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中,有着自己灿烂悠久的历史、丰
富绚丽的内容、鲜明独特的风格,以及与整个中国文化息息相通的多渠道、多层次的联系。从先秦到清代,诗歌、散文、词赋、小说、戏曲,各种文学样式争奇斗艳;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汤显祖、曹雪芹等一个个文学大师各领风骚,在文学的这颗丰硕果实中,几乎包含着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与品格的全部遗传密码。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形象、具体的反映和表现。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成就璀璨,高峰迭现,无论是诗歌、散文,
还是戏曲小说创作都为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灿如星辰的名篇佳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丰厚而珍贵的遗产,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永久的魅力。悲伤情歌大全
一、中国古代诗歌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展的体裁,所以人们习惯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不仅包括近体诗和古体诗之类狭义的古典诗歌,也包括词、曲之类广义的古典诗歌。中国诗歌的两大渊薮是《诗经》和《楚辞》,此后的汉乐府、魏晋南北朝的五言、全面繁荣的唐诗、另一高峰的宋词、鼎盛一时的元曲等使中国诗歌的这一条大河波涛起伏、奔腾不息。
1.《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故称“诗三百”。《诗经》每篇都可合乐歌唱,按性质和乐调不同,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部分。。t风,,指《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它是当时各诸侯国和各地区的乐曲,是相对于周京都而言的地方土乐,大部分是民歌;“雅”指周京
都地方王畿之乐的作品,有《大雅》和《小雅》,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祭神祭祖时配合舞蹈所用的颂歌,分“周颂”、“鲁颂”、“商颂”。《诗经》中的作者多不可考,其中民歌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文人作品除少数篇章偶尔留下作者的姓名,多数篇什的作者也不可考知。
《诗经》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如《邶风·静女》、《召南·野有死麇》、《卫风’氓》、《郑风·将仲子》等,表现了中下层劳动众的婚姻爱情生活;《邶风·式微》、《唐风.鸨羽》、《豳风·七月》等,反映了劳动人民贫困交迫的悲惨境况;《豳风·东山》等,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诅咒;《魏风》中的《伐檀》和《硕鼠》唱出了人民的愤怒和反抗。
《诗经》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第一,其艺术风格朴素自然。《诗经》反映的主要是劳
动人民朴实的生活和愿望,语言和形式淳朴自然,情由衷发,毫无忸怩娇柔之态和雕琢之痕。第二,
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关于赋、比、兴,朱熹《诗集传》有较好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
调音台起所咏之词也”。用现代话说,“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直接表达思想
感情;“比”就是比喻、象征,用一个事物表现另一个事物,使被表现的事物特征更为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或发端,先描述其他事物,借此引出所要歌咏的事物,一般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端。这三种表现手法,应用在不同的诗篇中各有侧重,难求一律。一般来说,一篇作品往往并用两种或三种表现手法。第三,重章叠句的方法的运用。《诗经》中的很多诗篇都是由几段叠唱组成,只在各段相应的位置上更换几个字,使之略显变化。这样重叠、回环反复,增强了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颂,而且起到了充分抒情的作用。第四,善于使用双声、叠字和叠韵的词语。如“关关”、“陶陶”、“悠哉悠哉”之类的叠字,“参差”、“踟蹰”等双声词和“窈窕”、“崔嵬”等叠韵词,大大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表现力。第五,句式较为整齐。《诗经》以四言为主而又不受此限,经常杂用二言至八言等不同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灵活地表现了各种内容和语气。
总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灿烂的起点,它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有力地推动了后代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的疾苦;确立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抒情传统;确立了“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怨而不怒”的含蓄、中和之美的审美原则;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中
最有民族特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比兴不仅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而且在后世历代诗歌创作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文学的基本表现手法。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具有强烈个性彩和地方彩的诗歌,它是用与《诗经》不同的新诗体写成的,后来被称为楚辞体或。《楚辞》中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富有浓厚的楚国地方彩,内容恢弘,形式自由,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辞藻华美,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彩。  楚辞以屈原作品为代表,包括宋玉、贾谊、刘向等人的作品。