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密码解析与未来展望
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密码解析与未来展望
①张建刚1,2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732;
2.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摘要〕七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综合国力、科技实力、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跃升,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改革开放前,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总量取得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取得经济发展奇迹的密码就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用正确的发展战略来指导经济建设,坚持与时俱
进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大国经济优势。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增强,贸易环境有所恶化;二是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偏低,导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足;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还不够成熟,新的经济增长极还没有形成;四是多领域存在技术短板,产业链供应链断裂的风险较大。未来十五年,中国仍有很大经济潜力发挥,完全有可能维持6%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还有释放的空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将大大促进经济增长;中国人均GDP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客观上为中国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开始加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仍未完成,城市化将进一步助推经济增长;中国具有大国经济优势,很多潜能的发挥将延长经济增长时间。
〔关键词〕经济发展奇迹;改革开放;经济增长率;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21)06-0003-10
一、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都为经济奇迹的取得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的近三十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四个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而且稳稳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一段时间内也发生了严重错误,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害,使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尽如人意,但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五香油①鉴于资料来源不同,本文并未统一小数点后位数。收稿日期:2021-08-16
房屋维修基金标准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20ZDA014)
作者简介:张建刚(1972-),男,山西长治人,教授,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收入分配理论、经
济增长理论等方面的研究。E -mail :jgzhang2003@163
〔DOI 〕10.19653/jki.dbcjdxxb.2021.06.001
少队工作总结〔引用格式〕张建刚.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密码解析与未来展望[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1,(6)
:3-12.
第一,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1952年底,之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44.8%,主要工业产品和轻工业产品的产量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1952年,中国GDP达到679.1亿元,人均119元;1978年,中国
GDP增加到3678.7亿元,人均385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5.9%。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而且在世界上也十分罕见,远远超出了二战后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表明,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在20世纪50—60年代为4.8%,70年代为3.4%,80年代为2.9%。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以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心,由限额694个项目组成的大规模建设工程陆续建成投产。
第二,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在基本没有工业的基础上,中国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独立的工业体系。中国工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52年,
工业生产总值为343.3亿元,1980年增至499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7.9倍,年均增长11%。在这一时期,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也大幅度增长,1952—1976年,钢产量由135万吨增长到2046万吨,煤产量从6600万吨增长到48300万吨,水泥产量从286万吨增长到4670万吨,木材产量从1100万吨增长到5100万吨,发电量从73亿千瓦小时增长到2031亿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44万吨增长到8716万吨。许多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位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钢产量从1949年的第26位升至1982年的第4位,发电量从1949年的第25位升至1982年的第6位,原油从1950年的第27位升至1982年的第5位。
第三,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1952年,农业总产值为396亿元,1978年为1117.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至原来的1.91倍,年均增长2.77%。粮食单位产量有了显著提高,1950年,每1万平方米粮食产量为1154.9公斤,1978年则大幅增加到每1万平方米粮食产量为2527.3公斤,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1949—1979年,粮食产量从11320万吨增至33212万吨,增长1.93倍以上,年均增长3.78%;棉花从44.5万吨增至220.7万吨,增长3.96倍,年均增长5.68%;油料从256.4万吨增至643.5吨,增长7.14倍,年均增长7.5%;红黄麻从3.7万吨增至108.9万吨;牲畜总头数从1952年的2.28亿头,增长到1978年的5.65亿头。
(二)改革开放后
1978年,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社会主义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改革率先在农村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农业生产迅猛发展,粮食产量连续多年明显提高。1985年后,城市改革全面推进,经济特区相继建立,沿海城市相继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相继设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经过多年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已基本成熟定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国民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国民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创造经济奇迹。1978—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78年的3678.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1.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39.2倍,年平均实际增长率高达9.2%,这是同期世界上最快的增长速度。连续四十多年以接近于10%的速度高速增长,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堪称“中国经济奇迹”。这个速度使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奇迹般的赶超。1978年,中国GDP只占美国的6.3%,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8%,到了2020年,中国GDP折合14.72万亿美元,是美国GDP(20.95万亿美元)的70.3%,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上升到了17%。多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也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
第二,中国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很多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列世界第一。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2018年的工业增加值为5.53万亿美元,基本相当于制造业第二至第四大国美国、日本、德国三国之和,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超级大国。中国于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很多工业产品的产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从2010年开始,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
品的产量位居世界之一。2012年,中国生铁产量为6.58亿吨,位居第一,占世界产量的59%;粗钢产量为7.17亿吨,位居第一,占世界产量的46.3%;水泥产量为21.84亿吨,位居第一,占世界产量的
60%以上;化肥产量为6840万吨,位居第一,占世界产量的35%;汽车产量为1927.18万辆,位居第一,占世界产量的25%;彩电、手机和集成电路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出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48.8%、70.6%和90.6%。
第三,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
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按照每人每年生活水平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计算,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实现历史性消除。中国人均GDP在1978年只有385元,2020年则达到7.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为1978年的27.21倍,年均实际增长率为8.2%。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9.2%和32.7%。最近二十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2000年的9333元,增长到2020年的97379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78倍,年均实际增长率为10.05%。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居民收入保持了长期高速增长,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城乡居民的耐用品拥有量都大幅提升,反映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洗衣机、电冰箱、彩电视机、照相机拥有量,分别从1981年的6.3台、0.2台、0.6台、4.3台,提高到2012年的98.0台、98.5台、136.1台、46.4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空调、计算机、微波炉、移动电话、家用汽车拥有量,分别从1997年的16.3台、2.6台、5.4台、1.7部、0.2辆,提高到2012年的126.8台、87.0台、62.2台、212.6部、21.5辆。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洗衣机、电冰箱、彩电视机、照相机拥有量,分别从1985年的1.9台、0.1台、0.8台、0.2台,提高到2012年的67.2台、67.3台、116.9台、5.2台;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空调、计算机、移动电话拥有量分别从2000年的1.3台、0.5台、4.3部,提高到2012年的25.4台、21.4台、197.8部。2020年,私人轿车普及率增长到39.6辆/每百户,移动电话普及率增长到113.9部/百人。中国三艘航母名字
