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魅力辽宁七年级《多元汇聚的历史瑰宝》 | |
背景分析 | 七年级的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对自己身边的地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教学中可通过丰富的文物照片和具有感染性的言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他们带入到教师营造的历史氛围中,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历史的相关技能,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辽宁地区在我国古代的历史沿革,了解辽宁的重要遗址、文物及相关史实。认识遗址文物在研究地方历史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文物知识的简要介绍,提升从文物入手探究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加深对辽宁地方历史的客观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乡土历史的讲解,增强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增进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 |
评价设计 | 本课主要采用猜想实证法、模拟感悟法和合作探究作为主要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文物,发现有效信息,对自己所观察的事物提出相应的问题,给予问题大胆猜想。针对自己的猜想学生通过信息搜集、对比分析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给自己的猜想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解释。 | |
教学过程 | 教师:上课!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厨房家电品牌教师:请坐! 出示课件:考古相关组图(1) 教师:看到这些图片,大家能够猜测出他们在做什么呢? 学生:考古 出示课件:生活中与考古相关组图(2) 教师:考古在近几年,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门词汇。有畅销书、有影视作品、有电视节目,更有新闻热点。而这些,又让我们把它同“盗墓”“神秘”“惊险”“恐怖”“穿越”“刺激”“科幻”等等标签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师:考古,仿佛焕发了无限的能量。其实真正的考古过程即不像艺术作品那样神秘恐怖,也没有那么枯燥乏味。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考古! 出示课件:“发掘记录表”(专业版) 教师:这是一张真正的考古发掘记录表,里面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和所要填写的内容,有些只有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结果。于是,今天老师为大家简化了一下发掘记录表。 出示课件:“发掘记录表”(学生版) 教师:我们今天主要探索的是辽宁境内的三处遗址,请各位同学在跟随老师了解遗址文物的过程中,详细记录相关内容,填写你的发掘记录表,最后在“发布会”上向其他同学展示。考古地点,我们的家乡——辽宁。出发! 出示课件:辽宁地图——全图 教师:这是一张中国地图,辽宁的位置在我国的东北。它不仅是文明的生长点,还是文明的交融点,更是文明的汇聚点。让我们一同通过对遗址的挖掘,通过对文物背后历史的解读,来了解其中的含义。 1.生长点 教师:让我们着眼于辽宁西北部的——朝阳市,走进第一处遗址——牛梁河遗址。 出示课件:辽宁地图——朝阳——牛梁河遗址 出示课件:牛梁河遗址局部照片——祭坛、墓穴 教师:这是著名的牛梁河遗址,同学们猜测一下,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照片中的区域应该用于做什么的呢? 学生:…… 教师:照片为遗址的局部,左侧为祭坛,右侧为墓穴,可见照片中的区域为祭祀的公共活动场所。遗址中最为重要的文物出自于遗址的另一处——女神庙遗址。 出示课件:牛梁河遗址局部照片——女神庙 教师:这一处地方当初挖掘的时候,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照片。 出示课件:红山女神陶俑出土照片 出示课件:介绍红山女神视频 教师:以上介绍中,大家有没有注意红山女神像的眼睛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学生:玉石…… 出示课件:牛梁河遗址其他玉器 教师:提到玉器,牛梁河遗址还出土了许多。 出示课件:七件玉器 教师:作为一名考古者,当你看到这些玉器的时候,你能猜测出它们分别戴在人身上的什么部位呢? ◆活动一:猜测玉器所在部位。 教师:下面让我们揭晓答案。 出示课件:玉器原来位置 教师: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冢台中部大墓——该墓葬于1991年6月发掘,据报告记载,墓主为一35-40岁女性。随葬品均为玉器,一共七件。墓主颈部,斜口筒形器(以前叫马蹄形器)2件。管状器1件,出土于墓主右侧胸部。镯2只,出土于右腕部和左腕部。珠(管)2件,柱状体,束腰,两端内凹。一件出土于墓主颅骨右侧,一件出土于墓主颈部的斜口筒形器上。 广州饰品批发市场以上发现说明了什么呢? ◆活动二:猜测玉器随葬品说明什么。 出示课件:1. 玉器是古人喜爱的玩物与饰品 2. 墓内只葬玉器,形体硕大,选料精细 学生讨论回答:…… 建怎么操作教师:玉器体现了我国古人的智慧,独具匠心的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有“君子不故,玉不离身”的说法。下面我们一同来看几组辽宁地区出土的玉器。 出示课件:辽宁的其他玉器 教师:秦汉时期,辽宁属于辽东、辽西和右北平三郡管辖,东汉末年开始,公孙氏割据辽东,曹魏、西晋短暂统一北方,后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而这一时期,也正是辽宁地区农牧文化交融的高峰期。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后建立契丹政权,就是后来的辽国,在此过程中,阿保机得到萧氏的帮助,从此耶律氏与萧氏就成了辽代的统治集团。叶茂台辽墓出土的文物有数千件之多,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这一件。 2.交融点 教师:在辽宁地区,具有农牧文明交融的例证。 