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复习卷: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 ...
樱的拼音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
A.元谋人使用石器或者木棒劳动
B.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烧烤食物
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D.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
解析:选C 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这一时代叫旧石器时代。
2.2017年3月,世界顶尖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人类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10多万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遗址的“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境内古老人类和欧洲
尼安德特人的后代。考古学家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化石            B.史书
C.逻辑推理    D.民间传闻
解析:选A 出土遗物属于第一手史料,许昌人距今年代的判断应当以化石为主要依据。
3.2017年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的主题确定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这主要是因为黄帝(  )
A.发明了文字、编制了乐谱
B.是古华夏部落民族的共主
C.他曾经打败过炎帝和蚩尤
D.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黄帝是古华夏部落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称为中华民
族的“人文初祖”,所以主题确定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4.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解析:选D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由“武王伐纣”的铭文可知该青铜器可能铸造于西周,故选D项。
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解析:选D 因为社会生产力大发展,进而推动了社会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
层建筑,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故选D项。
6.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  )
A.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    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
C.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    D.制度的变革卓有成效
解析:选D 商鞅变法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六国,“富国强兵”的法家政策在秦国实现得最为彻底,最终秦国消灭六国,完成统一,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7.《左传》记载:晋献公曾“娶二女于戎”,鲁庄公也曾娶东夷族须句国人成风为妾。这些现象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  )
A.华夏族开始形成    B.夏夷间普遍通婚
C.华夏文化的先进    D.民族融合的加强
解析:选D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与四周少数民族通婚,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但无法体现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化的先进,两组事例也不能表明夏夷间通婚是普遍现象。材料所述通婚现象是民族融合加强的表现,故选D项。
8.某同学以“仁”“君子”“礼”等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搜索古代典籍,他能检索出的著作是(  )
A.《道德经》    B.《论语》
C.《墨子》    D.《韩非子》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是“礼”的依据和基础,“礼”是“仁”在制度和礼节上的表现形式。“君子”一词寄予了孔子的美好理想。《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整理出的一部书,故选B项。
9.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因此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指的是郡县制,故选B项;分封制为西周时期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为汉初推行的制度,行省制首创于元朝,排除A、C、D三项。
10.美国史学家认为: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统一的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传承红基因手抄报合剂。作者所评价的历史事件出现于(  )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解析:选C 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是“统一文字”。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了文字。
暑假家长意见11.某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度    D.宗法制度
解析:选C 根据题目中“最高权力”,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并非最高权力,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并非最高权力,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皇帝制度是秦朝首创,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高权力,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宗法制度并非秦朝首创,且与“最高权力”并无关联,故D项错误。
12.“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诗句歌颂的是(  )
好看的偶像剧
A.西汉的建立    B.刘邦的统治
C.文景之治    D.汉武帝大一统
解析:选C 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
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国力有很大增强,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故选C项。
13.如图是汉武帝时期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和发行的五铢钱。汉武帝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  )
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C.增加百姓的经济收入
D.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解析:选D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故选D项。
14.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  )
A.北庭都护府    B.伊犁将军
C.西域都护府    D.宣政院
解析:选C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故选C项。
15.如果要了解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状况,应该查阅的奠基之作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解析:选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5分,共30分)
16.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政治篇】
材料一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摘编自《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汽车爬坡
(1)据材料一,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4分)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2分)
材料三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摘自贾谊《治安策》
(3)据材料三,汉武帝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2分)
【经济篇】
材料四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怎么的拼音
——摘自《说文解字》
(4)为了解决材料四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思想篇】
材料五 教育部就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5)如果由你写这个提案,请列举出你认为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理由。(至少写出2条理由)(4分)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西周在政治上采取了分封制。分封制的实施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巩固了疆土,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第(2)问,依据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知,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第(3)问,依据材料三可知,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采取了“推恩令”。第(4)问,依据材料四可知,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统一法律。第(5)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孔子对教育和文化所作出的贡献角度进行阐述。
答案:(1)制度:分封制。作用: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巩固了疆土,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2)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
(3)颁布“推恩令”。
(4)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统一法律。
(5)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孔子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等。孔子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17.探究历史的真实。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出的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摘自《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 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