第四,中国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一大批高科技重大项目取得突破。2020年,嫦娥五号发射成功,首次完成月球表面采样任务并顺利返回;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开放运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成功研制;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万米深潜。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位列第14名,全国研发经费支出2.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3%,超过欧盟平均水平;发明专利授权量为45.3万项,位居世界首位;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和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均位居世界第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3.3件。近年来,“嫦娥”奔月,“天眼”望天、“蛟龙”探海、“悟空”探宇、大飞机首飞、超级计算机竞逐榜首等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
(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发展时期的内在联系
萧北辰是什么电视剧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2]。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为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所确立
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坚持和完善。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这一计划体制保证了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好个人或小集体无法办成的大事,保证了中国在建国初期能够集中资源迅速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和科技实力,保证了中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国
民经济体系,从而为中国创造经济发展奇迹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这一计划经济体制为国家现代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毋庸讳言,在这一体制下,企业失去了必要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个人的劳动积极性受到损害,高投资、高积累的发展模式使得居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后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改革开放后,中国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又利用了市场经济的优点,开启了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中国历史的两个重要时期。两者虽然存在区别,但
丝毫不影响它们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建设奠定了中国工农业的基础,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才储备、科学技术、组织机构。对于前一个时期存在的问题甚至是发生的严重错误,一定要以历史的眼光辩证地看待,正确地认识到那是由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分清楚成就与错误,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二、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解析
中国取得经济发展奇迹的密码就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用正确的发展战略来指导经济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大国经济优势。
武侠小说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奇迹的根本保证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政治稳定、社会,要保持经济繁荣是不可能的,更谈不上经济长期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总体上保持了政治稳定,一代代领导集体都实现了顺利交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的政治环境。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日益完善,中国社会长期保持了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提供了政治保障。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对经济工作都进行了坚强有力的领导,从制定发展规划、经济政策,
部署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到组织实施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都是领导者、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都发挥了领导作用、协调作用、监督作用。中国共产党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具有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强大能力,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改正错误,勇于接受各种意见、进行自我革命、不断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奇迹的根本原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进行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又发挥了市场经济机制的优势,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创造了连续四十多年超高速增长的奇迹。总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是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奇迹的根本保证。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制度保障
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的经济发展奇迹向世界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选择、人民选择的结果,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成功之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才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才能一步步完成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经济才能抵御各种风险、激发各类要素活力、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长期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社会主义道路是通过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根本制度、重要制度所构成的制度体系来保障和体现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制度保障。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基本经济制度;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逐渐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3]。这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把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有利于中国在实践中把发挥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维护好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利用好市场经济机制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内在统一整体。所有制结构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决定分配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同时,合理有效的分配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所有制结构,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三项基本经济制度都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制度保障。
第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增长动力。这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这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确保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能力和重要物资的供给能力;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确保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从而防止了经济的大起大落,为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还要求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非公经济机制的灵活优势,不断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确保了整个经济充满创新力和活力,从而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增长动力。
第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充分的有效需求和增长动力。这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既能够发挥按劳分配在稳定劳动者收入和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的作用,也能够发挥其他分配方式在调动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和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方面
的作用,是和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这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充足的有效需求,从而防止了经济出现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因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的衰退。这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还要发挥其他分配方式在调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所有者积极性的作用,不断增强各种市场主体的活力。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制度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增长动力。这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既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要求既要发挥社会主义中宏观调控和计划机制积极的一面,克服市场经济中市场失灵消极的一面;同时又要发挥市场经济机制能够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一面,克服社会主义容易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消极的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保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作用,防止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政策支撑,确保了市场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中的作用。
(三)正确的发展战略是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重要保证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和方向作出明确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是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
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长远规划,中国共制定和完成了十三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五年规划(计划)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宏观经济和社会管理工具,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中长期计划,主要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布局、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和社会事业等作出规划。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由于进行国民经济调整,第三个五年计划是从1966年开始至1970年结束,此后五年规划一直衔接进行。从“十一五”开始,“五年计划”改称“五年规划”,2020年为“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规划体制在中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家规划凝聚着社会共识,是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纲领,是政府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