屈原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全诗三百七十多句,两千四百多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长诗。在诗中,屈原把他的思想、感情、想象和人格融为一体,通过绮丽绚烂的文采和高度的艺术手段,倾吐了自己的理想,表达出对昏庸王室和腐败贵族的愤恨,流露出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全诗可分为两大部分,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半篇,侧重于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多描述现实世界的情况;后半篇则重在表现对未来道路的探索。主要通过幻想的方式,描绘的是神奇灵异的虚幻世界。《离骚》虽然充溢着悲剧气氛,但却是一篇积极浪漫主义的作品。诗人为实现理想而顽强奋斗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后世文人,其“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信念,成为后代士大夫重要的精神源泉。
网上订火车票怎么取票
屈原的诗歌作品在中国古代诗坛上是独树一帜的珍品,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创造。第一,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屈原以丰富的想象、奇特的象征、大胆的夸张,把山川日月、神祗人君、贤者巫师、鲜花香草,宣泄纸上,构成一个既鲜艳又深沉的想象和情感的缤纷世界,以此来探索和追求现实中的理想。第二,开创性地塑造了人格伟大的抒情主体形象,并具有鲜明个性。在楚辞出现之前,中国诗歌属于众性的创作,内容较单纯、篇幅较短小,还没有出现个性异常鲜明的作品。屈原的诗作特别是《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诗人形象,对后世有无限的感召力。第三,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峻的拼音
种以整齐的四字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诗体,使诗歌容量与表现力大大增强。第四,屈原以畅达、放纵的文笔表现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这有别于《诗经》“怨而不怒”的有克制、较为温和的情感表达,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都从中受到了极大的启发。
屈原开创的浪漫主义诗歌传统,与《诗经》现实主义传统并驾齐驱,成为古代诗歌创作的两大源头。由于《诗经》以《国风》影响最大,楚辞以屈原的《离骚》影响最大,所以人们往往用“风骚”来代表《诗经》和楚辞,并以之作为评论诗歌的最高准则。
3.汉代诗歌
长沙火车南站
汉诗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因汉乐府属于民间歌谣,其内容和成就将在民间文学部分加以分析。
《古诗十九首》为当时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作者已不可知,后由萧统将其选编在一起,题作《古诗十九首》。这十九首诗歌,大多表现游子的生活和情感,如写他们的离情别绪、人生失意和生命无常。一个根本的主题是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忧虑与及时行乐的生命意识的张扬。其艺术特点是书写委婉,语言浅近。代表作有《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冉冉孤竹生》、《西北有高楼》等。
《古诗十九首》的重要意义在于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正教的樊篱,自由地书写性灵,歌唱情感,不以功利为念,不以世用撄怀,主情任气,尤重感兴,为文学在魏晋时期的自觉唱出了先声;《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汉代五言诗的成熟,也标志着中国诗歌走向成熟。
外地车牌在北京
4.魏晋南北朝诗歌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诗歌史也展开了崭新的一页。这一时期诗歌的普遍主题,
是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诗人们感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于是借诗歌来抨击现实,揭发礼教的虚伪。他们或隐逸田园,或放浪形骸,常常对统治者采取对抗或不合作的态度,并往
往从古代的闲士或抽象的道德中寻支持,向虚幻的仙界寄托灵魂。他们通过自己的所遇所感,联属天地万物,社会人生,借诗歌书写情怀,倾吐心声,嬉笑怒骂,无畏天地。其中,不同阶段的不同诗人又以不同的创作个性和特点,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以“三曹,,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人,慷慨任气,磊落使才,高扬个性,刚健道劲,形成使唐人仰慕不已的“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阮籍、嵇康等正始诗歌清峻遥深,隐约深晦,提供了一种独特时代的独特抒情方式。西晋诗华丽繁缛,情辞并溢,可谓“缘情而绮靡”。东晋诗多谈玄理,陶渊明歌咏农村田园,热爱自然真趣,风格恬淡质朴,成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南北朝诗人以刻画自然景物取胜,讲求骈偶、典故、辞藻,揭示“声有飞沉,响有双迭”的平仄韵律,五七言格律诗已初具胚胎。
5.唐诗
唐代是中国诗歌全面繁荣的黄金时期。唐诗辉煌的成就为中国赢得世界诗国的美名。唐代不仅诗人众多,而且诗作浩繁,流传至今的作品有5万多首,有记载的诗人达2000多人,很多诗句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李白、杜甫等更是闻名世界。
初唐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期,当时有两股诗歌潮流,一股是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继续着六朝诗人未走完的路,将近体诗的形式进一步完善,内容上大多是歌功颂德,而声调格律十分精工。另一股是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高举诗歌革新
的旗帜,自觉批判六朝文风,有意拓展诗歌内容,开创新的诗风。他们留有不少传世佳作,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等。他们的创作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朔漠,端正了唐诗的发展方向。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唐诗也出现了全面繁荣。这时期出现了以高适、陈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派。我国诗歌史上的巨擘李白、杜甫也产生在这一时期。
