿肥,美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进行节奏和声音的处理,让同学们准确掌握附点音符及八分休止符。为了提高学生的演唱及表演能力,我又播放两首蒙古族儿童歌曲,第一首《我是草原小骑手》并让学生学习小歌手自信的演唱,潇洒的动作。第二首《草原赞歌》是两位双胞胎小妹声情并茂的表演。我让学生们学习两个小歌手的演唱情绪及表情,使同学们的演唱更加完美。
    (三)、体验创新激发热情
    “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立了音乐实践活动。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舞蹈组、唱歌组、伴奏组,我让学生自由组合,相互配合。这时教室里有唱、有跳、有敲、师生共同表演,将学生的体态语言、声音表现、情感体验融为一体,课堂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充分体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
    (四)回归生活享受音乐
    优美动听的蒙古族歌曲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蒙古族曲目,我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搜集有关内容,让他们演唱其中的几段。这样能使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更加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六、总结回顾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师充分的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源将信息技术手段与音乐学科有效的整合,不仅能使学生开阔眼界,也能让学生在歌唱中享受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