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市场回顾与展望
Review and Forecast of Funds Market
研究发展中心 曹朝龙
一、XX年基金市场回顾:市场发展和制度建设全面推进
1.开放式基金全面超越封闭式基金
XX年,基金公司数量和基金市场规模都得到大步扩张。截止10月底,XX年共有11家新的基金公司开业,正在筹建的基金公司共15家,至此,我国已经开业或筹建的基金公司总数达到了47家。在大批新基金公司开业运营的同时,基金的发行也承接了2002年下半年以来的良好势头,各基金公司纷纷推出自己新的开放式基金产品,基金的发行不但没有了时间上的“冷”“热”区分,而且往往是多只基金同时密集发行。截止10月底,XX年新发的开放式基金总数达到38只(包括系列基金中的子基金,以下同),其中,已经正式募集成立的基金33只,首期募集份额总计535亿份。
经过XX年的发展,开放式基金在基金数量、募集份额和市场规模等方面全面超过了封闭式基金,标志着我国基金市场进入到了以开放式基金为主导的新阶段。截止10月底,开放式基金(包括正在发行的基金)总数已经上升至55只,其中,正式成立的49只,首期募集份额超过1100亿份,远远高于54只封闭式基金817亿份的募集份额总和;净值方面,截止XX年9月底,公布第三季度投资组合的开放式基金共36只,基金净值总额为584亿元,另有9只开放式基金已经成立尚未公布投资组合,其首期募集额为214亿元,两项合计,开放式基金的净值总额达到798亿元,也超过了54只封闭式基金759亿元的净值总额。
2.封闭式基金陷于艰难境地
与开放式基金跨跃式大发展形成鲜明对照,封闭式基金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艰难困境,不但基金的发行市场成了一潭死水,基金的二级交易市场也是冷清异常。截止XX年9月底,上证综指上涨%,而54只封闭式基金同期的市值平均损失达%,基金的平均市场交易折价率则由年初%大幅上升至%。
从基金业绩来看,应该说,封闭式基金在2003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截止9月底,54只封闭式基金的净值平均增长%,基金的净值增长不仅远远超出股市大盘,也要好于去年
成立的15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同期%的平均净值增长率水平。然而,基金净值增长的良好表现并没有能够阻止二级市场上基金价格的持续下跌,基金的市场交易折价率更是达到20%以上的罕见水平。
微博营销活动>失落非主流封闭式基金市场此种恶劣状况的形成,既有基金市场理性投资扭曲的因素,也有基金业绩差异扩大引发二级市场走势分化加剧等的影响,而更为重要的则来自内生于基金管理过程中的体制性因素。在开放式基金成为市场发展主流的新形势下,为加强竞争,各基金公司的资源和人才都向开放式基金集中,封闭式基金正日益走向“边缘化”的窘境,而且,由于运作机制的不同,在开放式基金得以频繁推出现金分红以吸引投资者的同时,投资者对封闭式基金进行“利益输出”的担忧不断加剧。如基金2003年中报显示,虽然54只封闭式基金净值平均增长率取得了%的不错成绩,但是基金在上半年所实现的平均净值收益率却是%,共亏损亿元,而一些业绩较好的开放式基金则通过多次的现金分红,基金净值的增长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3.基金产品得到极大丰富
2003年,基金市场的产品创新进一步深化,伞型基金、行业基金、保本基金等成熟市场流
行的基金品种纷纷涌现,同台竞争。自2003年2月,国内第一只伞型基金和第一只行业基金——湘财合丰行业系列获准发行后,截止10月底,已经发行的系列基金达到了9只,涉及各类子基金24只,而酝酿已久的第一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险增殖基金也于5月正式推出,最终募集份额达亿元,创出开放式基金首期募集份额的最高记录。另外,货币市场基金也在银行与基金之间的竞争中快速推进。在被动投资的基金品种上,不仅实行被动投资策略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上升至4只,投资标的指数达到了3种,分别为上证180指数、深证100指数和新华富时中国A200指数,而且,以中信全债指数为投资标的的第一只采取被动投资的债券基金,即长盛中信全债指数增强型债券基金也于10月正式成立。
4.价值计算机考研方向投资引领市场
2002年以来基金投资理念的更新和持仓结构的调整,使得基金的投资在2003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半年由汽车、银行、钢铁等绩优大盘股所带动的局部上涨行情中,基金所采取的相对集中的价值投资策略使得基金净值出现快速增长,在同期上证综指上涨%的情况下,54只封闭式基金的净值平均增长%,15只去年成立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平均涨幅也达到%,其中,封闭式基金中净值增幅最大的基金兴华,基金净值的增幅为%,
