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二十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西周实行“策名委质”制度,即臣子一旦经由周王“册命”便与王建立了“仇匹”关系,须将身心俱付于所命之王,除非之后王进行“申命”。这一制度( )
A.巩固了西周的政治统治 B.完善了宗法分封制度
C.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形成 D.维护了集权专制体制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西周“策名委质”制度强调臣子要紧紧依附于周王,这强化了君臣的依附关系,巩固了西周的政治统治,故选A项;“策名委质”制度同宗法分封制度无关,故排除B项;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故排除C项;集权专制体制形成于秦朝,故排除D项。
2.在今南京、绍兴等地的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不少铁农具;在江西、湖南也相继出土了东汉铁农具,有锄、铲、锸、斧等。湖南出土的东汉铁农具有锄、锸、斧等;三国时期桂阳郡
的耒阳县(今湖南)“出铁石”,设“铁官”。这反映了东汉至三国时期( )
APP STORE无法连接是什么原因A.江南精耕细作农业的确立 B.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
C.南方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D.江南铁犁牛耕方式的成熟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在东汉至三国时期,铁农具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这说明南方农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故选C项;“江南精耕细作农业的确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东汉至三国时期南方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没有体现出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是以隋唐时期曲辕犁的问世为标志的,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3.唐朝后期,御史台台司负责传递部分公文,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监督职能,分掌尚书省部曹的部分具体政令权和事务权,但对国家主要常务没有裁决权。据此可知,当时( )
A.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B.御史台成为国家行政机构
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御史台呈现政务官的倾向斗地主级别
【答案】D
【解析】御史台是监察机构,但同时又“负责传递部分公文,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监督职能”“分掌尚书省部曹的部分具体政令权和事务权”,这说明御史台在职能和权力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政务官化倾向,故选D项;虽然材料强调的是御史台的行政化趋势,但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御史台成为行政机构的说法又夸大了其影响,排除A、B两项;材料并未提及御史台的变化,也没有提及其他监察机构的情况,所以由此得不出监察体系不断完善的结论,排除C项。
4.北宋时期,四川煮盐的工匠“皆是他州别县浮浪无根著之徒来此佣身赁力”。通常情况下,他们能“与主人营作”,但一不如意,则“党哗噪,算索工值”,离“主人”而去。这反映出宋代手工业中( )
A.雇佣关系较为稳定 B.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
C.官府监管作用缺失 D.工匠经济地位有了提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手工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宋代四川煮盐业的工匠皆是他州别县浮浪无根著之徒,他们一不如意,就离主人而去,这表明在当时的手工业中,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故选B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官府监管的信息,排除C项;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5.据《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一书统计,清代前期我国内河航运里程已有5万公里以上,沿海航线1万公里。新疆、蒙古与内陆的贸易也有大规模的发展,山西商人开辟的从蒙古草原直抵俄罗斯的北疆陆路贸易线亦达万里之遥。这表明,清代前期( )
A.高效农业生产已经形成 B.城乡网络体系相当完善
C.商业贸易方式不断变化 D.商品流通范围日益扩大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清代前期,我国内河航运里程已有5万公里以上,沿海航线1万公里,
说明国内内河航运体系的发达和商业贸易范围的扩大;新疆、蒙古与内地的贸易也有大规模的发展,山西商人开辟的从蒙古草原直抵俄罗斯的北疆陆路贸易线亦达万里之遥,说明随着版图的扩大,周边贸易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故选D项;A项中的“已经形成”表述绝对,排除A项;城乡网络体系与材料中的贸易范围不一致,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商业贸易方式的问题,排除C项。
6.1898年,德国同清政府订立《胶澳租借条约》,规定德国获得修筑山东境内两条铁路的权力;清政府如需借助外国在山东境内开办工程时,应优先考虑德国商人。这表明当时( )
A.列强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 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重要手段
C.列强积极维护清政府统治 D.瓜分中国已经成为列强的共识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德国通过与清政府签订条约,在中国境内修筑铁路,进行资本侵略,这说明当时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重要手段,故选B项;列强在华
利益并不一致,排除A项;列强的行为瓦解了清政府的统治,排除C项;列强在当时并未对瓜分中国达成共识,排除D项。
7.1933年,我国工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而农业占到了60%。另据估计,1933年全国商业人员约1171万人,是当时工厂职工人数的24倍,商业资本约为工业资本的10倍。这可说明当时中国( )
