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档】合同罪概念
合同罪概念
合同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内容概述   
关于合同的概念,民法学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解合同是指确立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包含经济合同、行政合同、劳动合同等;狭义的合同是指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合同,包括物权合同、身份合同等。目前我国关于合同概念的民事法律规定有二条,一是《合同法》第2条: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订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二是《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在司法实务中,上列合同存在着书面、口头等形式。对于合同罪的合同概念,并无明确的司法解释。1996年《关于审理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可视为是合同罪的雏形规定,其中有利用经济合同公私财物的提法。现行刑法把合同罪从罪中分离出来,使其脱离了侵犯财产罪这一章而置于破坏社会主义市
场秩序的范畴,从此意义上合同罪的合同应为反映市场交易内容的债权和物权合同,而不应包括诸如行政合同、劳动合同、婚姻合同等,同时,由于刑法在金融罪一节中新设立了集资、贷款、票据、金融凭证、信用证、信用卡、有价证卷、保险罪等罪名,合同罪的合同自然对上述内容予以排除。实践中利用如抵押、质押、合伙、承包、租赁、联营、买卖、加工承揽、保管合同进行,必然侵犯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和市场经济秩序。
合同罪的合同是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也是构成本罪的特征。在合同犯罪中,合同既可以是无效合同,也可以是有效合同,既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合同法》规定的其他形式如摄影、录像、等。口头合同应排除在合同罪的合同之外。《合同法》规定除即时清结外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而合同罪法条中表述了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所谓签订即是签字、订立之意,两者相合自然得出合同罪的合同不包括口头合同。在合同犯罪中,合同的形式以及法律效力不影响犯罪的成立。
合同罪构成要件   
 
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本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本罪的行为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
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和支票等。所谓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明动产、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明文件。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充电桩厂家
今年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这里所说的其他方法,是指在签订、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使用的上述四种方法以外,以经济合同为手段、以骗取合同约定的由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以及其他但报财物为目的的一切手段。
行为人只要实施上述一种行为,便可构成本罪。
其次,对方当事人财物必须数额较大的。所谓数额较大,根据,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公私财物,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数额在五万至二十万元以上的。
3.去鱼尾纹效果好本罪的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犯本罪的个人是一般主体,犯本罪的单位是任何单位。
4.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
合同罪的认定   
 
1.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浙江旅游合同犯罪往往与合同纠纷交织一起,罪与非罪的界限容易混淆。要划清它们的界限,大体有三种情形:
一是内容真实的合同,即行为人是在有实际履行能力的前提下签订的合同。这种合同的签订,表明了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进行经济往来的真实意思,并非旨在他人钱财,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精神,即使合同签订后没有得到完全的履行,也不属于犯罪。但是,有的行为人以有限的履约能力和他人签订大大超过履约能力的合同,就另当别论了。以超出自己履约能力的合同签订后,行为人积极落实货源,设法履行合同,即使最终没有完全履约,也不能认定为罪。但若行为人在合同签订后,并没有设法履行合同,就有故意他人财物的企图了,此时就应以合同罪论处。
二是内容半真半假的合同。就是那种行为人只具有某种履行合同的意向,就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其内容带有半真半假的性质。这类合同客观上已经具备部分履约的可能性,但要
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如果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客观上也为履行合同作积极努力,最后因种种客观原因未能履行合同,不能认定为犯罪。相反,如果行为人借有部分履约能力之名行之实,没有为合同的进一步履行做出努力,就应当以合同罪论处了。
三是内容完全虚假的合同,即行为人是在完全没有履约能力情况下签订的合同。行为人在主观上就没有准备履行合同,占有他人财物的动机明显,应当以合同罪论处,但行为人主观上无长期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只是想临时借用,待将来有收益后再行归还对方的,一般不宜以合同罪论处。
2.本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本罪也往往同民事欺诈行为交织在一起,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合同罪根本不准备履行合同,或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合同的民事欺诈一般无需假冒身份,而是以合同条款或内容为主,如隐瞒有瑕疵的合同标的物,或对合同标的物质量作虚假的说明和介绍等;而合同罪的行为人是为了达到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的目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冒充合法身份,如利用虚假的姓名、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骗取受欺诈方的信任。
 (3)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
(4)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民事欺诈的客体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欺诈方骗来的合同定金、预付款等,都是合同之债的表现物;而合同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作为犯罪对象的公私财物始终是物权的体现者。
(5)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民事欺诈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当事人可使之无效。若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引起诉讼,则由民事欺诈方对其欺诈行为的后果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而合同罪是严重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行为人对合同罪的法律后果要负担双重的法律责任,不但要负刑事责任,若给对方造成损失,还要负担民事责
任。[!--
(6)欺诈适用法律不同。民事欺诈虽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处在一定的限度内,故仍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合同罪是以非法占有他人公私财物为目的,触犯刑律,应受到刑罚处罚,故由刑法规范调整。
3.本罪与罪的区别
从本质上看,合同罪也是一种具体的犯罪,其与罪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侵犯的客体不同。罪只侵犯财产所有权,是单一客体,而本罪既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同时又侵犯合同行为管理制度。
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尽相同。罪可以表现为虚构任何事实或隐瞒真相,以骗取财物;本罪只是在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因而欺诈手段有特定范围的特殊性。
3)犯罪主体不尽相同。罪限于自然人主体;本罪主体包括单位,且是任何单位。
4)本罪与罪属于法条竞合,应当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
 苹果越狱教程
合同罪常见犯罪手段     

合同犯罪最常见的作案手段有:
———以假乱真饰耳目。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证明材料虚构不存在的单位,或伪造身份证明、冒用他人名义,在签订合同骗取钱财后就溜之大吉。
———招摇撞骗唱空城。犯罪分子虚构购销产品、发包工程、投资协作等名目骗签合同,待收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得到担保财产后迅速逃逸。
音乐学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