而开放式基金中净值增幅最大的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基金的净值增长率更是达到了%。基金投资上的成功,在重塑基金业“专家理财”形象的同时,也促使其他奉行旧有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的市场力量进行深刻的反思,以行业和公司研究为基础的价值投资正日益风行。在这场关乎未来长远发展的转变中,基金成了当之无愧的先行者和推动者。
5.国际化进程大步踏进
分数的意义练习题自2002年10月招商基金管理公司拔得头筹,成为首家正式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后,截止2003年10月底,正式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已上升至5家,3家合资基金公司处在筹建之中,5家已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全部发行并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涉及基金11只,占新发基金数量的31%,募集基金总份额176亿元,占新发基金首期募集总额33%。
赵一涵微博除了与国内机构直接合资设立新的基金公司外,外资在参股已有的基金公司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2003年9月,荷兰银行通过股权转让方式参股湘财合丰基金管理公司的方案得到证监会的批准,10月,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MBO)通过增资方式参股富国基金管理公司的所有手续办理完毕,正式成为富国基金管理公司6大并列股东之一。
在基金的投资市场上,随着QFII的进入,部分QFII机构也开始尝试着进行基金的投资,其投资范围涵盖了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而博时裕富基金在8月接受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的千万定单,则使得该基金成为QFII开放式基金投资的第一单,其后的9月,长盛中信全债指数增强型债券基金也获得QFII的认购,成为获得QFII投资的首只债券基金。
6.股权变局扑朔迷离
在“1+1”的制度约束下,出于对外合资、或者从建立金融控股集团的高度构建自身具有控制地位的基金公司等考虑,券商在基金公司之中的股权转让活动频频发生,10家老的基金公司几乎全部卷入了这场缤繁复杂的股权变局之中,部分基金公司的经营甚至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旗下基金的业绩则出现了大幅度地下滑。对此的例子,前有2002年鹏华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层调整事件及其后业绩的急速下降,后有今年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的业绩变脸以及4名基金经理最终地集体出走。
进入2003年下半年,基金公司的股权转让开始逐步明晰。截止10月底,南方、嘉实、华夏、国泰和富国等5家基金公司的股权转让和调整方案得到确认实施,南方证券、广发证券、华夏证券和宏源证券分别从南方、嘉实、华夏和国泰等四家基金公司中退出,股权转
让后,华泰证券、中煤信托投资公司、西南证券和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分别成为南方、嘉实和华夏等三家基金公司新的第一大股东。富国基金管理公司则因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的增资入股而转变为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7.基金立法终成正果
2003年10月28日,历经四年三次审议经百余处修改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经全国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2004年6月1日起施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的第二部法律。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相比,《证券投资基金法》关于基金职能定位、基金公司设立主发起人和基金托管人范围的放宽、取消基金投资的部分比例限制、增加基金类型转换相关条款以及增加基金持有人话语权等方面的规定与调整,对扩大基金市场参与主体,促进基金业的制度创新,更好地维护持有人权益等将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公司型基金、基金公司的委托理财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法》也为其发展留出了法规上的余地,规定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而对于争议较大的开放式基金融资、私募基金等问题,《证券投资基金法》则采取了回避的做法。
