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佛教的认识
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有一种迷信是对佛的迷信
一、求佛祖保佑的人,求的并不是真正的佛法
世人凡事都想图个捷径,既想得到好处,又不想付出辛苦。什么是捷径呢?于是大家想起了佛祖释迦摩尼。既然他老人家佛法无边,就一定能保佑我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于是现在有一种时髦就是烧香拜佛。
朋友们若有时间不妨到寺庙走一走,看一看。一到那里就会发现:不管什麼时候,总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热闹。烧香的、上供的、拜佛的、求签的。有想请佛保佑去病驱灾的;有想请佛保佑永结良缘的;有想请佛保佑升官发财的,甚至贪官也想求佛保佑免除牢狱之苦,永葆荣华富贵。天下之大,形形,无奇不有。我想佛祖释迦牟尼在西天灵鹫峰上见到此情此景也会哭笑不得!
适合初中学生的字体佛不是神仙,佛也不是救世主。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解救人们脱离苦海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与生俱来的那颗智慧的本心。
二、佛是什么东西?
佛是什麼?佛是觉悟了的人;佛是明白了宇宙人生真理的人;佛是心明眼亮具有大智慧的人。佛是人们的良师益友;佛是人们的慈父和兄长。佛是你;佛是我;佛是他;佛是我们大家。
佛和我们一起思考人生;佛和我们一起探索宇宙的真理。
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如果说学佛有什么密诀,学佛的密诀就是实践。
读破万卷佛经,不如在普通的生活中为一位需要帮助的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做一件小小的善事。切莫因善小而不为。切莫口是而心非。切莫空谈而不去实践。佛不在天上,佛不在寺庙里,佛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三、中国人,你对佛教的误解有多深
1)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会是“那是宗教迷信”、“太消极”,“太保守”。
而把佛教作为教育、作为智慧,最起码作为哲学思想来看的,真是少得可怜。智慧的佛教,教人获得心灵自在的佛教,教人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佛教,如何落到这步尴尬境地?
中国社会对佛教的误解,竟是如此之深!
把佛教看成消极的,会说佛教提倡“四大皆空”。这是误解佛教中“空”的含义。佛教所谓的“空”,其实并非“空空如也”的意思。其一个意思是指世上没有实在的永恒不变的东西,所谓的缘聚缘散。
如同宇宙之空旷,才有星河之灿烂。也犹如越虚心的人才会学到越多的东西。这样的“空”,不知道为何被理解为“消极”呢?
2)一些人因为生活的挫折,心灰意冷,于是想到逃避想到了出家做和尚。这于是又被看作佛教是“消极”的一个“罪证”。你可以到山里到寺院里出家去图清净,但那并不是佛教的真正精神。
实际上,真正的“出家”有着无比积极的意义。出家的僧人担负着传承佛法、帮助天下人破除烦恼的责任。成为和尚住进庙里,是因为可以心无旁骛地真参实悟,学到真本事,最后是需要把佛法普及开来的。就如同埋头做实验,实验成功之后
是要用在现实生活造福百姓的。出家的目的是要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决不是只求一己清净。
很多人学佛之后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跟现实生活脱了节。这也是误解为消极的原因。其实,学佛者是不应该脱离生活和本分的工作的。也有许多佛教人士,因循守旧,不能跟上时代精神,不努力学习新的知识。通常看到学佛者,无论见到什么人,都是一口说了千百年的佛话,难怪要人们反感。前一段有僧人学习MBA被当作新闻。这反应着对佛教的误解。僧人们学习现代社会的知识,应该是分内之事而不是“另类”。比如有一些僧人建立博客跟人们交流佛教,这是完全应该的事。当然值得鼓励
3)在救助社会贫苦方面,中国佛教界也比较少见到行动。能见到的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寺院都在努
力获得资金,建造富丽堂皇的各种大殿。这倒真跟许多或富或穷的地方大建豪华办公楼的现象有得一比。建设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如果把多一些资金用在救助社会苦难上,应该更能实践佛教的精神吧。又有一些人说,推崇佛教的国家都很落后。那请看中国历史。唐代佛教发达,正是兴盛朝代;宋代有深厚的禅文化的底蕴,你看那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和谐富裕的气象。
