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教学三轮行动研究内容
苏轼诗词教学三轮行动研究内容
一个旷世奇才,士大夫心仪神往的人格典范,民间妇孺喜闻乐道的豪士雅客,有一派刚直不屈的执着风节、一颗善于解脱的智慧心灵这就是苏轼,他的身上包含了最大限度的人性的丰富性,我们要了解他,只知其背后的故事还远远不够,只有走进他的作品,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真正地了解他。作为北宋一代文豪,苏轼在文学、艺术上都有颇深的造诣,在古代文坛上享有颇高声誉,并且其精神内涵也传至,在世人中有着很深的影响。在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苏轼的作品,如小学阶段的《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和初中阶段的《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虽老师在授课时会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但学生对于苏轼生平的了解也大多是零碎式的汲取,认识也很单一且只停留在表面,很难形成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是什么
武庚纪大结局基于这样的情况,我决定在六年级开展一次有关苏轼的专题课程,在学完了六年级课本里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后,以此作为导入,将初中教材里涉及的有关苏轼的、且是苏轼人生中几个重要节点的诗词筛选出来,在做好小初衔接的同时,进而培养学生在语言、思维
、审美等学科核心素养。基于这一认识,我设计了“几度浮沉守初心”——“走进苏轼”项目式学习。
教学内容:
本专题的教学内容包含《江城子·密州出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自题金山画像》四大篇目。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其人其事。
2、锻炼学生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和组织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苏轼诗词名篇,汲取其诗文丰富的文学内涵、文化内涵和哲理内涵,学生能感悟并学习苏轼豁达乐观,宠辱不惊的精神品质。
4、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梳理学习和思考收获,以写作和演讲的方式表述自己对苏轼的评价。
驱动问题与任务:
驱动问题:苏轼有着怎样独特的人格魅力?
驱动任务:
1、书面呈现:
(1)在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后,结合历代名家对其的评价,请提笔为苏轼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评论,表明你对苏轼的看法。
(2)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对苏轼的四篇诗文进行合作探究,并完成任务单上的引导题。
2、口头呈现:分享苏轼人生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
3、综合任务呈现:根据每组的探究内容,需在密州、黄州、儋州三地分别拟建一所“东坡文化纪念馆”。请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纪念馆的设计图。设计内容需包括:选址原因、展馆分布及分类,馆藏内容等,且在需将在“书面呈现”部分里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自然、有机、
恰当地融入各分馆的设计中。并在最后一节课召开“新闻发布会”,汇报设计及小组合作收获和反思。
提供分层学习资源:
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每个人在此次项目中都能各得其所,各施其才,我为学生们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学习资源。
1、背诵文本:
《江城子·密州出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自题金山画像》
2、必读资料:
奖品
苏轼年谱(老师整理)
苏轼名句汇编(老师整理)
适合老人的礼品
央视苏轼纪录片之《雪泥鸿爪》《一蓑烟雨》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第八讲、第九讲《苏轼》
3、拓展资料(选读):
江小英《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节选)
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
天气变冷朋友圈说说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节选)
意公子《大话中国艺术史》之《一般一般,天下第三——苏轼<黄州寒食帖>》
教学阶段一知苏“事”
设计了以下具体活动:
1、分发有关苏轼故事的小卡片,学生阅读,并相互之间交换卡片,分享讨论。在选择故事题材时,我筛选了苏轼不同人生阶段的轶事,如考取功名,与陈希亮、王安石的恩怨,与
佛印、黄庭坚等人的交往,美食故事,被贬时光等,意在让学生看到更为一个丰富、多面的苏轼,他才高八斗、幽默机智;他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仍心系苍生,他有过年少不羁,但也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学会了谦虚自省;面对人生谷底,他也有过彷徨迷茫和无助,而并非一味地乐观豁达。
2、口头表达:你解到的故事反映了苏轼哪些品格?请一些同学来分享故事,表达观点,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3、出示苏轼人生轨迹曲线图,提问学生在刚刚了解到的故事里,有哪些事发生在苏轼被贬,正处于人生困境之时?从中你又看出了苏轼怎样的精神品质?在这一环节,学生们能感悟到苏轼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落魄边荒,荣耀时没有盛气凌人,艰辛时也没有卑躬屈膝的人生态度。
4、观看央视苏轼纪录片第一集《雪泥鸿爪》,进一步了解苏东坡从闻名天下的大文豪到阶下囚的人生转折。
5、完成任务一:为苏轼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评论,表明你对苏轼的看法。同时还推荐了一
些视频及文字资料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作为本阶段学习的拓展延伸。此阶段的任务用时较短,用2课时,1天时间完成。
教学阶段二品苏“文”
林语堂称苏东坡:“一个旷世奇才,士大夫心仪神往的人格典范,民间妇孺喜闻乐道的豪士雅客,有一派刚直不屈的执着风节、一颗善于解脱的智慧心灵。”苏轼的身上包含了最大限度的人性的丰富性,我们要了解他,只知其背后的故事还远远不够,只有走进他的作品,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真正地了解他。为引导学生探寻苏东坡的至情至性我设计了以下具体活动:
1.小组合作研读文本
借助注释、工具书等资料,自主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自题金山画像》四篇作品,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及时提出,扫清阅读障碍。要求批注、作阅读笔记、揣摩诗中情感,用曲线图表示这几首诗词里作者的情感变化,并说明是通过诗词中哪些语句判别出作者感情的,最后通力合作完成引导题。
在引导题的设置上,我采用了分层设计,体现差异化,旨在让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充分发挥每个人都能动性。
2.观看央视苏轼纪录片第二集《一蓑烟雨》,了解苏东坡在黄州苦难中如何自我超越。
2022年中秋节祝福图片小组内讨论交流,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发表分享观点。此阶段的课程所耗时间稍长,不仅需要老师课堂上的引导,还需要学生课后的探讨和资料的搜集,用了3课时,整个过程用2天时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