人称“诗仙”的李白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以自己天马行空、遗世独立的人格特征和喷薄而出、炽热如火的情感力量,创作出了大量清新飘逸、气势豪迈的诗歌杰作。其诗中充满了强烈的叛逆精神和追求理想、蔑视权贵、向往自由的精神。李白的诗歌语言纯净自然而又优美隽永,笔势灵活多变,极富夸张与想象。其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李白以其独有的诗歌风格及诗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格魅力和个性魅力,把唐诗的发展带入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并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着不可替代的不朽地位。
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是唐代社会转折时期继往开来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前半生是在唐朝的鼎盛阶段度过的,在他身上可以看到盛唐士人的狂放精神和开阔胸襟;可他的后半生历经战乱、四方漂泊,对普通百姓受苦受难的人生有极真切的现实体验。这种特殊的经历,使他的诗风前后判然有别——
由前期的昂扬明朗到后期的沉郁悲壮。但总的来看,杜甫的诗歌感情深厚、浓郁忧愤,语言刚健道劲,音调铿锵有力,章法曲折有致,形成顿挫沉郁的独特风格。其诗歌在艺术上集前代之大成,同时又开启后世诗歌创作的无数法门。代表作品有《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丽人行》等。
中唐是唐诗的继续繁荣时期,期间诗人众多,诗歌数量和流派也多。先后出现的两大诗派是“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韩孟诗派”是以韩愈为代表,以李贺、刘禹锡、柳宗元、孟郊、贾岛等为羽翼,“元白诗派”以自居易为代表,以元稹、张籍、李绅等为羽翼。他们的诗歌质朴、自然、平实、浅近,为中唐诗坛增添了光彩。
晚唐是唐诗发展的夕阳晚照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已失去盛唐的气象和中唐的格局,但形式更趋精美。最有成就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尤其是作为唐诗殿军的李商隐,以其独具特的美轮美奂诗歌,登上了晚唐诗歌创作的顶峰。
6.宋词
词又叫长短句,兴起于唐代,形成于五代,繁荣于宋代,是继诗以后兴起的新的诗歌体裁。宋词分婉约派与豪放派。
婉约派多写男欢女爱、情愁别绪及个人遭际,词句委婉、绮丽,追求精巧、细腻的感情和韵味,讲究音律格调,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晏殊、秦观、李清照等。这一词派有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柳永是第一个有影响的作家。他把词的内容扩大到城市生活和羁旅行役,突破词写闺情、花间的传统题材;在形式上创制了大量慢词,把小令所难以表达的内容曲折尽致地表现出来;在表现手法上极大地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较高地运用白描和赋体,铺排渲染。代表作品有《八声甘州》、《雨霖铃》等。李清照的词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多描写她少女、少妇时期闲适的生活以及难以排遣的离愁别恨。如《醉花荫》(“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在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打击,她的词风有了较大的变化:往往于自我身世的哀怨中,融人了故国之思和伤时之感,显得深沉厚重,如《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的词素雅、淡远、委婉含蓄、饶有韵味,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后人称之为“易安体”。
豪放派风格豪迈奔放,结合现实生活,或思古抒怀,或写景言志,词句质朴,其代表人物有苏轼、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苏轼作为刚健词风的开拓者,在词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他扩大了词的题材,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偏见,把一向只写男欢女爱、情愁别绪的内容扩展到咏史怀古,描写山川景物、农舍风光等各个方面,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地位,成为一种独立发展的新诗体。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等,其内容丰富多彩,其感情坦率真切,表现了鲜明活脱的个性和旷达开朗的胸怀。苏轼词还突破了音律束缚,
为表达的需要,语言上或吸收古人精华,引用典故,或以口语、虚字入调,使词的表现力更丰富细密。辛弃疾的词作将词引向更为激烈的社会现实(将抗战救国的内容大量纳入词中,用词来写时代精神),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表现力。辛弃疾上承苏轼豪放词风,又有所发展和创新,其词风格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同时兼有婉约俊秀、典型清新的特点。代表作有《水龙吟》(“渡江天马来”)、《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等。  词至元代被曲所代替。元曲实际上包含着性质不同的两种文体,一是所谓的“散曲”,是一种配合音乐、可歌的长短句,和词差不多,是属于诗歌一类性质,内容十分广泛,有反映社会政治黑暗、百姓生活艰难困苦的作品,也有叹老嗟贫、咏史归隐之作,更不乏描写爱情的风月情事之作。散曲的语言表达大胆呈露、曲尽情怀,艺术风格力求雅致与通俗相统一。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的《不伏老》、马致远的《秋思》、张可久的《怀古》等。一是剧曲,又称杂剧,是一种以曲词为主,但有说白、有故事、有人物动作、可以扮演的戏剧,属于歌剧一类性质。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它把文学、表演、舞蹈、演奏、歌唱融为一体,以一种雅俗共赏的形式,开辟了我国戏曲的黄金时代。代表作家和作品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等。他们的剧作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元杂剧的兴盛标志着中国叙事文学在中国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