A.工业发展极为不平衡 B.工商业的殖民化倾向
C.城市化动力存在缺陷 D.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工业化程度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城市的经济功能还是多以商业贸易为主,而工业化是当时推动城市化的最大影响因素,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城市化动力的缺陷,故选C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工业和商业资本的比重,未反映工业结构,由材料得不出工业发展极不平衡的结论,排除A项;工商业的殖民化不会直接影响中国近代工厂职工总体人数和商业资本比重,排除B项;西方经济危机与材料所述现
象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
8.1936年7月,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指示,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共同纲领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当表示愿意与国民党“在普选基础上为建立统一的民族的中华民主共和国而斗争”,而且中共“应该作为共同抗日战线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季米特洛夫这一指示( )
A.确保了中共抗日的领导地位 B.加强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C.有利于促成国共两党的合作 D.突出了共产国际的重要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国共两党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季米特洛夫要求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故选C项;“确保了”表述绝对,排除A项;该指示未讲到根据地建设的问题,排除B项;该指示未突出共产国际的重要性,排除D项。
9.下表所示为1840年与1894年中国生丝销售价值估计比较。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单位:万关两)
生丝出口值 | 生丝内销值 | 制丝总收入 | |
1840年 | 202.17 | 864.83 | 1165.06 |
1894年 | 2728.01 | 2438.13 | 5640.91 |
A.外贸入超局面得以扭转 B.列强资本输入规模扩大
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增强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1894年相较于1840年前,无论是生丝出口值、内销值还是制丝总收入,均有大幅增加,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农业商品化趋势增强,故选D项;近代中国入超局面一直没有改变,排除A项;生丝的出口或内销值的变动并不能说明列强资本输入规模扩大,排除B项;生丝内销值增多并不意味着这些生丝是近代民族工业消耗的,排除C项。
10.1879年,一位名为王之春的官员在游记里用新式钟点来记录他的日常活动。19世纪90
年代出版的《老残游记》、《海上花列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通俗小说中的人物,都已经在使用新式钟点计时。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列强对华文化侵略加剧 B.新式生活方式日益扩散
C.市民阶层的生活奢侈化 D.工业制造能力进步明显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19世纪80~90年代,普通人的社会生活受到新式钟点的影响,这表明新式生活方式日益扩散,故选B项;使用新式钟点来记录生活并不属于文化侵略,排除A项;使用新式钟点来记录生活并不意味着生活奢侈化,排除C项;新式钟点并一定都是由中国自己制造的,排除D项。
11.下表为1949~1957年新中国建制市统计表(单位:个)。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 1949 | 1950 | 1951 | 1952 | 1953 | 1954上线提醒 | 1955 | 1956 | 1957 |
数量 | 136化妆品排名 | 144 | 153 | 159 | 164 | 165 | 164 | 174 | 满分记叙文176 |
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助推城市发展
C.国家重视城市规划 D.工业建设影响城市布局
【答案】B
【解析】解读表格可知,1949~1957年我国建制市呈上升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根据表格信息,无法判断城市规模大小,故排除A。
12.1953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国庆纪念办法中规定,县以上中小城市都应举行纪念会,农村可根据情况以乡或村为单位举行适当范围的众集会。这一做法旨在( )
A.恢复社会经济 B.促进民生建设 C.建构政治认同 青蛙王子的故事D.重塑民族精神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1953年国庆前,政府要求各地举办国庆纪念活动,这有助于建构政治认同,故选C项;1953年恢复经济的工作已经完成,故排除A项;举办国庆纪念活动并不属于民生建设,故排除B项;这一措施与重塑民族精神无关,故排除D项。
13.20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亚非团结自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重申了中间地带的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新形势,进一步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理论;进入20世纪70年代,又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看法。据此可知,的外交策略( )
A.充分预判多极格局演变的复杂性 B.基于对世界政治形势的客观分析
C.表明国际军事安全形势的严峻性 D.受到不结盟运动出现的深刻影响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其对世界局势和国际力量的判断,由中间地带到两个中间地带,再到三个世界的划分,充分体现对世界政治形势的客观分析,故选B项;材料中未提出多极格局演变的复杂性,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国际军事安全形势的严峻,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不结盟运动尚未出现,排除D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