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造中国电力工业奇迹的地方
上海,创造中国电力工业奇迹的地方
    上海是一个创造中国电力工业奇迹的地方,在一个多世纪的时光里,承载了许许多多中国电力工业的光荣与梦想。从百年前亮起的中国第一盏灯,到百年后投运的“中华第一机组”;从长江口畔的一片荒芜滩涂,到东海之滨的电力能源基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当一片片夜空在我们手中点亮,当一帧帧影像伴随着岁月泛黄。感谢历史的创造者,为我们书写下曾经的辉煌;感谢历史的记录者,为我们珍藏着过往的时光。在这里,让我们一起听记忆说话……
“电”这个名词是由希腊语“琥珀”转来的,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是摩擦起电现象。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正处于文化鼎盛的时期,贵族妇女外出时都喜欢穿柔软的丝绸衣服,带琥珀做的首饰。人们发现,不管把琥珀首饰擦拭得多干净,它很快就会吸附上灰尘。有个叫泰勒斯的希腊人,研究了这个神奇的现象,神奇他把这种不可理解的力量称作“电”。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当磁铁穿过一个闭合线路时,线路内就会有电流产生,从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于当年1028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产生连续电流的发电机。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功大功率发电机。1875年,在法国巴黎北火车站建立了世界上最
早的火力发电厂。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实用的白炽灯泡。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自此以后,世界各地的发电厂迅速发展起来。 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清光绪五年四月初八日(公元1879528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一位叫毕晓浦(J. D. Bishop)的电气工程师,在虹口乍浦路的一幢仓库里以110马力(7.46千瓦)蒸汽机为动力,带动自激式直流发电机,这是中国有电的开端。3年之后,英国人立德尔(R. W. Little)成立上海电气公司,在南京路江西路西北角创办上海第一家电厂。188272619时开始供电,在外滩亮起了中国第一盏灯。这家电厂是中国第一家发电厂,比世界最早的法国巴黎火车站电厂晚7年,比日本东京电灯公司早5年,中国电力工业从此由这里起步,在这以后一个世纪的时光里,这片土地上又承载过许许多多中国电力工业的光荣与梦想。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工部局电气处在乍浦路建立设备容量为197千瓦的中央电站。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创建南市电灯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斐伦路(今九龙路)新中央电站,国内第一台800千瓦发电机组建成,全站发电能力达4400千瓦。
民国2年(1913年)412大学生自传范文日,工部局电气处在杨树浦沈家滩建成江边电站(今杨树浦发电厂),到民国12年(1923年)总装机容量达12.1万千瓦,成为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民国7年(1918年)华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民国8年(1919年),童世亨等创办浦东电气公司,填补了上海浦东地区无电的空白。民国24年(1935年)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沪西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49年底,上海共有发电设备容量25.96爱贝克思万千瓦,是全国的14%,年发电量10.09亿千瓦时,占全国的23.4%,人均年用电量201千瓦时,发电标准煤耗率647/千瓦时,厂用电率镜双城每个人物结局7.96%,发电设备年平均利用小时3886小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广大电业职工以高度的主人翁自觉性想方设法将锅炉改成烧煤,并自力更生制造配件,充分发挥设备的供电能力,有力地支持了上海经济恢复和社会建设。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1958年上海电力工业加快建设步伐,吴泾热电厂作为国家演讲稿六年级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动工兴建,闵行发电厂又为配合闵行地区重型机械工业发展而开工建设,增加了上海南部的电源点。地处长江口的崇明、横沙、长兴3岛也建立了电厂。1958年,上海南市发电厂建成第一台国产1.2万千瓦
双水内冷发电机组。1969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年,上海吴泾热电厂第一台国产12.5万千瓦双水内冷发电机组投运。1970年后,为解决浦东地区的用电需求和高桥、金山石油化工基地的建设,配套兴建了高桥、金山2家热电厂,按负荷急需,在吴泾、闵行、闸北3家电厂扩建国产机组。1987, 电厂上海石洞口发电厂建设国内第一次四台同时建设的30万千瓦亚临界发电机组。1992年1月16日,我国第一台引进的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在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成功并网发电。200178日,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上海市重大工程、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外高桥电厂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国内首次引进、建设的百万千瓦等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公司两台90万千瓦机组正式移交商业运行。
外二工程作为国内首次建设的百万千瓦等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从一开始就注定将成为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坐标上一个熠熠生辉的亮点。在为期67个月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公司先后克服了工程开工报告缓批、“非典”疫情爆发等造成的种种困难,保证了工程项目建设安全、有序、按期、高质量的完成。特别是尚在调试阶段就参与到当年迎峰度夏顶峰保电工作之中,并出完成生产任务,被外界形象地赞誉为“一个刚出世的婴儿挑起了成人的重担”。
外二工程在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为之后的国内火电项目建设积累下了宝贵经验。公司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攻克了一系列令国外专家都束手无策的技术难题,为机组的顺利投产和健康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引入了先进的国际招投标管理理念,吸收掌握了一整套国际竞争性招标规范,顺利完成了主设备的国际招标、采购;并通过严格的合同管理、精细的概算控制、合理的资金调配和科学的财务管理,使工程实际总投资相对概算节约近20亿元,真正实现了“设备最好、质量最佳、造价最优”的目标。在工程建设的实践锻炼中,一大批技术和管理骨干也成长为国内大型火电机组建设、运营的领军人物。更为可喜的是,工程在技术和管理上的相关经验被推广到国内后续建设的电力工程项目中,充分体现了外二工程强大的示范和辐射效应。世界银行在《项目后评估报告》中,给予了工程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世行官员在项目检查中更称赞工程是世行在中国最为出的火电项目。
在中国电力工业起始的地方,作为一名上海电业职工,我们感到幸运和光荣;作为一名外二公司员工,我们更感到骄傲和自豪,从长江口的一片滩涂,到东海之滨的“中华第一机组”,我们亲手实现了中国百万千瓦等级火电机组“从无到有”的跨越,引领了电力工业发展一个“大时代”的到来。
波澜壮阔十年路
——公司投产以来的生产经营情况
从工程基建转入生产运营之后,外二上下没有因设备、技术上的一时领先而自我满足,而是以放眼世界的胸怀、追求卓越的气度,对标国际先进火电企业,把握国内电力发展脉搏,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队伍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城市电网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促进持续发展、具有鲜明特的企业发展之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