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分会发展史
一、学科发展概况
广东省是我国建立神经病学科最早的省份之一。1956年中山医科大学(原中山医学院)黄兆开副教授创建了我省第一个神经科,当时设病床25张,神经病学科专业人员9名。这是我省神经病学科的摇篮。
60~70年代,广州军区总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暨南大学华侨医院、第一军医大学、广州海军医院及部分地区及医院先后建立神经科,床位数由以前的25张,发展到350张,神经病学专业人员150名。至70年代末,广州地区市级以上医院以及佛山、韶关、湛江、汕头等地区医院都建立了以脑电图、肌电图为主的神经电生理实验室,并比较普遍地开展了脑血管造影等诊断技术,至此广东省神经学科建设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省神经科的发展突飞猛进,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专科建设不断加强 、神经病学研究所成立,使临床、教学、科研等水平快速发展。迄今为止,
全省各市、县级医院都有神经科专业人员,全省设有神经病学科的医院60多家,神经病学科专业人员1000多名,高级职称医师400多名,床位数2000余张。诊疗条件方面,绝大多数医院都有常规的TCD、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头颅CT与螺旋CT设备,30多家省、市级医院配备了MRI机和DSA机。广东省的神经病学科医疗条件空前提高。
广东省神经病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广东省医学会[原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广东省医学会[原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第一届神经病学分会成立于1986年1月,赵馥、宋雪文教授先后任主任委员,郑建仲、刘焯霖、林日仁教授任副主任委员;她的前身是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神经精神科分会,成立于1959年,莫淦明教授任主任委员,黄兆开副教授任副主任委员;后恢复医学会组织,成立了第二届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神经精神科学会,莫淦明教授任主任委员,赵馥、宋雪文、姚荣尹教授任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第二届神经病学分会改选于1987年7月,郑建仲教授任主任委员,宋雪文、刘焯霖、熊希民教授任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第三届神经病学分会于1993年5月改选,郑建仲教授继任主任委员,熊希民、梁秀龄教授任副主任委员。第四届改选于1996年,梁秀龄教授任主任委员、陆雪芬教授、张先绪主任医师任副主任委员。第五届神经病学分会于2000年改选,陆雪芬教授任主任委员,胡学强、陆兵勋教授任副主任委员;第六
届神经病学分会于2004年6月改选,胡学强教授任主任委员、陆兵勋、曾进胜、廖卫平教授及王丽娟主任医师任副主任委员。
神经病学分会于1987年成立了第一个癫痫和神经电生理学组,组长伍金城教授、副组长郑建仲和李铁教授担任。1993年5月经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癫痫和神经电生理学组,组长熊希民教授、副组长刘海荣、凌勤教授。1997年产生了第三届癫痫和神经电生理学组,组长张先绪主任医师、副组长廖卫平、凌勤教授;2001年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癫痫和神经电生理学组,组长廖卫平教授、副组长周列民教授、凌勤副教授;2005年产生了第五届癫痫和神经电生理学组,组长廖卫平教授、副组长周列民、凌勤教授和李泽副主任医师。1999年成立了第一届神经生化学组,组长陆雪芬教授,副组长彭英,陈听安副教授,秘书廖卫平教授;关于劳动的诗句2004年成立了第二届神经生化学组,组长张成教授,副组长潘速跃副教授和易咏红教授;2000年12月成立了第一届老年痴呆学组,组长陆雪芬教授,副组长钱采韵教授;第二届老年痴呆学组于2005年7月成立,陆雪芬任名誉组长,钱采韵教授任名誉副组长,组长徐书雯主任医师,副组长方莹莹和王延平副教授;2003年12月成立了第一届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梁秀龄教授,副组长王丽娟主任医师、邵明教授;第二届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成立于2005年3月,梁秀龄教授任名誉组长,组长王丽娟主任医师,副组长邵
明、黎锦如和陶恩祥教授;2004年2月成立了第一届脑血管病学组成立,陆雪芬教授任名誉组长,黄如训和田时雨教授任名誉副组长,曾进胜教授任组长,徐恩、徐教授及章成国主任医师为副组长登记照;2004年3月成立了第一届神经病理学组,组长陆兵勋教授、副组长褚晓凡主任医师、刘振华教授和李洵华副教授; 2004年底还成立了第一届神经免疫学组,组长胡学强、副组长黄舜韶教授和高聪主任医师;2005年3月成立了第一届神经心理学组,组长潘小平主任医师、副组长郑璇教授、袁彦伯及张虹桥副主任医师; 2006年底成立了第一届神经介入学组,组长刘振华教授,副组长陆正齐副教授和邓伟华副主任医师。
我省神经病学分会一直以老一辈专家为榜样,精诚团结,竭力为广大神经病学专业工作者服务。我分会连续六届成功申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班;承办了两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1963年主办第一届和2006年主办第九届);迄今已成立了十个专业学组,神经介入学组为全国神经病学科中唯一的省组学会学组,各学组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为更好地为广大人民众服务,本专科分会还成立了广东省医学会第一个神经系统疑难疾病会诊中心,会诊中心解决了许多疑难疾病的诊断和问题,为省内外患者踏踏实实做了一件好事。分会很重视科学普及和基层医师的提高工作,每年都多次派出高水平专家下基层讲课,并在广大众中普及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神经遗传病、癫痫、痴呆等
知识,为我省的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神经遗传病、神经免疫性疾病、癫痫及痴呆、神经心理等疾病的防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我省神经病学在国内的学术地位
通过了30余年的努力,我省神经病学在全国的地位显著提高,其重要的标志:
1、中山大学附属一、二、三院神经病学科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科为国内较早(1987)的博士学位授予学科。2002年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科也成为博士点单位。
3、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主办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是全国最早的神经病学专科杂志。
4、由刘焯霖、梁秀龄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神经遗传病学》是我国第一部神经遗传病学专著。该书绝大多数资料来源于该科以及国内学者的临床研究成果。
5、神经遗传病研究方面:中山一院刘焯霖教授在我国第一个大规模开展神经遗传病的流行
