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宁德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A卷...
宁德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适用时间: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试卷类型:[A]卷】
怪兽档案第三季
课程编号:
试卷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院:
考试形式:
适用班级:
考试时间:
120分钟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    页。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题号
文件夹如何设置密码
狂野西部攻略
总分
累分人
签名
题分
100
得分
考生姓名:
考生学号:
所属学院:
所属班级:
所属专业:
考试日期:
考生
须知
1、请考生务必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或破损。如有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
2、严禁,违者双方均开除学籍;严禁作弊,违者取消学位授予资格;
严禁自备草稿纸、携带手机、携带小抄等入场,违者按考试违规处理。
考生
承诺
本人知道考试违纪、作弊的严重性,将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如若违反则愿意接受学校按有关规定处分!
考生签名:                 
一、填空题 (本大题共 8 题,每小题 1 分,共 8 分) 
得分
评阅人
1.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心理学的产生。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斯金纳把人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___________________
4.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理论提出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 保持、动作再现、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
5.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从他律道德向___________________转化的过程。
6.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诱因共同引发的。
7.迈克卡尔根据学习策略覆盖的成分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和___________________
8.从评价的目的进行分类,幼儿学习的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和总结性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4 题,每小题 1 分,共 14 分) 
得分
评阅人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
A. 理论性学科 B. 应用性学科
C. 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 D .边缘学科
2.提出操作学习理论的是(  )
A .华生 B .斯金纳 C .巴甫洛夫 D. 桑代克
3.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的是(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4.发现学习论是(  )提出来的。
A .加 涅 B .奥苏贝尔 C .布鲁纳 D .罗杰斯
5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 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 修正的过程 ”是哪位学者的观点 (  ) 。
A. 华生 B. 斯金纳 C. 桑代克 D. 班杜拉
6.按照( C )分,评价可以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
A .评价目的 B .评价进程 C .评价基准
7.智力的多元结构理论是(  )提出来的
A .吉尔福特 B .加德纳 C .斯腾伯格 D .斯皮尔曼
8.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的儿童处于科道德发展的(  )
A .前习俗道德水平 B .习俗道德水平 C .后习俗道德水平
9.行为主义关于动机的观点是(  )
A. 动机产生于强化
B. 追求自我实现是学习最高水平的动机
C. 学习动机是个体在外界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认知需求D. 关注内在动机
10 .(  )认为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儿童在记忆搜寻过程中提取相关信息的可能性。
A .形式训练说 B .相同要素说 C .经验泛化说 D .认知迁移理论
11. 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影响不同,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哪种归因(  )
A .能力归因 B .难度归因 C .努力归因 D .运气归因
12.教师的成长经历不同的阶段其中(  )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A .关注生存 B .关注情境 C .关注学生
13 .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断事物 ,不善于获取社会信息 ,不受外界信息的影响。其情感表现为自信自理 ,勇于挑战 ,争斗性强 ,不善与人交往属于(  ) 类型的学习者。
A. 整体型 B. 场依存型 C. 场独立型 D .分析型
14.对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创造性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B .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C. 智力越高,越有创造性
D .低智力者创造性必低
三、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8 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答对一项得 0.5 ,分答错不得分 )
得分
评阅人
1.20世纪 60-70 年代的成熟期, 在这个时期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日趋集中,影响比较大的教育研究有(  )
A. 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B. 布鲁纳课程改革
C.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研究 D. 弗洛伊德的理论
2. 提行为主义程序教学的原则包括(  )
A .小的步子 B .积极反应
C .固定步调 D. 及时反馈
3.行为主义教学方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有(  )
A .程序教学 B .行为塑造 C .发现学习 D .行为矫正
4.下列属于认知学派学习理论的包括(  )
A. 苛勒的顿悟说 B.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C. 桑代克的联结说 D.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论述如何才能促进学习时强调(  )
A .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B .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C .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
D .从做中学
6. 归因理论提出,人们通常从以下几个纬度进行归因,这几个纬度分别是(  )
