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三篇】
【导语】现代教育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既向⼴⼤教师提出了挑战,也给⼴⼤教育⼯作者提供了现代教学⼿段。在利⽤课件进⾏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源。下⾯是整理的初⼆上册语⽂《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
  教学⽬标:
  1、有感情地朗读渴望,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体味有特⾊的语⾔。
  3、珍视⼈类⽂明成果,尊重⼈类⽂明创造,培养热爱全⼈类⽂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作者的思想过去,精彩的语⾔。
  教学内容:
  法国作家⾬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场坚定,态度鲜明地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表达了他对中国⼈民的同情和敬重,对⼈类⽂化成果的⽆⽐珍惜。
  教学设计
  ⼀、导⼊
  ⾬果是法国浪漫主义⽂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全世界⼴泛流传,我们今天学习他⼀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的认识。
  ⼆、整体感悟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果是什么⽴场和态度?
  ⽴场坚定,态度鲜明地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2、中国被掠夺,中国⼈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然的,⽽⾬果⼀个外国⼈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正直、公正、⼈道、是⾮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
  三、合作探究
  投影圆明园的图⽚
  1、⾬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语⾔有什么特点?
  2、⾬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为?语⾔有什么特点?
【篇⼆】
  【教学⽬标】
  1、知识⽬标:
  ⑴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及字义。
  ⑵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⑶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果深厚的⼈道主义精神。
  2、能⼒⽬标:
  ⑴整体把握⽂意,体味⾬果的博⼤胸怀和⾼尚品格。
  ⑵揣摩⽂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的深刻内涵。
  3、德育⽬标:
  作为⼀个法国作家,⾬果公开*本国政府的强盗⾏径,表现了⼀个作家的正义、良知;⾬果对东⽅艺术、亚洲⽂明的尊重,展现了⼀个作家的博⼤胸怀和对全⼈类⽂化成果的热爱。学习本⽂,应学习作家的⾼尚情操,激发学⽣热爱祖国,热爱⼈民,热爱全⼈类,为祖国的壮⼤、世界的和平、⼈类的幸福贡献⾃⼰的⼀⽣。
  【教学重点】
  重点把握⾬果对圆明园的⾼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法】
  1、朗读教学法:
  本⽂语⾔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传情,充分融⼊⽂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尚的情操、宽⼴的胸襟。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揣摩语⾔,教师须引导学⽣利⽤⽐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理解句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机、⽰范朗读磁带、⽂字助读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读懂⽂意,读出情感;把握⽂章⼤意,体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语句,理解⽂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
  ⼀、导语设计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字塔,罗马有⽃兽场,巴黎有圣母院,⽽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页,1860年10⽉,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请同学翻到课本前⾯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瞥,原来是伟⼤作家⾬果。今天我们学习⾬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作家及背景资料介绍
  多媒体显⽰⾬果画像、圆明园建筑。
  教师分发⽂字资料,内容如下:
  1、作家简介:
  ⾬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学的重要代表。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后⼜创作剧本《欧那尼》《国王寻乐》,表达⼈民对*的不满;长篇⼩说《巴黎圣母院》反对*和教会。1861~1869年创作长篇⼩说《悲惨世界》,从⼈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然⽃争和克服⼈类弱点⽅⾯的巨⼤精神⼒量;《笑⾯⼈》通过流浪艺⼈的悲惨遭遇,描写⼈民的苦难⽣活。1874年完成长篇⼩说《九三年》,描写法国⾰命*⼀年的动⼈场景。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英法联军之役,⼜称第⼆次鸦⽚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借⼝亚罗号事件,进犯⼴州,挑起这场战争。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攻陷⼴州。1858年5⽉英法舰队在俄美⽀持下攻陷⼤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赴天津谈判,6⽉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机于5⽉间⽤武⼒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
领⼟。1859年英、法、美借⼝换约⼜派军舰北上,6⽉突攻⼤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战争。8⽉英法联军⼆万五千⼈由北塘登陆,攻陷⼤沽,进占天津,9⽉在通州(今属北京市)⼋⾥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䜣媾和。10⽉
梦幻模拟战2转职
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后奕䜣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江以东⼤⽚领⼟。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战争之后⼜⼀次⼤量丧失领⼟和主权。
  3、圆明园:
  清代名园,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四⼗⼋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余公⾥。凿湖堆⼭,种植奇花异⽊,仿照国内外名胜四⼗景,有建筑物145处。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并利⽤长廊、墙垣、桥梁与⾃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被誉为“万园之园”。清咸丰⼗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焚毁。
  三、朗读课⽂,整体把握⽂意
  1、教师播放⽰范朗读磁带,学⽣听读,初步感知⽂意。
  2、学⽣⾃由朗读课⽂,教师要求学⽣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学⽣齐读⽂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请理清⽂章第3段的思路。
  明确:先总体评价,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接着与巴特农神庙⽐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⑴圆明园是东⽅幻想艺术中的成就;
  ⑵圆明园⼏乎集中了超⼈的民族的想像⼒所能产⽣的⼀切成就;
  ⑶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的典范。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以耗费劳动之巨作结。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类的亚洲⽂明杰作。
  提问:这段⽂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思考,明确:从这段⽂字可以看出⾬果对东⽅艺术、亚洲⽂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果的博⼤胸怀和对全⼈类⽂化成果的热爱。
  4、学⽣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为为什么⽤了不少反语?使⽤反语有什么作⽤?