病学研究;中山一院神经科梁秀龄教授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全国率先对肝豆状核变性(我国较常见的神经遗传病)进行了基因学的研究。我省神经遗传病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研究范围从单基因遗传病研究逐渐扩展到多基因遗传病的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研究病种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面肩型),肝豆状核变性,遗传性共济失调,脊肌萎缩症,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腓骨肌萎缩症,脊髓延髓肌萎缩症,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发作性运动障碍等。多基因遗传病则有: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等。研究手段主要包括神经生化、神经生理、神经病理、神经影像学、细胞学研究(包括细胞培养、细胞模型的建立),研究内容:基因结构,基因突变,基因诊断(包括症状前诊断、杂合子筛查、产前基因诊断等),基因突变及其临床表型关系,各种多肽写冬天的诗检测,各种基因及蛋白表达分析,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基因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数十项,其中显著的有:①肝豆状核变性,获得国务院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②帕金森病遗传学研究,获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③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心脏功能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④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遗传学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
除了上述由刘焯霖、梁秀龄主编的我国第一部《神经遗传病学》专著外, 2002年由刘焯霖
、梁秀龄及张成主编了《神经遗传病学》第二版。2001年梁秀龄主编了《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专著,这几本专著为我省以及我国的神经遗传病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6、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研究方面:中山一院首次报道了正常中国汉族人帕金森病(PD)多种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为研究机体解毒酶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关系提供了重要数据;首次在国内提出PD遗传易感性的实质是机体解毒酶缺陷的新观点。首次报道了多巴胺递质相关基因多态性可影响药物所致的运动障碍并证实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arkin基因在中国人中的突变,从分子水平上揭示PD的发病机制,对多巴胺类药物的选择、反应及预后判断,及对PD的早期诊断具重要作用。中山一院徐评议教授在美国Baylor医学院神经科做博士后工作期间,首次发现Nurr1基因在帕金森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在具有很高影响力的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发表。以中山一院钱彩韵教授为代表的Alzheimer病(AD)研究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她还发现广东地区AD的发病率低于国外及国内北京、上海等地,脑的特定结构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有关。
7、在脑血管病研究方面:中山一院神经科在全国首次自主开发“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研究了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卒中的发病和预防机制,发现NAD(P)H氧化酶在高血
压性脑动脉硬化的纤维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该氧化酶可以减缓脑动脉纤维化的进展。在CMB资助下,在南方地区首次开展了脑卒中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的,在南方地区的卒中方面起了示范作用。因此,本学科已经被卫生部和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卒中建设项目”定为“中国卒中培训中心(广州)”。
广州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在广东省中山古镇长达20年的脑血管病社区防治点己于1997年被卫生部命名为国家慢病综合防治示范点,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8、癫痫研究方面:广州医学院附属二院廖卫平教授为代表的课题组有关额叶癫痫的研究为国内首创,达国际先进水平;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2年廖卫平教授负责卫生部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癫痫》视听教材的主编工作,在国内癫痫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廖卫平教授主持完成钠通道1A基因检测及临床应用,发现了多个新基因突变,为世界上能进行此项检测的两个单位之一,并已在国内申请了专利。为此,2007年广州医学院附属二院神经科还获得我省重点学科。此外,还曾多次组织国际抗癫痫联盟在中国的活动和研究,如2006年中澳癫痫影像学研讨会、2002年华夏国际癫痫学术会议、抗癫痫药致畸性的国际合作研究等。
9、多发性硬化研究方面:以中山大学附属三院神经科胡学强教授为代表的多发性硬化课题组为国内最早开展多发性硬化研究的单位之一。他在国内率先建立食蟹猴的MS动物模型。2002年《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及实验系列研究》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
10、我省在全国第一个成功举办了第一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第一个成功举办了第一次全国神经遗传病学大会以及第一次举办了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大会,2006年又举办了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这次大会是迄今为止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最大、最成功的一次会议。我省已成为全国举办或承办全国神经病学大型学术会议最多的省、市之一。
11、举办了多次国际性神经病学学术会议。如2006年中澳癫痫影像学研讨会、2002年华夏国际癫痫学术会议,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神经病学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提高了我分会的知名度。
12、我省在全国首次举办了全省神经病学界老中青专家学术交流暨联谊会时尚职业女装品牌。目前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三届,获本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吕传真教授、副主任委员崔丽英、孔繁元、张苏明教授的一致赞赏,美白沐浴露老中青专家联欢晚会有力地促进了老中青专家的学术交流和身心和谐。
13、我省神经病学分会还是全国不多的成立神经系统疑难病例会诊中心的省份之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