A 、稳定性 B 、积极性 C 、原因源 D 、可控性
7. 大脑两半球功能是不对称的,关于左、右半脑表述正确的是(  )
A. 左半球从事语言性工作处理连续性信息
B. 右半脑擅长知觉技能处理同时整体性信息
C. 知觉技能、面孔、音调、情绪识别表达、空间技能主要和左半脑有关D. 右脑为优势半脑的幼儿其创造性思维特点比较明显
8. 小学阶段师生关系的特点(  )
A. 学生对教师的向师性极强
B. 师生关系不稳定
C. 师生关系相对简单
D. 师生关系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
四、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 4 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得分
评阅人
歌唱祖国的歌词
1.学 习:
2.行为目标:
3.先行组织者:
4.创造力(创造性):
五、判断题 (本大题共 8 题,每小题 1 分,共 8 分)
得分
评阅人
1. 经典条件作用可表示为公式 S— R,操作性条件作用可表示为公式 R— S。(  )
2. 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其他类似最初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称为分化。(  )
3. 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强化安排初期是连续强化,中期:固定间隔,后期变化比率强化(  )
4.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  )
5. 动机最佳水平与任务的难度成正比。 (  )
6. 从总体学习效果来看, 发现学习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好或者更坏 .(  )
7. 掌握学习的假设前提是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相应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学会学校里的科目。 (  )
8. 意义学习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过程。 (  )
六、简答题 (本大题共 5 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得分
评阅人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 .简述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3.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意义?
4.简述如何开展班集体建设?
5、简述课堂纪律的维持策略?
七、论述题 (本大题共 1 题,每小题 12 分,共 12 分)
得分
评阅人
1 .论述如何激发培养小学生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本大题共 8 题,每小题 1 分,共 8 分)1.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 桑代克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心理学的产生。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 类目化(概括化) 的过程3.斯金纳把人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 操作性行为 。
4.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理论提出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 保持、动作再现、 动机 过程 。打印纸张
5.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从他律道德向 自律 转化的过程。
6.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由 内驱力 和诱因共同引发的。
7.迈克卡尔根据学习策略覆盖的成分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和 资源管理策略 。
8.从评价的目的进行分类,幼儿学习的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和总结性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4 题,每小题 1 分,共 14 分)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C )
A. 理论性学科 B. 应用性学科
C. 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 D .边缘学科
2.提出操作学习理论的是( B )
A .华生 B .斯金纳 C .巴甫洛夫 D. 桑代克
3.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的是( B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4.发现学习论是( C )提出来的。
A .加 涅 B .奥苏贝尔 C .布鲁纳 D .罗杰斯
5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 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 修正的过程 ”是哪位学者的观点 ( D ) 。
A. 华生 B. 斯金纳 C. 桑代克 D. 班杜拉
6.按照( C )分,评价可以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
A .评价目的 B .评价进程 C .评价基准
7.智力的多元结构理论是( B )提出来的
A .吉尔福特 B .加德纳 C .斯腾伯格 D .斯皮尔曼8.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的儿童处于科道德发展的( A )
A .前习俗道德水平 B .习俗道德水平 C .后习俗道德水平9.行为主义关于动机的观点是( A )
A. 动机产生于强化
B. 追求自我实现是学习最高水平的动机
C. 学习动机是个体在外界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认知需求D. 关注内在动机
10 .( D )认为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儿童在记忆搜寻过程中提取相关信息的可能性。
A .形式训练说 B .相同要素说 C .经验泛化说 D .认知迁移理论11. 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影响不同,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哪种归因( C )
A .能力归因 B .难度归因 C .努力归因 D .运气归因12.教师的成长经历不同的阶段其中( C )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A .关注生存 B .关注情境 C .关注学生
13 .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断事物 ,不善于获取社会信息 ,不受外界信息的影响。其情感表现为自信自理 ,勇于挑战 ,争斗性强 ,不善与人交往属于( C ) 类型的学习者。
A. 整体型 B. 场依存型 C. 场独立型 D .分析型
14.对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C )
A .创造性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B .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C. 智力越高,越有创造性
D .低智力者创造性必低
三、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8 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答对一项得 0.5 ,分答错不得分 )
1.20世纪 60-70 年代的成熟期, 在这个时期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日趋集中,影响比较大的教育研究有( B C )
A. 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B. 布鲁纳课程改革