4)又有人误认为,学佛就要吃素。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说过学佛要吃素。也不知为什么许多人一想到学佛,就把吃素联系在了一起。吃素值得提倡,你尽可以吃素,可是那跟佛教的真正精神没有关联。
实际上,随着修习佛教的深入,因为身体的清净,的确会自动自愿地少吃荤多吃素,但那不是一种强迫而为,而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之事
女装 品牌又有说佛教跟科学研究有矛盾。那咱就让爱因斯坦来解释吧。他说:“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四、一般人对佛教的认识,出现两极化的现象:
所谓“信佛”的人又有两大误区:
元宵节的祝福一些人认为烧香、拜佛、磕头、念经,在供桌上供个鲜花、供点水果,跪到那里让佛菩萨保佑这个那个没有个完,这就是他们心里认为的佛教。
另一种人认定的佛教,则是艰深难懂的经、律、论,在门外的人,觉得深奥不易亲近,在门内的人则因能研读经论,而觉得自己智慧过人,说起话来咬文嚼字,内心贡高我慢。
其实修行的内容,既包括礼佛、念经、念佛、供养、打坐等等,也包括研读深奥的经、律、论,但这都只是部分的内容。佛教修行的精髓,在于如何修心、断除烦恼。没有烦恼的产生,就不会有恶业的造作,而能使内心常保清净,更坦然地面对人生,这才是佛教修行的真谛。
佛并没有教导我们:只要你们拿香拜我,买水果供我,我就保佑你们平安健康、财运、官运亨通
佛只告诉我们,人生的好坏与否,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供养、礼拜固然有功德,然而在做这些事时,内心的动机不纯净,或只为沽名钓誉,那么这些作为非但不能添福添寿,反而可能有减损的作用。
如果,修行真正目的是希望能断除烦恼、寻求内心清净,那么修行和工作就不但没有冲突,反而有结合的必要。我们不是常说“红尘处处好修行”吗?
我们每天面对的生活,就是修行的最好场所。
五、什么是看破和放下?
看破不是什么也没有,放下不是什么也不要,看破要看明白诸法的真相和真理,放下是不执着,不牵挂这些事物。
放下不是放弃。你真能放下的时候,你什么也不要放弃,一件事也不要放弃,一个人也不要放弃,你样样都可以接待,样样都可以处理。
任何世间伟大的思想和宗教,都是开启我们的智慧,让我们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从而更加积极,认真地面对人生。要改善自己的命运,主要是在正确思想(正信思想)的指引下,修正我们日常的思想和行为,更多的还是要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现实和具体的努力耕耘!个人命运能否改变,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平时努力地广修善因, 多结善缘才能达到的!
那些为了逃避而入佛法的人,都是佛的罪人,都是不会得道的,你别看他说得万念俱灰,说得天花乱坠,佛法岂是说法?佛是修的,说白了,看你怎么做才能成佛,有人念了一辈子的佛,和一个行善念而助人的人,谁才是佛?当然是后者.
女弹药加点因此有逃避之心,恰恰说明你尘缘未了,还得在世上修炼才对.如果你因为逃避而出家为僧,由此父母伤心,妻儿无人养育,最后父母忧郁而终,别人取你的妻子打你的儿,儿女由此愤世犯罪,你说你出家是造业还是修福?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语文说白了,你得以积极的态度出家,消极绝不是出家的理由,是下地狱的理由.佛一定是积极的,一定是阳光的.既然积极了,既然从容了,既然认可了,那又何必一定要出家为僧呢?在家不是一样能成佛吗?是谁说了一定要出家才能成佛?
你怀着爱心走在世界上比念一亿遍金刚经还有意义!你无所求,孝敬父母,爱护儿女,真诚面对朋友,比什么修行都好!
菩萨,有情觉者,有情觉者是啥意思?想明白就对了!
六、佛不是什么救世主、大救星之类的无聊玩意
许多人之信佛,实出于有求于佛,希望借助于神佛保佑能顺遂夙愿,心想事成。此皆出于私心,与佛道相去甚远。特别是对于一些人通过烧香叩头,上供许愿,求神拜佛,以求保佑富贵平安,升官发财,婚姻如意,子孙昌盛之做法,有类于行贿受贿之嫌,更不能认同
释枷牟尼不是是宗教教主,不是救世主,佛法也不是教人得福升天之法。释枷牟尼是思想家,教育家,他教人皈依佛门,修习佛法,不是为了得道升天成佛成仙,而是为了求得自身的完善,精神的解脱,从痛苦中的完全解放。但是,为求得自身灵魂的超脱,不在于求佛而在于修己。
世间没有救世主,没有大救星。只要心存善念,即为佛在心中;只要身有善行,即为佛在身上。善心
即是佛心,只要身心俱善,广结善缘,与人为善,即可立地成佛,获取正果。
真正的佛不在天上,也不在庙中,佛在人间,佛在心中,
所谓天堂地狱,神佛鬼怪,皆在人世中间
七、什么是迷信?
个人认为迷信是正信的反面。什么都信和什么都不信,都是迷信的一种。你信什么,是需要开启你自己的智慧去辨别的,求不得别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