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地外围乡村聚落旅游发展研究——以重庆市城口县兴隆村为例...
社会与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自然保护地外围乡村聚落旅游发展研究
——以重庆市城口县兴隆村为例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余月月
摘要:自然保护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但保护地的建立不是要将其完全与人隔离而进行保护。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对自然保护地加以利用,学界一直在进行探索。本文在对现有政策及相关保护地旅游发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城口县兴隆村案例,分析得出未来自然保护地旅游发展的重点应该主要是在自然保护地外围的乡村聚落地带,并且认为现在已有一部分的自然保护地外围乡村聚落正处于旅游产业集发展的孕育期,未来自然保护地外围乡村聚落旅游的发展应该是朝着旅游产业集发展的方向进行的。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促进自然保护地外围乡村聚落旅游产业集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乡村聚落;旅游产业集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又是公民游憩休闲的重要支撑,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是我国保护地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由于绝大多数保护地内都有世代生活的居民,如何在维护社区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生态保护是保护地管理难题。对此,我国积极借鉴国外经验,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保护地体制机制。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作为重点改革任务,为保
护地体制重构指明了方向。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文件明确了国家公园的地位,“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也为社区协调发展制度的构建提供了指导方向,“引导当地政府在国家公园周边合理规划建设入口社区和特小镇;鼓励当地居民或其举办的企业参与国家公园内特许经营项目”。2019年6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提出“制定自然保护地控制区经营性项目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特许经营制度,鼓励原住居民参与特许经营活动;将保护价值低的建制城镇、村屯或人口密集区域、社区民生设施等调整出自然保护地范围”。这一系列精准设计和高位推动,意味着社区参与和游憩利用方式的重大变革。居民聚集区的搬迁、入口社区的建设、经营方式的重塑将催生保护地外围乡村聚落旅游产业的聚集发展。本文以重庆市城口县兴隆村为例,通过分析保护地旅游发展路径以及保护地外围乡村聚落产业集发展的现状和优势,为其旅游发展提出策略,以期为实践探索提供理论指导。
一、重庆市城口县兴隆村概况及旅游发展现状
兴隆村隶属于重庆市城口县东安镇,兴隆村90%以上的土地位于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9个社区村落海拔高程和自然保护区的关系不尽一致,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均有分布。同时,全村主要村落位
于城口县最主要的两大旅游景区——亢谷旅游
景区和黄安坝旅游度假区之间。独特的地理位
置优势使得兴隆村成为了大巴山自然保护区黄
安坝一侧的天然门户。
兴隆村是传统的农业村,产业发展以农业
腾讯客服人工服务
种养殖为主,同时由于海拔及气候条件适合多
种地道药材生长,村内引进了云木香、独霍、
白苕等药材进行种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赏析目前,游客通常以自驾形式前往黄安坝风
景区游览,与其他地方不同,兴隆村是游客拉
动的旅游业发展。除此之外,兴隆村海拔较高、
气候温凉、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有利的避暑
条件也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客源。每年5——8
月不少游客常久住于兴隆村农家乐,与当地居
民同吃同住,可以说兴隆村以避暑旅游经济为
主的旅游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
二、自然保护地旅游发展路径选择
就目前的政策指向而言,我国国家公园不
是可以随意进入游玩的一般“公园”,更不是
一个利益驱动发展的景区,而是自然保护地体
系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但就以往经验而言,
“纯保护主义”显然是不被接受的,众多学者
在面临“保护”与“利用”二者的选择时,常
常将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与
旅游结合,是保护、也是利用自然保护地的一
种折中办法。那么,自然保护地的旅游应该走
向何种模式?如何发展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
的问题。
(一)自然保护地功能分区的划分方法
过去,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分区分为核
心区、缓冲区、试验区三大板块。这一分类方
螃蟹怎么养才能活得长久一些法有其一定的科学意义,但也有弊端,主要在
于核心区与缓冲区的界线模糊,导致管控要求
不明晰。而国家公园试点的功能区则分为严格
国庆节停售吗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科普游憩区。
自然保护地体制改革后重点有三大变化:新的
管理机构、新的分类体系和新的分区模式,实
现了自然保护地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分类保
压缩文件损坏护和分区管控。新的分区模式体现在“三区并
两区”的管控分区变化上。将国家公园和自然
保护区分为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核心保
护区实行严格的保护,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
制区在保护的前提下排除负面影响后,允许开
展合理的利用活动。通俗而言,核心保护区禁
止开展游憩活动,一般控制区在保护的同时,
可以有限制的游玩,更容易理解与操作。
(二)国家公园小镇的热潮
《总体方案》中特意提到“引导当地政府
在国家公园周边合理规划建设入口社区和特
小镇”,这是一次重大变革。同时,与国际的
自然保护地相比,我国保护地独有的特点在于
地理位置偏远,大多位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
聚居地等,近年来国家不断施行精准扶贫政策,
而在自然保护地外围的乡村聚落发展旅游,是
一个既保护生态、又实现边远贫困地区脱贫的
最佳选择。
说到自然保护地旅游发展,大众普遍认为
是在自然保护地内部发展旅游,其实,这只是
一种狭义的旅游。广泛意义上的自然保护地旅
线椒
游还应该包括保护地外围的村落,这些村落是
自然保护地的门户社区,如此一来便与国际的
很多国家公园案例接轨。同样,依据现有政策
的方向,对自然保护地的旅游提法大多为生态
旅游、自然教育、游憩体验等词藻。这就意味
着,未来自然保护地的旅游发展重点并不是、
也不应该是在自然保护地内部,而是在以自然
保护地为核心的外围村落等区域。
综上,未来我国自然保护地旅游发展的重
点应该在保护地外围乡村聚落的旅游发展,而
保护地内部主要是以发展科普教育、游憩体验
等为主,不会有大规模的住宿、餐饮等业态。
同时,自然保护地外围乡村聚落旅游的发展将
与国际上一些国家公园小镇一般,不断与国际
接轨、走向国际化。
三、自然保护地外围乡村聚落旅游产业集
化发展
探讨了自然保护地旅游发展的未来重点
应该是在自然保护地的外围村落。那么,这些
村落应该如何发展旅游,如何走向国际化与国
·21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