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奇迹之旅-改革开放40年船舶工业发展透视
DOI编码:10.13646/jki.42-1395/u.2018.11.004
中国造船奇迹之旅
——改革开放40年船舶工业发展透视
本刊记者 丁文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篇章,也开启了我国船舶行业的发展新征程。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各产业中,船舶工业既直接服务于海军装备建设,是事关国防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又直接服务于贸易物流、能源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经过40年艰苦卓绝的拼搏,中国船舶工业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 成就辉煌
船舶工业是我国开放较早的领域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船舶工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979年我国建成首批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1”号和“远望2”号,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此类船只的国家;我国首艘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0”号也于同年建成。
1982年新中国首艘按国际船舶通行规范建造的出口船“长城”号建成。
1995年中国全年造船量达到184万吨,占当年世界造船总量的5.3%,从此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三。
1999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成立,中国船舶工业的资源得到重新整合。
2002年我国第一艘自行建造的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VLCC)“远大湖”号首航。
2006年中国获得造船订单总量达到1470万吨,首次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并跻身世界造船业“第一方阵”。
2007年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853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下水。
2012年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完成了7000米海试,创造世界纪录。
2015年我国建成了世界首艘最大载重吨位的G4型集装箱滚装船“大西洋之星”,载货量可达45000多吨,创造了七项世界之“最”,标志着中国“智造”有了争雄国际集滚船市场的实力……
中国船舶工业不仅在民用建造领域成就卓著,而且在海军装备建设、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方面也居功至
梦见抓到鱼伟,提供了一系列先进可靠的装备,为我国海疆构筑了“钢铁长城”。自2009年1月以来,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建造的舰艇组成的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先后12批远涉重洋,成功完成了数百次护航任务,对维护我国航运公司正常生产秩序和保护船员安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保障了我国海上经济运输通道的安全。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并正式交付海军,标志着我国船舶工业军船建造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此外,中国船企建造的先进的海监船、渔政船,组成维权巡航编队,先后赴黄岩岛及南沙海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等进行维权巡航执法,有效地维护了国家海洋权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2007年以来,我国船企抓住海工市场需求相对旺盛的发展机遇,在技术壁垒极高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异军突起。我国自主建造了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完成了世界先进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海洋平台、风电安装船、物探船及大量海工辅助船等。一批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迅速崛起,成为这一领域引人注目的生力军,目前我国海工装备的国际市场份额,已从2010年的不足20%增长到35%,跃居世界首位。优美诗句
政策东风  拨开“迷雾”
4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给予船舶工业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为迅速克服“十年动乱”带来的严重影响,同志指出:“军工体制要改革”,“国际市场有出路,我国
造船工业应该打进国际市场”,“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志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船舶工业指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2004年,同志指出:中国发展船舶工业是很有条件的。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该要树雄心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201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也为船舶工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中国船舶工业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李克强总理指示船舶企业要紧盯市场需求,立足创新,造大船、造好船,使中国从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这些重要指示,给船舶工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同时,中国造船人不会忘记,每逢发展关口和困难时期,总会有政策东风吹开前行的“迷雾”。2006年,《船舶工业中
16C W T中国水运2018·11
长期发展规划》应时出炉,这是国务院首次出台全国性的船舶工业发展规划,对全国船舶工业进行了布局,明确提出打造三大造船基地的构想和建设世界造船大国强国的宏伟目标,强调要促进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于2009年及时出台,指出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引领船舶工业穿越“寒冬”,迎接“春天”;2010年,国家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领域,并出台一系列措施加以扶持。同
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委对一系列船舶重大专题攻关给予鼓励,国务院国资委对船舶工业发展给予指导……
政府强有力的支持给中国造船人注入了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的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 任重道远
40年的辉煌值得铭记,未来发展更加令人期待。当前,我国船舶工业已经进入由大到强的新阶段,回顾船舶工业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就是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坚持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努力开创船舶工业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新局面。过去40年的实践,为我们攀登更高、更宏伟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改革创新,着力长远,立足当前,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具体到当前实际,要率先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入世界造船先进行列,船型的能耗经济性、环
保性、安全性、智能化水平达到国
际领先水平,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
梦见迷路
程装备概念/基础设计达到世界先
进水平,全面掌握船舶动力、甲板
机械、舱室设备、通导与智能系统
及设备的核心技术,船舶规范标准
长津湖票房最新票房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规模以上企
业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
2.5%。月亮可以代表我的心
二是加快船舶配套发展。加
快船舶配套业发展,是建设世界造
船强国的重要基础,是充分发挥造
船业带动作用和促进产业升级的
必由之路。要从提高船舶工业自主
发展能力,为建设世界造船大国强
国提供支撑和保障的战略高度认
识和重视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的
问题。船舶配套业要紧紧抓住我国
船舶工业迅猛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步伐,积极推进船用设备本土化生产,实现造船与配套的协调发展。大专学什么专业好
三是加大船舶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完善在建船舶抵押相关政策;鼓励和指导金融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对船舶行业实行差别化的授信政策;加大对船舶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船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优化融资结构;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船舶行业兼并重组和国际产能合作;支持金融机构和船舶企业积极利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改善船舶工业跨境融资环境。鼓励和支持船舶企业在对外贸易及相关投融资活动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降低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成本。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世界造船强国必须有一流的人才作支撑。加强船舶行业对高水平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鼓励船舶企业和高校联合建设专业人才培育体系,鼓励地区性船舶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支持船舶企业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开展针对现有员工新业务的再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具备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高技能技师和现代产业工人。鼓励船舶企业面向智能制造等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开展相关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的培养。
过去的40年是我国船舶行业在不断解放思想中孕育生机的40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劈波斩浪的40年,在自主创新中蓬勃发展的40年。展望未来,船舶工业任重而道远。广大造船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努力创造船舶工
业新的辉煌!
C W T中国水运2018·111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