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南京大学
周晓虹
 
课程编号:0808
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课程类型:本科生必修课
学时学分:48学时(3×16周),3学分
先修要求:社会学概论及普通心理学
基本目的: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尤其了解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异同,侧重社会行为研究的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微观社会学)与侧重社会结构研究的宏观社会学的关系;使得学生能够从社会、文化和个人三个不同的层面解读人的行为,并对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方式的特点有所把握。
内容提要: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构架;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社会心理学的方法;社会化:社会行为的模塑;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沟通;体与互动;社会期望与角行为;集行为与社会运动;社会对人格及社会行为的影响;文化、亚文化与体人格;社会文化变迁与人格发展等。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调查与参观
学生成绩评定方式:论文、作业及课堂讨论30%,期末考试70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行为的现代研究
    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具体内容为: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中国学者的代表性观点
·国外学者的经典规定
·作为社会行为研究的社会心理学
 第二节 社会行为及其制约因素
·社会行为的涵义和特点
·社会行为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社会心理学是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研究取向的形成与综合
·各研究取向的基本特点
·几种主要研究取向的比较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由来与发展
本章拟用6个学时,系统阐释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危机与机遇,具体内容为: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互渗透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
·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直接来源
·普列汉诺夫与马克思主义传统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奥尔波特与心理学取向的实验
·米德的社会学传统
·文化人类学的冲击
空调内机漏水怎么回事·战时及战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现状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
·美国以外的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在中国
·本土化:一种普遍性的学术运动
·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兴起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社会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尤为侧重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学生可以结合社会学定量研究方法和社会学定性研究方法的学习,具体内容为: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科学研究对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性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术语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观察法与实验法
·观察法
·实验法
·实验法的功与过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法
·典型调查与个案调查
·抽样调查
·调查研究法的特点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法
·跨文化研究法的意义
·跨文化研究法的具体运用
·文献档案法与跨文化档案的建立
 第五节 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实验研究中的倾向性问题
  ·价值中立:可行与不可行
 
第四章 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行为的模塑
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社会化概念、基本特征、决定因素,以及类型和历程,具体内容为:
第一节 社会化及其基本途径
 ·社会化是什么
·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第二节 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
·本能抑或环境:社会行为的决定因素
·社会生物学的解释
·婴儿的生物需求与情感需求
 第三节 社会化的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
·家庭
·学校
·同辈体
·职业背景
·大众传播媒介
英语电话用语
第四节 第四节  人格、自我与社会化
 ·人格与社会行为
·复杂的自我
·有关人格和自我发展的几种理论
第五节 第五节  社会化的几种主要类型
 ·政治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
·性别角社会化 
第六节 第六节  社会化的历程
 ·社会化是人的终身课题
·生命不同时期的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
 
第五章 第五章    社会认知
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社会认识的基本过程,以及印象整饰和社会认知偏差等,侧重了解脸与面子等中国人的认知特征,具体内容为:
第一节 第一节  社会认知及其特征
·社会认知:塑造行动框架
·社会认知的途径
第二节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社会知觉
·社会印象
·社会判断
第三节 第三节  印象整饰
·印象整饰的涵义
·印象整饰的正负两面性
·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整饰
第四节 第四节  社会认知偏差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社会刻板印象
第五节 第五节  社会行为的归因
·归因的类型与历程
·归因:一致性推论和三维模式
  ·几种常见的归因错误和偏差
 
第六章  社会动机
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社会动机理论,以及侵犯、亲合等社会动机,具体内容为:
第一节 第一节  社会动机及其理论探索205
 ·内驱力、需要与动机
·本能:从麦独孤到威尔逊
·社会动机的非本能论解释
第二节 第二节  侵犯动机
 ·侵犯概念的确定
·侵犯:先天与后天之辨
·侵犯的消除及其控制
第三节 第三节  亲合与利他动机
 ·恐惧与亲合
·利他动机与亲社会行为
·施与报:中国人的助人行为
 
第六章 第六章    社会态度
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社会态度的概念与测量方法,并探讨偏见、种族主义孝道等现实的社会态度类型,具体内容为:
第一节 第一节  社会态度剖析
·社会态度的界定
·社会态度的基本特征
·社会态度与外显行为
第二节 第二节  社会态度的测量
 ·量表测量
·非量表测量
第三节 第三节  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请帖怎么写
 ·认知平衡和认知失调理论
·劝导在态度形成和改变中的作用
第四节  若干现实性态度的研究
·偏见:一种常见的否定性态度
·种族主义与性别主义
·孝道: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组合
 