二、2003年基金市场展望:扩张和创新仍是主旋律
1. 市场扩张仍是主线
2004年,基金市场规模仍将延续2003年的快速扩张态势。在基金公司不断新设,各基金公司完善自身产品结构等的双重推力下,开放式基金的发行仍将会横贯整个2004年,而且,随着《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实施,更多的商业银行也将加入基金托管和销售的行列,使得目前制约基金发行的代销“瓶颈”得到一定程度地缓解,而基金产品的丰富与市场细分的深化,讨论中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最终获批与发行,以及保本基金运作机制和制度的完善等,都将对基金的发行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2004年,新发基金数量和市场筹资规模都将保持大幅度增长的势头。
2. 市场创新加快推进
《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与实施,为基金市场的产品与制度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契机,2004年,围绕《证券投资基金法》所进行的创新活动将不断涌现。在封闭式基金市场上,基金持有人要求改善封闭式基金管理与运作的呼声不绝于耳。《证券投资基金法》为基金的类型转换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此,关于封闭式基金转型的探讨将进一步深化,而对基金转型的实际操作也会不断清晰,甚至出现首例封闭式基金转型案例。在基金产品的设计上,
随着基金部分投资比例的取消,基金产品设计的空间得到大大的扩展,一些基金产品,如指数基金等的设计将可依照原本意义上的特征和要求进行设计,而现有产品中不符合产品特性要求的内容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
3. 基金营销更专业、更系统
经过4年来的发展,开放式基金的销售开始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一些基金公司在丰富自身产品结构的同时,越来越注意通过对基金公司整体形象的刻画和宣传,提高基金公司产品整体的营销效果;部分银行、券商在自身代销产品增多的情势下,也通过各种基金咨询服务为客户提供合适的基金产品;而市场上各种基金评级的竞争和独立的基金评级体系的完善与成熟,以及呼声越来越高的专业基金销售公司成立等将不断推动基金咨询与销售的融合,促进基金销售向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深化发展。
三、2004年基金市场投资策略
1. 封闭式基金投资:把握基金业绩与制度创新机会
2003年,封闭式基金二级市场上的交易活动显得异常冷清,其间虽然也随股市出现过几次
全面地上涨,但是不大的涨幅随之即消失在市场的快速下跌中,进入下半年后,两市基金指数更是走出了单边持续下行的走势。二级市场走势与基金业绩的严重偏离,使得封闭式基金的市场交易折价率大幅上升。截止2003年9月底,在封闭式基金净值平均增长%的情况下,基金的市值平均损失却达到%,而基金的平均市场交易折价率则大幅上升至%。
黄州快哉亭记单个基金之间走势的分化构成了基金交易市场上的另一大特点。2003年股市的局部行情加速了基金之间业绩的分化,对此,市场显然作出了积极的反应,部分业绩靠前、单位净值较高的基金,其市场交易折价率并没有出现大幅度地上升,如华夏的基金兴华和基金兴和、易方达的基金科汇和基金科翔、以及基金融鑫等,这些基金二级市场价格也都取得了不小的涨幅,而业绩相对落后的华安、富国、鹏华、银华等基金公司所管理的基金,其市价跌幅和折价率升幅都比较大。
结合2003年基金市场走势,在未来以开放式基金为主导的市场上,以及存在于封闭式基金管理中的制度弊端没有得到切实改善的情况下,封闭式基金的高幅折价交易仍会长期存在,然而,这样的判断并不是意味着封闭式基金的市场交易会长期维持在目前平均折价20%以上的水平,回顾封闭式基金的历史折价水平的走势,1999年股市大涨时基金的折价
幅度也曾达到20%以上,如果说基金在1999年时的高幅折价反映了投资者对基金资产变现能力的担心,如今的高幅折价同样也折射出投资者对基金共同持有少数大盘股而取得的净值增长有效性的疑虑。随着基金交易的进行以及股市环境的变化,封闭式基金目前的高幅折价也将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从而给基金市场的投资带来难得的机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