  学⽣联系课⽂第1段思考。
  明确: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的,出⾊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果在愤激之下,⽤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径。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吻,有⾟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对远征中国的强盗⾏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5、学⽣齐读课⽂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语句,理解⽂章的丰富内蕴
  多媒体显⽰(逐句显⽰):
  1、在世界的某个⾓落,有⼀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3、岁⽉创造的⼀切都是属于⼈类的。
  (这⼀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什么美白面膜效果好  4、他们⼿挽⼿,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5、这是⽂明对野蛮所⼲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粗词。)
  6、治⼈者的罪⾏不是治于⼈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7、我希望有朝⼀⽇,解放了的⼲⼲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净净”是什么意思?⾬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8、我证实,发⽣了⼀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果什么样的品质?)
  教师⽰范分析第1句:替换法是揣摩语⾔常⽤的⽅法。“世界”不能改为“中国”,⾬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类⽂化成果的热爱。
  学⽣独⽴品味以下⼏句。
  明确:第2句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中的神庙。与巴特农神庙相⽐较,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类最杰出的成就,却⼀同被强盗毁灭,其⾏径之卑劣,令⼈发指。
  第3句,圆明园虽然当时是*,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类的,⾬果的这种见解是⾮常深刻的,这表现了⾬果对⼈类⽂明成果的珍视,对⼈类⽂明创造者的尊重。结合全⽂分析,⾬果以全⼈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为,义正辞严,批判⼒强。
  第4句,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再现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鄙⾏径,讽刺⼒强。
  第5句,这⼀句中的“⽂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恬不知耻的狡辩⼝吻,有⾟辣的讽刺意味。这个强盗政府颠倒⿊⽩,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耻。
  第6句,⾬果以⼈类的⽴场区分政府与⼈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民,法兰西⼈民对中国⼈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他站在⼈民的⽴场上*政府犯下的罪⾏。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的勇⽓。
  第7句,法兰西政府⼊侵中国,掠夺、焚毁圆明园,是卑劣的强盗⾏为,劣迹斑斑。“⼲⼲净净”是友爱、热爱和平、崇尚正义的意思。
  这个夙愿迟早会实现,但前提是中国国⼒的增强,中华民族跻⾝于世界强民族之林。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的尊严。
  第8句,我们完全为⾬果的⼈格魅⼒所震撼,他公开*本国政府的强盗⾏径,不顾个⼈安危,公理⾄上。他那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场,⾮凡的勇⽓是难能可贵的。
  学⽣齐读这些句⼦,深层体味句⼦的丰富意蕴。
  五、课堂⼩结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致使国⼒衰颓,只能靠奴颜媚⾻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命⼒,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笔。
  六、课堂练习
  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然的,⽽⾬果作为⼀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鸣不平,这实在⾮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果”或“⾬果,好样的”为题,说⼀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七、布置作业
  1、仔细阅读⽂章第三段,展开想像,写⼀段话,描绘那⼀座“⾔语⽆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宫的建筑”──圆明园。
  2、运⽤“富丽堂皇”“荡然⽆存”各写⼀句话。
  【板书设计】
开机显示器没反应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赞美圆明园──尊重,同情
  }正直的良知公正的产场
  *侵略者──讽刺,谴责
【篇三】
  ⼀、教学⽬标
  (⼀)知识⽬标
  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果的⼈道主义精神
高速走到一半了才免费怎么算  2、学习⽂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各具特⾊的语⾔
  (⼆)能⼒⽬标
  辨别本⽂中赞美的语⾔和反讽语⾔的细微差别新年句子简短
  (三)德育⽬标
  教育学⽣要有⼴阔的胸怀和伟⼤的⼈格。要站在⼈类的⾓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本⽂的语⾔特⾊,了解⾬果的伟⼤情操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远征中国的态度和感情
  四、教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
  五、教学⼿段
  多媒体教学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语
表达方式的作用  法国作家⾬果先⽣说:“在世界的某个⾓落,有⼀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同学们都听说过圆明园吗?哪位同学能给⼤家介绍⼀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1860年10⽉6⽇,英法联军闯⼊圆明园⼤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堆废墟。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的、出⾊的,并征求⾬果的意见。那么⾬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起来学习⾬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作者介绍
  ⾬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动的领袖,法国⽂学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左家。贯穿他⼀⽣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道主义、反对暴⼒、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三)书信格式
  ⼀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祝愿语、署名、⽇期六部分。
  (四)朗读课⽂,整体感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