第七章 第七章    社会沟通
    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社会沟通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等,具体内容为:
第一节 第一节  沟通:人类理解的桥梁
 ·沟通及其特点
·沟通网络与类型
·沟通与社会互动
第二节 第二节  语言沟通
 ·人类语言的起源
·人类语言的获得机制
·语言的沟通功能
·语言、思维和文化
吉安疫情最新数据消息·暗语:亚文化的语言代码
第三节 第三节  非语言沟通
 ·身势学和动态姿势
·近体学和静态姿势
·辅助语言与类语言
·目光接触
 
第八章 第八章    体与互动
本章拟用6个学时,从社会学的角度,系统阐释体与互动的关系,以及对称性和非对称性社会互动的两种形式,并在讨论社会体的基础上,说明体规范、体压力和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具体内容为:
第一节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分析
   ·社会互动的基本含义
·日常生活方法论:互动中的相互理解
·作为交换的社会互动
第二   对称性社会互动
·合作与竞争
·冲突与调适
 第三节 非对称性社会互动
   ·暗示·模仿·感染
第四节 第四节  社会体及其分类
  ·社会体的基本含义
·初级体和次级体
·大体和小体
·内体和外体
·隶属体和参照体
·正式体和非正式体
第五节 第五节  体规范和体压力
  ·体规范及其作用
·体压力
·阿希与从众行为研究
·内聚与内耗:中国人的体行为 
第六节  体内部的人际关系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莫里诺与社会成员关系测量
·体内部人际关系的形成规律
·人情、人伦、人缘:中国人的人际关系
 
第九章 第九章  社会期望与角行为
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社会期望与角行为,尤其重点讨论角的扮演和冲突,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角的影响,具体内容为:
第一节 第一节  角:社会期望与个人表演
·社会角的本质
·社会角的类型
·社会角的功能
第二节  角的扮演与冲突
 ·角的扮演
·角的社会化
·角丛与角的冲突
  ·君子与小人:中国式的角冲突
第三节 第三节        社会文化因素对角的影响与制约
 ·职业角
·性别角
·社会文化变迁与角冲突
 
第十一章 集行为与社会运动
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集行为与社会运动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形态,考虑到集行为是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研究领域,在教学中将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著作,具体内容为:
第一节 第一节  集行为:一种特殊的体行为
 ·集行为:性质与特征
·集行为的条件
·集行为的理论
第二节 第二节  众行为:未经组织的集行为
 ·众的类型
·
·骚乱
第三节 第三节  大众行为:分散的集行为
 ·时尚与流行
·从时髦到时狂:时尚的演变
·时尚的心理机制
·时尚的传播规律
·恐慌及其特征
第四节 第四节  由信息传播影响的集行为
 ·流言与谣言的性质
·流言与谣言的传播过程
·如何制止流言与谣言 
第五节 第五节  社会运动:社会变革的非制度化尝试
 ·从集行为到社会运动
·社会运动的四大发展阶段
  ·社会运动的理论解释
 
第十二章 文化对人格及社会行为的影响
本章拟用3个学时,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系统阐释文化对人格、社会行为的影响,其中许多专题涉及跨文化的领域,具体内容为:
第一节 第一节  情感、动机与文化
·儿童早期的情感发展
·青春期危机:普遍抑或特殊
  ·文化、亚文化与成就动机 
第二节 文化与认知
 ·文化对感知觉的影响
·知觉模式:场域独立与场域依赖
·价值观:东西方的比较
·文化母题
·公设
第二节 第二节  文化与性
 ·性别角的文化塑造
·性行为的文化控制 
第四节 文化与变态行为
 ·变态行为的文化解释
·文化性变态行为举要
·变态行为的文化塑造
 
第十三章 文化、亚文化与人格
本章拟用3沙鲁克汗个学时,系统阐释文化、亚文化与人格和社会行为的关系,重点讨论民族共同体、阶级共同体和社区共同体,具体内容为:
第一节 民族性格
 ·民族性格和民族刻板印象
·民族性格的研究历史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民族性格研究的现代趋势 
第三节 第三节  阶级心理
·作为“地位”亚文化体的阶级
·阶级心理的基本要素
·传统与变迁:中国农民的社会心理 
第三节 社区意识
 ·作为“地位”亚文化体的社区
·社区归属感:社区意识的体现
·社区意识研究范例
 
第十四章 社会文化变迁与人格发展
本章拟用3个学时,从动态的角度,系统阐释社会文化变迁对人格和社会行为的影响,具体内容为:
第一节社会文化变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