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素”到“优势”——以肇庆广电为例谈地级广电的本地化优势
20205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文明校园建设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飞速更新迭代,持续改变着大众媒体生态环境。在此过程中,传统优势媒体与自媒体、新媒体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从一开始的“危亡论”,到“融合论”,再到“平衡论”——不同类型的媒体都试图在既有环境中到价值与定位。对于地级广播电视台而言,上级广电机构的垂直挤压和新兴媒体的横向竞争,构成了其巨大的发展障碍和生存压力。面对困难,如何立足本地资源、创新节目样式、优化内容生产,是各家地级广电突破重围、为自己正名的重要方式。
鱼生的做法
目前,绝大多数地级广电面向的区域范围,是由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构成的下沉市场。和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截然不同,下沉市场的用户对于互联网新兴事物并不精通,仍然习惯通过广电等传统媒体来获取新闻资讯。尤其是本区域范围内发生的重要事件,有口碑的本地广电节目,依然是用户最重要的接收渠道之一。可以说,对于这些用户而言,本地、身边、贴近等距离标签,是其判断内容喜好的重要因素。
而对于地方广电而言,“本地化”是其众多内容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基于空间距离的优势,地方广电能够更加及时地获取、掌握本区域发生的新闻资讯;与此同时,地方广电也是本地社会民生事务的解读专家,能够准确抓住本地用户关注的重点,能够对事件持续追踪,能够作出更全面、更接地气的解析……
如何将这些习以为常的本地要素转化为内容优势,从而打造出能够制衡上级广电、匹敌新兴媒体的精品节目,是很多地方广电在主题宣传、舆论监督、民生服务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国考准考证号近年来,肇庆市广播电视台立足区域发展定位,关注社会热点,联动多方资源,打造出一系列自制精品节目。这些节目主题鲜明,立意深远,既弘扬了主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彰显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地域特;既聚焦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又关切了450万肇庆人民的核心诉求。
一、《飞越广东·肇庆篇》:遇见最美砚都
2019年,广东广播电视台与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党委宣传部、电视台,省市联动,策划推出大型系列直播节目《飞越广东》。其中,由肇庆市广播电视台承制的《飞越广东·肇庆篇》,全方位展示了肇庆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七星岩、鼎湖山、丹顶鹤、端砚等肇庆自然人文特元素,都通过动态的虚拟影像出现在直播室,生动地向观众展示了肇庆的山水人文之美和城市建设成果。
在节目的策划选题过程中,“本地化”成为了节目组考量的重要因素。肇庆人文历史厚重,景区景点众多,传统美食数不胜数。因此,选择节目中最抢眼的户外直播点,节目组选择了宋城墙、鼎湖山、七星岩湿地、端砚博物馆、包公文化园这些颇具肇庆辨析度的景点、景观、古迹、文物,巧妙地带出了“肇庆风光”“肇庆文化”“肇庆故事”。而“肇庆味道”则选择了最具地方特的“肇庆裹蒸”。为了让介绍更
接地气,节目组妙用了本地的一个“裹蒸不是粽”的说法,编写了时尚潮流的说唱《肇庆裹蒸不是粽》,幽默有趣地介绍肇庆特美食“裹蒸”和粽子的区别,让人印象深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恰好是宋徽宗为肇庆命名900周年,于是,节目组别出心裁地设计推出了一款历史人物宋徽宗的电子海报,宣传文案为“朕实在不知如何疼你,赐个名吧”,巧妙地把“宋徽宗为肇庆命名、肇庆得名已900年之久”两个亮点结合起来,再结合肇庆历史悠久的宋文化、包公文化、端砚文化等特文化元素,经手机端传送转发,提前造势,节目尚未播出,已在朋友圈成功“吸粉”,引发一轮热议,获得广泛关注与好评。最终,在21期系列节目的收视排名中,“肇庆篇”名列前三。
随着新的信息渠道的应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方式在传播中越来越无力和被动。可以说,《飞越广东·肇庆篇》的突出亮点,是建
从“要素”到“优势”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以肇庆广电为例谈地级广电的本地化优势
何晓兰
(肇庆市广播电视台广东526040)
【摘要】新兴互联网交互技术突飞猛进,媒体生态环境震荡巨变。广电,作为原本最具优势的传统媒
体代表正经历着消解、洗牌、重生的涅槃之旅。在此过程中,地级市广播电视台面临着上级广电机构垂直挤压和新兴媒体横向竞争的双重压力,如何立足本地资源,创新节目样式,是各家地级广电突破重围、为自己正名的重要方式。本文将通过分析肇庆市广播电视台三档本地特节目的成功要素,归纳论述本地化元素如何成为广电节目优势的路径和方法。愚人节整人方法
【关键词】本地;人文;监督;服务456是什么意思网络语言
【作者简介】何晓兰,主任记者,广东省肇庆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6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