C.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研究 D. 弗洛伊德的理论
2. 提行为主义程序教学的原则包括( ABD )
A .小的步子 B .积极反应
C .固定步调 D. 及时反馈
3.行为主义教学方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有( ABD )A .程序教学 B .行为塑造 C .发现学习 D .行为矫正4.下列属于认知学派学习理论的包括( ABD )
A. 苛勒的顿悟说 B.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C. 桑代克的联结说 D.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论述如何才能促进学习时强调( A B C D )A .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B .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C .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
D .从做中学倒车入库技巧
6. 归因理论提出,人们通常从以下几个纬度进行归因,这几个纬度分别是( ACD )
A 、稳定性 B 、积极性 C 、原因源 D 、可控性
7. 大脑两半球功能是不对称的,关于左、右半脑表述正确的是( ABD )A. 左半球从事语言性工作处理连续性信息
B. 右半脑擅长知觉技能处理同时整体性信息
C. 知觉技能、面孔、音调、情绪识别表达、空间技能主要和左半脑有关D. 右脑为优势半脑的幼儿其创造性思维特点比较明显8. 小学阶段师生关系的特点( BC D )
A. 学生对教师的向师性极强
B. 师生关系不稳定
C. 师生关系相对简单
D. 师生关系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
四、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 4 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学 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行为目标:是指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
3.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 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4.创造力(创造性):个体产生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五、判断题 (本大题共 8 题,每小题 1 分,共 8 分)1. 经典条件作用可表示为公式 S— R,操作性条件作用可表示为公式 R— S。
( √ )
2. 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其他类似最初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称为分化。( ×)
3. 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强化安排初期是连续强化,中期:固定间隔,后期变化比率强化( √ )
4.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 × )5. 动机最佳水平与任务的难度成正比。 ( × )
6. 从总体学习效果来看, 发现学习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好或者更坏 .( × )7. 掌握学习的假设前提是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相应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学会学校里的科目。 ( √ )
8. 意义学习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过程。 ( √ )
六、简答题 (本大题共 5 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答:(1)关注教与学两方面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1.5 分)(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兴起。 (1.5 分)(3)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1.5 分)(4)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研究。 (1.5 分)2 .简述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答:(1)知识观— — 知识是生成,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种解释、 一种假设, 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知识的获取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生成的 (1.5 分)
(2)学生观— — 主体性,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 合作学习 (1.5 分)(3)学习观— — 主动建构,强调新旧知识交互形成新的认识 (1.5 分)(4)教师观— — 支持者、合作者 (1.5 分)
3.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意义?
1)有助于我们从多个角度、多个水平、多个层次去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问题。
2)知识(记忆)不是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必须努力帮助学生达到更高水平的认知目标。— — 智慧技能
3)教师不仅要考虑认知领域目标的实现, 还有考虑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的实现。
4)提出情感是一个价值标准不断内涵的过程, 对情感发展的连续描绘为情感教学提供了方向和途径,强调情感教学是各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4.简述如何开展班集体建设?
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1 分)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1 分)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1 分)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 分)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 分)
(6)提高班级凝聚力( 1 分)
5、简述课堂纪律的维持策略?
答:(1)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 (1.5 分)
充分讨论,公共制定、少而精,正面引导为主、及时调整(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 (1.5 分)生动多变、节奏紧凑、流畅、维持团体的注意焦点
(3)注意做好课堂监控 (1.5 分)
民察秋毫、一心多用、关注整体、转换管理
(4)培养学生自律品质 (1.5 分)
理解规范及意义、自我调控、重视集体舆论和集体规范作用六、论述题 (本大题共 1 题,每小题 12 分,共 12 分)1 .论述如何激发培养小学生学习动机?
答:(一)激发维持外部动机 (3 分)
1 、表达明确的期望
2 、提供明确、及时、经常性的反馈
3 、合理的运用外部奖赏
4 、有效的表扬
5 、适当的开展竞赛
(二)激发维持内部动机 (3 分)
1、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
2、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创设问题情境、提倡发现学习等
3、设置合适的目标
(三)成就动机训练与归因训练 (3 分)
(四)消除无力感与增强效能感( 3 分)
(每点适当展开论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