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虽然时间不过百余年,但是教育心理学的思想却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都有许多深刻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在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论著中也蕴涵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裴斯泰洛奇(J.H.Pestalizzi,1746-1827)、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等更是提出了许多教育心理学观点和主张。
为了让大家对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章主要论述三个问题:一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学完本章以后,应做到:
1、能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作出适当的评价;
2、能陈述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形容人美丽的成语
3、能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
4、能列举教育心理学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任务及其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和心理学所持的观点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也不同。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学现象”,这一观点以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潘菽为代表。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在持这一观点的心理学家中,又由于对学与教有不同的侧重而分为两种看法。一种看法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把教师的教学看成只是影响学生学习外部因素,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和我国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为代表。另一种看法强调以
教师的教为主线,认为教育心理学家应研究教师教学的全过程,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盖奇(N.L.Gage)为代表。
我们认为,既要考虑教育心理学这一学科的特殊性,也要考虑这一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没有必要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作过多的限定,因此我们更倾向于较为宽泛的界定,即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主,同时也包括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内外因素与条件。
(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体系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教育心理学应以学校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心理为核心,一方面研究学习的实质、过程和类别,揭示学习的一般心理学规律;另一方面,分析制约学习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为有效地学和教提供科学依据。所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体系为:
教学设计与评测
二、
学习理论
任务与意义(一) 任务
世界上任何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人的心理活动也一样。教育心理学作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任务就是探索和揭示教育情境中各种心理现象的规律。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
1、 测量与描述
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虽然很复杂,却是可以测量和描述的,如果不能被测量与描述,就不能被理解和控制。因此,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对教育过程的心理现象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对它们的变化特点与规律进行描述。
2、 理解与解释
白瓷理解与解释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就是要出产生这些心理活动或现象的原因。例如,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而我们就是要查明这些因素的变化与学习的变化之间的确切关系。理解与解释还包括把已知事实组织起来以形成与事实相符的说明,也包括就事件之间的关系提出需要证明的假定。
3、 预测与控制
预测就是对特定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例如,我们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就能较准确地预测该生在学校的学业表现。对心理与行为的预测必然伴随着对其改变和控制。控制意味着使心理与行为发生或不发生——引发、维持或停止它,并影响它的形式、强度或发生率。我们对心理与行为的预测和理解,就是为了更好地对之进行预测与控制。例如,我们对学生考试焦虑的测量与描述,出焦虑的原因,据此可以对学生发生考试焦虑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且要出有效方法减轻或消除它的焦虑行为,还要想办法预防焦虑行为的发生。
(二) 意义
从学科性质来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作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学科,它又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两份方面:
1、 理论意义:促进整个心理科学以及邻近学科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自己相对独立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必须通过不断
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同时,教育心理学也是心理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的研究成果对于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为心理科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确切地证据,而且可以充实心理科学的理论。此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也可以为认识论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证据。
2、 实践意义: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帮助和建议。
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具体来说,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意义主要有:
(1)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教育心理学揭示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心理与行为现象的规律,必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教育教学的心理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者自身教育教学能力,选择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与质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为我们研究、理解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和建议。教育心理学作
为一门科学,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也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借助于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准确的研究问题,正确地理解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当然,教育情境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很多现象从表面看来是一样,但实质上并不相同。比如有两个学生,语文成绩都不好,但是张三可能是缺乏学习动机,而李四可能是与语文老师关系紧张。因此,我们不能指望有统一而不变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不能照着以前的“处方”来抓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方法论
(一)哲学方法论:这是最高层次,最一般的方法论问题,主要涉及一些哲学问题。如人的心理发生、智力起源等问题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认得知识起源是理性主义还是经验主义的。理论主义认为通过思维可以获得知识,逻辑的演绎方法是理性解释的主要工具,演绎方法是有效的。经验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经验观察,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归纳法才是有效的。
(二)具体科学方法论:这是某一学科的方法论问题,它包括研究的基本原则,研究设计的方法论问题等。
1、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末伏是几月几号2022年)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教育性原则
2、研究设计的方法论问题
(1)研究类型
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从时间上分)
相关研究与因果研究(从变量关系上分)
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从被试数量上分)
整体研究(系统研究)与分析研究(从研究范围上分)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从研究内容性质上分)
(2)研究设计的基本过程
课题的选择:来自理论和实践;
有关研究的综述与理论假设的提出;
研究设计和方法的确定:被试的选择;研究变量的确定;研究程序的安排;研究的工具或材料等;
研究结果的处理,主要是数据处理;
研究报告的撰写
二、具体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调查法(包括测验法)(四)个案法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youtube是什么(一)初创时期(1903——20世纪20年代)
代表任务为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1913年又改为《教育心理学大纲》,分为三个部分: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和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末)
代表任务:联结派的桑代克、斯金纳;认知派的维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特点:1、内容庞杂,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表现为:(1)学派林立;(2)教科书繁多,但内容体系相差甚远。
2、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因而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1)20-50年代,西方心理学是行为主义占优,忽视高级认知过程的研究,多数研究局限于动物行为研究,对人类课堂行为缺乏研究。而关注人类课堂行为正是当代认知派的重点。(2)另一个特点是广泛采用各种测量与统计。这对揭示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的结果是有好处的,但是无法揭示学生学习过程与规律。
(三)理论完善时期(20世纪60年底以来)
主要人物: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安德森等
特点:1、内容日趋集中;2、各学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人类课堂行为与心理的研究,注意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二、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第一阶段(1917-30年代末)
代表人物 :维果斯基、布隆斯基、鲁宾斯坦
特点:着重于理论探索
爱我的话要回答我的爱丫爱丫没时差(二)第二阶段(好玩的魔兽rpg地图40年代-50年代末)
特点: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广泛采用自然实验法;综合性研究占主导地位。
不足:1、对理论探索,似乎有所忽视
2、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态度上采用全盘否定的边以简单的做法。
(三)第三阶段(50年代末以来)
代表人物:列昂节夫、加里培林、赞可夫、彼得罗夫斯基
特点:1、理论思想比以前更活跃;
2、进一步加强同学校教育工作的联系;
3、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态度改变
三、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简史
(一)1949年前发展概况
(二)1949年后发展概况
1、第一阶段(49-58年)
2、第二阶段(58-66年)
3、第三阶段(66-76年)
4、第四阶段(76~ 年)
复习思考题
1、你是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比较教育心理学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 学习理论
本章分为三部分:一是学习概述,介绍学习的概念、分类;二是学习理论,也称一般学习理论,主要探讨个体获得经验的学习问题。主要分为两大派:联结派和认知派;三是元学习理论,主要讨论个体学习机制的形成问题,即个体是如何获得其赖以进行学习的机能的问题。
学完本章以后,应当做到:
1、能概述学习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各种学习事例;
2、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各种学习现象进行分类;
3、能对各种学习理论的贡献与不足做出适当的评价。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概述
(一)广义: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引起行为持久变化的过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