法库叶茂台墓出土的这一文物,大家猜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又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大家思考一下,此壶本为陶瓷制成,为什么制作的像皮革缝制的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通过下面一段视频资料,让我们到答案。 出示课件:介绍鸡冠壶视频 教师:哪位同学总结一下你的答案,为什么要做成皮革缝制的造型呢? 教师:从叶茂台出土的墓志得知,此处是辽代萧氏的家族坟地。鸡冠壶又被称为皮囊壶,它的皮条样式是契丹祖先马背生活上的印记。汉族陶瓷工匠来到北方大量烧制这样的瓷壶。鸡冠壶的产生可以说是各民族互相学习的缩影。 出示课件:各鸡冠壶 教师:辽代鸡冠壶釉常见为白釉、黄釉、绿釉,酱釉最为稀少。纹饰主要有皮条类纹和牡丹纹两类,辽代受到唐代社会崇尚牡丹的习俗。辽代鸡冠壶中晚期开始装饰牡丹纹。这也是辽宁地区民族交融的例证。作为民族交融例证的还有这样一件文物。 出示课件:步摇图片 教师:大家来猜测这一文物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出示课件:朝阳北票——冯素弗墓遗址 教师:它来自于十六国时期北燕贵族冯素弗墓葬遗址。步摇是一种汉族妇女的首饰,史载鲜卑慕容部因爱戴步摇冠,被诸部称呼为步摇,步摇的发音在当时接近慕容,因此得名慕容。这些都成为魏晋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交融的有利见证。冯素弗墓还出土了一件更有名气的文物,它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就是这件步摇。 3.汇聚点 出示课件:马镫图片(文物) 教师:大家来猜测这一文物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马镫的出现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马镫是由鲜卑人发明的,而对马镫的改进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则是起家辽西的慕容鲜卑。 出示课件:《国家宝藏》——介绍马镫视频 教师:鲜卑人不但发明了马镫,还配有新式木质马鞍桥、马肚带、和保护马腹的“障泥”。完备的马具使骑兵的双手被解放出来,可以拿着武器进行厮杀,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马战。人类战争史真正迎来了骑兵无敌的年代。 教师:在东晋、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偏居于辽西的弱小的慕容鲜卑放很快发展壮大起来。发展成为逐鹿中原的强悍帝国,马镫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教师:与此同时,鲜卑人的马具又影响到辽东高句丽,并进而影响到朝鲜半岛南部以及日本。柔然人被北魏击败后,沿丝绸之路西迁至欧洲,并对当时的拜占庭帝国构成了严重威胁。于是,拜占庭国王对骑兵进行了大改组,特别强调必须使用铁制马镫,这是欧洲文献资料中第一次提到马镫。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马镫传入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以及传入欧洲的历史,感受中国马镫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的作用,产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素养。 教师:那么,还有哪些文物可以证明古代中外文明在辽宁大地上汇聚呢? 出示课件:绥中县三道岗海域——元代沉船出水文物 出示课件:绥中县三道岗海域——白地黑花龙凤纹罐 教师:元代的磁州在中原地区,依据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你能猜测出700多年前的这批瓷器运送的目的地可能是哪里吗? ◆活动三:猜测文物的去向。 出示课件: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学生(思考后回答):……国庆祝词 教师:考古学家猜测,该船当属环渤海西岸航线上从事国内贸易的航船,由直沽港进入渤海湾,驶向东北沿岸港口,中途遭遇大风浪搁浅沉没。三道岗沉船遗址是我国首次独自开展的大型水下考古项目,是我国水下考古学建立的一个标志。但通过路线图我们可以看到目的地也可以到朝鲜半岛或日本。 教师:我国古代,在辽宁地区中外交流的痕迹还有很多,比如 出示课件:朝阳北票——鸭形玻璃注(十六国) 出示课件:朝阳鲁善都墓——彩绘骑骆驼俑(唐) 出示课件:朝阳孙则墓——釉陶男昆仑奴(唐) 教师:当我们穿越古代辽宁的历史隧道置身于文物宝库中时,我们会深深地感受到辽宁历史文化的厚重灿烂。 模拟考古成果发布会 ◆活动四:通过模拟考古成果发布会,总结本节课内容。(安排1-3名同学,作为发布会代表发言,将自己在表格中的统计与大家分享。) 学生1:…… 学生2:…… 教师:我们辽宁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均有重要文物出土。 出示课件:时间线——辽宁文物(6幅) 教师:正是这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承载了辽宁的历史。辽宁地区不仅是中华文化源头的发源地之一,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也在这里相互交融,中外文明也在这里汇集,造就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并充满活力的辽宁历史文化。我们辽宁的博物馆有120余座,发现的文物有40余万件,各位同学可以利用假期时间从身边的辽宁省博物馆(课后研学)走起,去探究更多的文物,更多的辽宁乡土历史。本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 教学反思: 从日常生活入手,以学生常见的词汇导入新课。更加贴近生活。 简化考古的过程和记录表,把原来“高、大、上”的考古,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甚至可以尝试的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身边的考古,拉近与考古的距离。 探究工具仍然需要改进,需要更加有的放矢的设计。 三个主题的设置使课堂条理更加清晰,导出对应的墓主人 通过猜测玉器的位置,让学生对考古产生兴趣,开动脑筋,思考玉器的作用。 从细微处着眼,小内容引出大的主题,引发学生思考。 以冯素弗墓为线索衔接前后两个主题,突出文物承载的历史价值。团结就是力量的歌词 通过发布会的形式,一方面总结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引出其它文物。 从历史文物的考古发现,回到身边的历史博物馆,为课后的自我探究做好准备。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